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純 AI 硬體已死:從未來感走向電子垃圾,歡迎閲讀。
文 | 太平洋科技
今天,人工智能設備制造商 Humane 宣布,會将 " 關鍵人工智能能力 " 出售給惠普公司,交易金額高達 1.16 億美元(約 8.45 億人民币)。
交易完成後,Humane 将停止銷售其產品 AI Pin,并将于 2 月 28 日下午 3 點(美東時間)停止各項服務,并删除設備上的所有照片、視頻、筆記。
一度火熱的純 AI 硬體設備,就此化為泡沫。
純 AI 硬體的興起與泡沫
除了 Humane 的 AI Pin,你或許還聽説過來自美國初創公司 Rabbit 的口袋 AI 設備 Rabbit R1,從推出時的風光無兩,發售後就被發現時套殼 Android app。雖然體驗要比 AI Pin 好一點,但依然毛病不少,最多算是一個 "AI 中介 "。
" 無屏互動 "、" 語音助手 "、" 未來生活的入口 " ……這些讓人向往的獨立 AI 設備的賣點,這些宣稱可以 " 通過 AI 技術結束用户雙手 " 的體驗,卻陷入了技術理想化于用户需求脱節的的困境。
以 Humane AI Pin 為例,它期望用無螢幕、可穿戴的形式,配合激光投影技術和 GPT 大模型,利用手勢和語音就完成所有互動。但實際上,它連基礎的穩定都做不到," 為 AI 而 AI" 的設計邏輯,完全就是行業對技術成熟度的盲目樂觀。
從未來到垃圾,只需要 " 确認收貨 "
在 TED 的講台上,Imran 用 15 分鍾的時間,為用户描繪了一個無屏、無縫、可感知的 AI 世界。創業之初就吸引了包括 OpenAI、微軟、SK Networks、LG Technology 等頂級投資者的支持。
充滿 " 蘋果風 " 的硬體審美,更是讓 AI Pin 一經演示就激起千層浪。但就像我們前面説的那樣,糟糕的體驗讓用户拿到 AI Pin 的那一刻起就吐槽不斷,科技圈頂流博主 MKBHD 将其評價為 " 迄今為止評測過最差的產品(the worst product I ’ ve ever reviewed for now)"
Humane 不是沒有自救,他們發布了一款名為 CosmOS 的 AI 作業系統,期待以此構建一個開放的開發者生态系統,在去年 10 月還對 AI Pin 的價格進行了下調,但仍未挽回頹勢。
雖説惠普 1.16 億美元的價格絕算不上便宜,但對比 Humane 早期 10 億美元的估值,滿眼都是市場對此類硬體設備的信心崩塌。
AI 硬體依賴雲端,一旦關閉伺服器,AI Pin 将瞬間變成 " 磚塊 ",服務即硬體的模式,如今變成了摧毀用户權益的最後一根稻草。
AI 硬體,從獨立設備走向生态融合
或許,AI 硬體從來不應該是一個全新的產品。
根據外媒報道,包括創始人 Imran Chaudhri 和 Bethany Bongiorno 在内的 Humane 團隊,将在惠普組建一個新的部門,用來幫助惠普把 AI 集成到個人電腦、印表機和互聯網會議室中。
而我們也可以在惠普的官方檔案中看到,這個部門将被稱為 HP IQ。
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和如今随着 DeepSeek 的火熱,手機、汽車,百度、騰訊,甚至各地鄉鎮工作、醫療資訊,都擁抱 DeepSeek 來更新產業、探索 AI 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樣的。
依附成熟硬體生态,AI 產品才會有突破的可能。
突然想起去年年初宣布 All in AI、年底推出對标 AI Pin、Rabbit R1 產品的魅族,去年年底似乎沒什麼動靜,或許他們也看到了這一點吧。
AI 不相信浪漫主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 月 17 日,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會下決心把 AI 技術落到各個終端產品上,讓消費者體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純 AI 硬體的失敗,某種程度上是技術理想主義與市場現實的直接碰撞。當行業沉迷于 " 颠覆 "、" 唯一 "、" 突破 " 的叙事時,很容易就忽略了用户體驗、成本控制和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構建。
如今看來,AI 的未來不會是硬體創新,而是現有工具的優化,比起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壯闊,AI 更會是潤物細無聲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