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患癌後,她後悔丁克了,歡迎閲讀。
50 歲這年,葉檀親自辟謠了自己的死亡新聞。
2023 年 6 月,有媒體爆出,曾經被稱為 " 财經女俠 " 的葉檀因病離世,終年 50 歲。很快,葉檀親自發微博辟謠,她説:
" 我活着,治療很有效。"
此時大眾才知道,在消失的 9 個月裏,她被确診乳腺癌晚期,在死亡邊上走了一遭,如今命保住了,但後續治療依舊漫長且艱難。
作為中國财經圈裏鳳毛鱗角的女性評論員,很長一段時間,葉檀都憑借着自己對股市與房產獨特且辛辣的觀點,引發大量關注。
喜歡她的人,稱她為 " 中國的良心 " 與 " 财經女俠 ",不喜歡她論調的人,則将她定義為 " 毒藥 "。
對于這些評論,葉檀照單全收,卻依舊我行我素。
在生活中,她更是創造了一種女性叙事:工作永遠放置在首位,愛情與婚姻的權重被不斷調低,婚後她丁克,與丈夫分居兩地,每年只見幾次面。
如同處在一個極其自洽的人生模式中,葉檀樂在其中,且怡然自得,甚至為自己的晚年做好規劃:去養老院,最貴的那種。
直到那場大病出現,葉檀的人生模式被迫重啓,對于過往,她也漸漸後悔。
葉檀開始覺得事情有些不對,是 2022 年初。
2021 年下半年,她做了一次體檢,拿到結果後,醫生提醒她 " 乳房這裏有些問題,需要多注意一下 "。
最初葉檀并未太在意,一方面,胸部刺痛已是十幾年的老毛病,另一方面,相比身體上的不适,她更着急的是公司的營收。
彼時由她創立的文化有限公司效益不好,收入鋭減,葉檀説:" 每天一睜眼,60 多人的公司就要出去十幾萬成本。"
葉檀
現實之下,葉檀開始嘗試直播,從準備到直播結束,一天她常需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睡眠被大幅度壓縮,壓力不斷擴增。
在這一過程中,葉檀的胸部越來越痛,胸前的紅包漸漸變大,最嚴重的時候,她甚至無法穿上内衣。
2022 年 6 月 30 号,雖然已經感覺十分不适,但葉檀依舊堅持直播,為了掩蓋蒼白的臉色,那天她化了很濃的妝。
直播結束後,葉檀發現,自己站不起來了。
她被送去醫院做了徹底檢查,核磁共振結果顯示,她的整個脊椎都已在癌細胞的攻擊下,變成白色。
醫生告知葉檀,她的乳腺癌是 4 期,且發生骨轉移,5 年生存率只有 22%,已經沒有任何做手術的意義,只能保守治療。
後來再講起被 " 宣判 " 的那天,葉檀説:" 我想到會很嚴重,但沒想到會那麼嚴重。"
一夜之間," 如何活下去 " 成為葉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戰場從公司轉移到醫院,之後幾個月的時間裏,她完成幾輪化療,從靶向藥到骨頭針,她幾乎嘗盡一切治療手段。
因為治療,她開始大把的脱發,身體出現浮腫,體力飛快流失,走路也變得有些搖晃。
這種時刻不免讓人想起,20 多年前,她剛剛進入财經圈,被稱為 " 中國财經第一美女 " 的日子,以及十多年前,憑借着辛辣獨到評價,被讀者稱為 " 财經女俠 " 的時刻。
那些年,她是中國最著名的财經女評論家之一,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圈層裏,創立了自己的話語權。
财經圈裏甚至有着 " 北胡南葉 " 的傳説," 北胡 " 指的是财新傳媒的創始人胡舒立女士," 南葉 " 指的是出生于杭州的葉檀。
曾經有一位财經作家如此評價:" 有‘北胡南葉’在那裏,中國财經評論界的性别力量就平衡了。"
葉檀
後來,葉檀開始創業,她先後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與文化有限公司,身價過億。
在她的團隊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名,葉檀用的則是《神雕俠侶》中,楊過對于小龍女的稱呼 " 姑姑 "。
如今看,葉檀和小龍女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同樣都武功高強,總能夠在逆境中絕處逢生;比如對于外界的看法都不太在意;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她們都擁有着強大的生命力與活力,就算跌落谷底,依舊能夠生存下去。
才成為 " 女俠 " 之前,葉檀是生長在西湖邊的江南女子。
1973 年,葉檀出生在杭州。母親是一位知青,在插隊時,認識葉檀的父親,兩人戀愛結婚,生下 5 個女兒,葉檀排名老三。
因為父母工作忙,1 歲時葉檀被送去鄉下外公外婆家,直到 6 歲讀書時,父母才将她接回身邊。
那時她和家人一起住在西湖旁邊的大院裏,院裏有好幾户人家一起生活,葉檀説:" 那時我過着的是典型的市井生活,大家雖是鄰居,但更像親人。"
葉檀的父親
高中畢業後,葉檀考入杭州大學歷史系,大學 4 年,葉檀的專業課成績并不算太好,大多數時間,她都泡在圖書館裏,相對歷史,她對财經的相關書籍反而更有興趣。
所以在本科畢業後,她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博連讀,專攻政治史和經濟史,一有空,就會跑到理科生的課堂旁聽。
在許多復旦大學教授的印象裏,葉檀十分喜歡在課後問東問西,常問着問着,就問出歷史之外的領網域。
葉檀舊照
2000 年,畢業後的葉檀先是留在復旦大學任教,不久後又被調到上海社科院。
在某種程度上,那時的葉檀過上了許多人羨慕的穩定生活——工作清閒,收入不錯,且有一定社會地位。
但葉檀卻并不喜歡。
一方面,她覺得這樣的生活過于無聊且枯燥,另一方面,她漸漸意識到,無論自己在一篇論文與科研項目中花費多少精力,最終只能被不到 10 個人閲讀。
也是在這一階段,她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始嘗試撰寫财經評論。最初,葉檀只是想 " 幫朋友一個忙 ",但漸漸的,她感受到自由和活力。
在她看來,财經評論影響着千萬家庭的财富收入:" 這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
葉檀舊照
2004 年,已經積攢不少經驗的葉檀決定辭職,進入《每日經濟新聞》報紙,負責評論版面。
砸掉鐵飯碗的那一天,葉檀的人生觀推翻重來:" 一切都不重要,我想幹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最初進入這一行業的時候,葉檀曾有過不小壓力。
一是因為她并非科班出身,另一個則是因為她的 " 女性身份 "。
在訪談中,葉檀曾聊到,在行業裏,自己曾遭受過的質疑:
" 如果你是男性,人家只會讨論你的觀點,但如果你是女性,你還要面對一種攻擊,人們會質疑你的邏輯、情商以及智商。"
但很快,葉檀就用自己的實力,打破這一性别偏見。
葉檀
那時在财經圈,葉檀格外關注股市與樓盤,她寫下的财經評論風格獨樹一幟,富有專業性又一針見血。
葉檀總希望自己的評論能保護信息不足的投資者們:" 總需要有人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他們該怎麼辦。"
2007 至 2008 年,是葉檀事業飛速上升的階段,她先後在《南方人物周刊》《新京報》等主流媒體上開辟财經專欄。
同時,她還出版多本财經書籍,包括《拿什麼拯救中國經濟》《房地產戰争》等,偶爾在電視台财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
工作中的葉檀
那幾年,她是談話節目《锵锵三人行》的常客,在節目中,她和主持人窦文濤聊對于當下經濟、婚戀市場、以及年輕人觀念的看法,也常常輸出犀利的觀點,比如:
" 在中國,如果男人到了 40 歲還沒房子,就是苟活 "。
" 在當下的婚姻市場中,流行的是丈母娘經濟 "。
" 年輕人不要輕易創業,如果沒想好,那不是搏一把,而是賭徒 "。
" 大城市的户口不值錢,值錢的是附着在這些城市上的機會 "。
在這一過程中,有人反對她的論調,覺得她的理論專業性不足,對于許多事情的評價,都是 " 事後諸葛亮 "。也有人喜歡她,給她取名 " 财經俠女 " 與 " 當代魯迅 "。
《锵锵三人行》中的葉檀
另一方面,葉檀被擁簇也并非沒有道理,那些年,她的觀點确實幫助部分人在投資上指明過方向。
有一年,葉檀去廣州開會,結束後,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性找到她,拿了一筆現金想要塞到她手中。
後來才知道,幾年前,她聽了葉檀的觀點,在廣州連買了幾套房。如今,這些房子的價格都已翻了數倍。
2012 年,随着新媒體的飛速崛起,39 歲的葉檀決定創業,她成立了自己的财經工作室,工作室運營着 5 個公眾号。
這個工作室從最初的五六個人,漸漸發展為 60 多人。2017 年,葉檀又成立自己的文化有限公司。
回頭看,她身體的隐患,就是在那時埋下的。
因為工作量激增,葉檀開始日夜颠倒的工作,後來她説:" 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裏,我都是後半夜睡覺,工作到天亮更是常有的事情。"
工作中的葉檀
有一段時間,葉檀的生物鍾發生紊亂,如果外面天是黑的,她反而睡不着,一定要等到天蒙蒙亮,才有困意。
那幾年,葉檀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個人生活,她幾乎沒時間與朋友聚餐,唯一兩次與逛街有關的印象,一次是購買工作用的正裝,另一次則是購買自己最愛的旗袍。
對于被全面侵占的生活,葉檀從不在意,那時她人生的幸福感,大多來自于工作。
只不過,她沒想到的是,工作中積累的疲倦,就像向一個密閉容器裏不斷注水,如果只進不出,水終究會漫出邊界。
雖然聊起與經濟有關的話題,葉檀總滔滔不絕,但她卻十分抗拒聊起愛情與婚姻觀。
所以對于葉檀的私生活,人們了解甚少,只知道她在 2008 年結婚,這一年,她 35 歲。
婚後,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和丈夫分隔兩地,丈夫在美國工作,葉檀則留在國内,一年到頭他們只能見幾次面,平均下來相處時間還不到一周。
在這一過程中," 成為母親 " 這件事,也被她放棄。
後來葉檀説:" 年輕時候忙于工作,今年不要孩子,明年不要孩子,自然而然你就丁克了。"
葉檀生活照
因為忙,葉檀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多數情況下一個月只能與母親見面一到兩次。
2019 年,她和母親共同參加了一檔名為《你好媽媽》的談話節目。
過程中,兩人聊起葉檀決定丁克這件事,母親稱自己雖然最初有過勸阻,但卻也明白,生不生孩子是個人的選擇,自己只能尊重。
她唯一的擔心就是日後,當葉檀老了沒人在身邊照顧她,而葉檀卻早已做好規劃,打算等自己老了後住進養老院,她還對母親説:
" 如果你以後想住,無論多貴我都會送你去。"
葉檀(左)和母親(右)
但沒想到,僅僅 2 年後,葉檀的想法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确診癌症後,葉檀開始質疑,自己當初的丁克決定是否正确。
人到五十,人生出現許多不可确定與風吹草動,葉檀覺得人生有些失調,也開始後悔:
" 早知道這樣,我就做一道防火牆,還是有一兩個孩子比較保險可靠。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會選擇領養幾個孩子。"
再聊起此事,葉檀的母親也曾唏噓哽咽:" 要是我當初心狠一點,逼葉檀生一到兩個寶寶,境況也會比現在好一些。"
除了心态上的變化,葉檀的生活也發生翻天覆地的重建。
葉檀的主治醫生在接受采訪時,曾将葉檀的乳腺癌歸因于她長期處于高壓、高強度的工作狀态,以及不規律的作息。
在生病之前,葉檀每天的時間表精确到分:每天 9 點前到達公司,早飯多數情況下是一片面包與一杯牛奶,在車上,她會完成今天的閲讀工作。
之後來到辦公室,開啓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就連上廁所,都會被她視為浪費時間。晚上 11 點左右,葉檀才會回家,邊吃晚飯邊復盤一天的工作。
葉檀工作照
有時因為工作時間太久,她的大腦會處在一個極其興奮的狀态中,兩三點上床後,她依舊毫無困意,一整晚失眠更是常态。
高度疲勞的情況下,葉檀總想吃一些垃圾食品,其中她最愛的是炸雞和咖喱飯,她幾乎很少休假,就連偶爾賴床,心裏都會充滿愧疚感。
而這樣的生活細節在她生病後,被徹底扼殺,無一殘留。
過去被她切成碎塊的時間,開始重新粘合,她不得不花費大把時間再次面對生活。
如今,每天早上起床後,她都會認真的吃早飯,聽一會音樂,再去院子裏曬曬陽光,擺弄下自己種的蔬菜。
因為生病,葉檀現在吃的食物基本都是白水煮的。其中,她最愛吃玉米,因為味道最香甜。
生病後的葉檀
下午她會在小區散步,體力好的時候能走 2 萬步,覺得有些虛弱的時候只能走幾千步。
葉檀開始花大把的時間和自己相處,對于生命,她依舊有着極強的渴望,她説:"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終點,但都不希望這麼快的看到終點。"
葉檀期待着自己的終點能夠遠一點,再遠一點。
因為工作的關系,葉檀和董明珠很早就相識。
董明珠比葉檀大 19 歲,私下裏,兩人關系不錯,曾經董明珠還和葉檀説自己想買一個小島,等到退休以後,她們一起去上面住着養老。
如今,70 歲的董明珠依舊工作在一線,沒有退休的打算,而葉檀卻因為一場大病,人生迎來巨大轉彎。
葉檀與董明珠
在社交軟體上,過去的葉檀總是穿着職業套裝,神采奕奕講述對于經濟的各類看法,現在,她的形象變為戴着頭巾,在花園裏看花,在窗邊打坐。
她説:" 我過去是财經女俠,現在是你們的檀姐姐。"
如今葉檀的生活照
如今,經過幾輪治療,葉檀的病情已得到控制,但未來,她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同一條埋滿地雷的小路,葉檀要孤身一人,走完全程。
對于癌症患者而言," 復發 " 是一朝打回原型的事情,所以每三個月,葉檀都要做一次詳盡的全身體檢。
之後,她還要确保自己的病情穩定滿 1 年、2 年、到第 5 年,才算醫學上的痊愈。
葉檀将這一過程形容為 " 拆盲盒 ":" 頭頂上有一個不确定的東西,你不知道每次會開出來什麼。"
雖然後悔沒能成為母親,但當被問及重來一次,會做如何選擇時,葉檀依舊堅定:
" 如果回到當時的狀态裏,我還是會那麼拼。因為青春就是用來拼搏的。"
葉檀舊照
在财經行業沉浮多年,葉檀早已明白一個道理:
很多風險是不可控、且難以預見的,但投資人卻不可能因為這些潛在的風險,放棄投資,蹲守原地。
真正關鍵的是,要如何在遇到風險時,盡量平穩度過,全身而退。
而如今葉檀就像是做錯了一次投資,正身處人生最大、且難以被規避的風險中,她早已接受了最差的結果,卻依舊在努力地構建一些轉機,和更大的出口。
前路如何,葉檀并不知道,但對她而言,重要的從來是過程。
就像對于一名女俠而言,比起故事的終點,她更在意的,永遠是闖蕩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