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沒有她撐腰,哪來的楊幂趙麗穎,歡迎閲讀。
文章來源于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
作者:柳飄飄
宋祖兒确實幸運,偃旗息鼓兩年多,重回内娛還能炸出熱一,新劇《無憂渡》伴随着 " 黑馬 " 的形容衝上熱搜。
但她更應該慶幸,這部積壓的作品是林玉芬執導的,要是換成當時其他的熱門導演,未必有這個能耐助她脱困。
要知道林玉芬出手,全是現象級的熱劇,含金量不用多説。
林玉芬的名号響當當,是她從 93 年開始拍戲,為内娛貢獻了無數爆款積攢來的。
她操盤言情的能力尤為出眾,遇上内娛年年 " 古偶元年 ",本應該如魚得水,可回看她的履歷,她已經快三年沒作品可拍了。
《無憂渡》是她從 2022 年到如今的最後一個工作機會。
而她徒弟郭虎的檔期,按豆瓣的記錄,居然排到了 2030 年,離大譜。
" 偶像劇 + 女導演 " 這個配置,本應該有天然的優勢,但事實卻完全和邏輯相悖:養活無數偶像劇劇組的女觀眾,捧不出來一個女導演。
林玉芬導演不管是資歷還是經驗都算得上老練,由她來帶領内娛目前較為稚嫩的市場再合适不過了。
内娛如今的情愛故事要麼鹹濕過頭,要麼寡淡如水,像只有對與錯的判斷題,而情感本就是最無法控制的變量。
對情感的細膩把控正是林玉芬的優勢所在。
在拍攝《三生三世》時,楊幂就提及林導擅長處理感情。
所以林導執導的作品裏的情感糾葛總會讓觀眾難忘。
白淺和夜華三生三世的糾纏,不是僅靠冗長的獨白支撐。
人人都盼素素跳誅仙台這段,素素在無數的失望堆積中用生命尋求解脱。
同時,這也是素素對替身命運的拒絕,她想要找回自己的尊嚴。
所以這場戲不能僅僅是悲傷或者爽,還要有将愛情悲劇上升為對女性尊嚴的捍衞。
導演用長鏡頭和特寫疊加,讓誅仙台陰冷肅殺無情的氛圍和素素一身素衣脆弱凡軀形成對比。
《花千骨》裏的師徒禁忌戀,讓白子畫在壓抑隐忍中逐漸失控,将克制的情感推向爆發,觀眾也随之揪心。
雖然《微微一笑》原著的立意如今看略微荒唐,但不得不承認,林導鏡頭下的楊洋确實把大家迷得五迷三道的。
随便每一個表情和細節都能嗑上兩口。
林導很懂女觀眾想看什麼。
就好比《無憂渡》中,少年的初相識,擔心對方走山路歸家不安全,便用螢火蟲為她引路,僅僅是互相點頭回禮就能讓觀眾看得嘴角壓不下來。
懵懂的情感,中式的浪漫。
除了言情和對女性的關懷外,林導還照顧到了男性角色,她鏡頭下的男性角色常常被賦予脆弱面,打碎了男的就該堅強的刻板印象。
最後,林導對于很多細節的把控也很舒服,一切的細節都為人物服務。
《三生》裏角色法器的特效轉換,還有既已設定為上神,應該是言出法随,而不是在鬥法前先做一套手部保健操。
觀眾在看時,只會覺得絲滑,而不會因主線以外的内容分心。
林導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愛跟觀眾開點小玩笑,真 · 祖傳頭套,一代更比四代強。
将商業的 IP 轉化為具有情感深度與文化質感的作品,以情馭技,雅俗共賞,林導始終在以女性特有的敏鋭感知力來賦予角色 " 人味 "。
圖源 |TA 説
與林導類似的還有李慧珠導演、楊陽導演,這些女導演,實力出眾是有目共睹的。
李慧珠導演,從《宮》和《陸貞傳奇》,捧出了内娛 85 花的第一梯隊。
如果林導玩轉的是情感,那李導玩的就是節奏,用密集的衝突情節調動觀眾的胃口。
《宮》和《陸貞傳奇》自不必説,就算口碑不算好的《錦繡未央》中,幾乎每集都有反轉和連環套。
此外,李導的主角還多為逆境翻身最終覺醒的女性,不管是叙事能力還是題材,李導都完美契合了現在市場的需求。
當然,李導唯一的敗筆恐怕就是《鳳囚凰》了,也讓她最擅長的節奏,第一次失效了。
這鍋李導背了,好處卻一點沒撈着。
自《鳳囚凰》至今 7 年,内娛偶像劇井噴的時間段,李導能到手的項目只有 4 個,還全是些邊緣的,誰能想到這會是大爆劇導演的待遇。
楊陽導演,入行後執導的都是職業劇,例如《心術》(醫療),因此鍛煉了她拍群像的能力,她鏡頭下的群像都能擁有去臉譜化的塑造。
《将夜》中雖然陳飛宇飾演的寧缺是絕對的主線核心,但是每個配角都會有完整的故事線和獨立的篇章。
就算是戲份不多的朝小樹,春風亭雨夜一戰封神,最後出人意料地選擇放棄江湖地位,選擇默默守護唐國。
導演設計的他的退場戲是變回一個普通人,獨留一個背影。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再到劉亦菲回歸熒幕的《夢華錄》,也是由各種復雜且鮮活的小人物組成。
趙盼兒茶樓的洗碗工葛招娣,直爽仗義,但跋扈和容易惹事,她的性格源于她從小在貧寒且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
楊陽導演的鏡頭下,沒有完美的角色,都是有市井氣的活人。
這些女導演若按年資算,都是妥妥的前輩,她們的履歷漂亮,各有所長,也為内娛貢獻了不少熱播劇。
但是無一例外,她們明明剛到巅峰期,後續的工作機會卻陡然變得斷斷續續的,好的項目也輪不到她們。
這就導致了内娛的女導演不管是年資還是年齡上都是斷代的。
除了少數已經名聲在外的女導演,内娛還有很多女導演是沒有姓名的。
《親愛的熱愛的》《偷偷藏不住》的導演李青蓉。
李導跟林玉芬導演一樣,擅長拍細膩的少女心事。
《偷偷》雖然口碑撲街,但觀眾的大多數嘲點都集中在演員的演技和設定上,它的閱聽人群仍然不小。
愛它的觀眾,無非是因它感受到了少女青春期 " 不敢言説的喜歡 "。
不談演員演技,就看導演的拍攝功力。
暗戀時期,用女主的第一視角鏡頭 去偷瞄男主,将少女暗戀的緊張與悸動具象化,讓觀眾直接代入 " 偷看 " 的視角,一點肢體接觸都能緊張到手抖。
用特寫鏡頭聚焦角色的眼神、唇部、手指的細節,讓觀眾沉浸式體驗。
李導将暗戀這一私密情感,通過鏡頭語言、細節符号和節奏把控,逐漸上升到試圖引起共鳴的青春圖譜。
但《親愛的》爆火後,時隔三年,李導才接到了《偷偷藏不住》。
《田耕紀》起初只是個沒什麼人看好,只覺獵奇的種田文,所有人都當個玩笑,沒想到洪泠導演真的拍出來了。
洪泠導演勝在基本功很扎實,配樂方面又很出彩,把内娛期待的落地古偶拍出活頭再合适不過了。
《田耕紀》後期劇本崩壞,也是洪泠導演邊拍邊改,力挽狂瀾,試圖修正崩壞的劇情。
它的成本少到部分場景的搭建能被觀眾看出來一眼假,即使這樣一部種田輕喜劇,還能聊到沉默的既得利益者,關懷有同樣遭遇的女性。
被幹活逼瘋的女人,和永遠事不關己沉默的男人,出場讓人覺得刺耳的,永遠尖酸刻薄的惡婆婆,卻時刻透露着被時代馴化的悲涼底色。
洪泠導演有生活氣的鏡頭也好過如今市面上的不少導演,恬淡幽靜。
也有不少曾舜晞的粉絲,希望他能跟洪泠導演再合作一回,只是可惜洪泠導演自《田耕紀》以後,再也沒有接到任何項目。
導演能力如何,真情實感追劇的觀眾是最有發言權的。
在微博廣場上還能看到不少期待洪泠導演拍戲的言論。
叢曉導演大多數作品都是和她丈夫劉國楠一同導演完成,如《大唐榮耀 1、2》《柳舟記》,無法細分哪個鏡頭的功勞該歸誰所有,她的名字卻自然排在了劉導之後。
既然拍攝鏡頭無法細分,那就看看兩位導演對同一角色的看法。
劉國楠導演形容《柳舟記》女主柳眠棠是可愛。
而叢曉導演會説柳眠棠是個身處逆境,也不抱怨,以布衣之身挑戰陳規的奇女子。
對于角色,叢導都能理解得更深刻些,她能理解角色之間互動產生的情緒,對于情緒的落點抓得很準,抓住了情緒,就能在短時間内有效抓住戲眼。
得益于夫妻檔開工,叢導目前還有待播作,停工時間也不超過一年。
聊完了現偶古偶,内娛的職場劇版塊由《請叫我總監》的導演姚婷婷頂上也未嘗不可。
畢竟《請叫我總監》裏,姚導太過真實地還原了職場 pua。
譚松韻飾演的是一個剛畢業陰差陽錯成為總裁秘書的職場新人,而林更新就是那個時刻都在打壓她,脾氣火爆的總裁。
有人質疑導演沒上過班,我倒覺得是導演上班上太多,已經上出肌肉記憶了。
上司的餅,同事的鍋,一個都少不了,每個場景、對話都似曾相識。
老板可以上一秒對投資方卑躬屈膝,下一秒就對打工人白眼翻上天。
日常對話都登味滿滿,諷刺女主紙上談兵,還非得從典故講起,被女主戳到痛處,就拿其他同事撒氣。
在這種氛圍裏共事,每一秒都在擔心女主的乳腺還好嗎。
當然,姚導對愛情的處理可能确實不夠絲滑,最終要演相愛的不是秘書和總裁,而是籤了合同的譚松韻和林更新,他倆不得不愛,又成為了王子與公主的童話故事。
但姚導對職場人情世故的理解完全不輸已經腌入味的體制内。
不知道是否過于真實,姚導同樣停工快三年了。
以上導演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出圈過,有各自的死忠閱聽人,但是這些對她們的加持并不多。
即使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她們後續工作機會仍然不見漲。
能到手的項目要麼是明顯離奇的野雞 ip,要麼是完全無人在意的班底,拍與不拍無二樣,觀看人數都不夠豆瓣的打分标準。
誠然,并非所有的女導演,都能拍出足夠優秀,十全十美的作品,這是事實,也會有女導演像林妍導演拍出《愛的二八定律》,但是不禁反問一句:
内娛拍出辣眼爛片的男導少嗎?為何他們還能一部接着一部?
優秀的女導演無戲可拍,在試錯探路、工作能力不出眾的女導演也無戲可拍。
那戲都被誰給拍了去?
不得不説,各行各業裏的上位者們是真團結,即使他們素未謀面,也能把市場空間擠占得滿滿。
我們期待女性導演能有更多的作品可拍,是因為女性導演總會有她們獨特的女性視角,還有天然的對女性的關懷。
女人更懂女人,她們懂女性觀眾真正想看的,想表達的。
《古相思曲》裏導演知竹,将女性關懷植于創作的肌理中。
當陸鸢(張雅欽 飾)在城樓上目送沈不言(郭迦南 飾)時,以用仰視的鏡頭語言,
強化陸鸢凝視的權威性 ,暗示女性也能是歷史進程的錨點。
立意上,為陸鸢從 " 妖後 " 污名到 " 一品诰命 " 的正名,通過沈不言的史料考證完成對父權叙事的祛魅,隐喻 讓女性書寫歷史的可能性 。
陸鸢的犧牲也不再是 " 紅顏禍水 " 式的替罪,而是為民的主動選擇,将女性的悲劇轉化為結構性暴力的控訴。
武打鏡頭中,也不見以往執着于女性打鬥時,身形多麼曼妙,姿勢多麼優美,規避各種腰臀的特寫,而是直接展示了她還擊時的力量感。
當陸鸢在平行時空收下那封來自未來的信箋,她接過的不僅是愛情,更是 重新解釋世界的權力 ——這或許就是女性導演最温柔的颠覆。
但諷刺的是,《古相思曲》前,知竹導演還有短劇可拍,讓錦超小火一把的《長公主在上》也是出自她手,《古相思曲》後,知竹導演的資源,只有遙遙無期的餅。
秦榛導演的《長相思》能夠出圈,也是因為女主小夭的清醒不是 " 非戀愛腦 ",而是不把愛情當成救生圈。
小夭 1V4 的不同态度組成她的情感體系,讓女性的欲望可以更加流動和多維度。
她并不急于讓女性角色去 " 戰勝 " 父權體系,跟父權體系硬比出一個高低來,而是展示她如何在這套體系裏的裂縫裏重新定義勝利。
同時它 不回避言情劇的娛樂外殼 ,而是在其中植入鋭利反思。
這種關懷,比任何不知所雲的 " 大女主 " 的高帽,更接近真實的女性力量。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何迪麗熱巴回歸古偶,會與秦榛導演合作了。
剛剛完結的《雁回時》,編劇曹笑天的設定确實已經是進步,給了内娛不小的震撼,他刻畫的男性也确實真實,真實到如同現實的鏡子。
你鍾愛依仗信任的老實男,可能背地陰濕,随時都想讓你去死。
他已經足夠大膽超前地去鬥父權,就像他先前的作品《九義人》一樣,我們從來不會懷疑他對女性題材的摸索。
但是《雁回時》鬥完只會覺得空空蕩蕩。
他鬥大爹的野心是真,可是他真的鬥得太沉浸了,使得《雁回時》幾乎變成了他個人打筆仗的擂台,自己寫爽了,追劇的看麻了,這部劇對觀眾的觀感和期待是有失體察的。
説白了,他思想是前衞的,可關懷卻給得不夠具體,只顧着和宏大叙事作鬥争,還是落入了個人英雄主義的窠臼。
當市場的閱聽人絕大部分都是女性時,那女導演就具有天生的優勢,我們總是羨慕為何台偶、韓劇能 next level,也許從根本上就能窺見問題所在。
其中光是她温柔但不失鋒芒的她者視角,就已經價值連城。
我們有作品的女性導演已經在嘗試用偶像劇、言情劇完成一場 " 温柔的颠覆 ":
她們不回避愛情,而是将愛情從 " 人生終極答案 " 降維為 " 認識自我的路徑 ",讓親密戲碼不止于發糖工具,而是角色成長的注腳。
讓鏡頭從 " 如何被愛 " 轉向 " 如何成為自己 ",也許不夠完美,也許不夠大眾。
但這才是我們真正期待的女性導演力量,在粉紅泡泡裏,澆築出堅硬的女性骨骼 。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到起點,誰能給她們機會?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