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安汽車被曝扣供應商貨款,價格戰之下利潤受壓引連鎖反應,歡迎閲讀。
近日,網上流傳一份致長安汽車采購部申訴函,其中稱長安汽車采購部在 3 月 28 日向數百家供應商發函,通知将對供應商貨款扣款 10%,以應對其遇到的部分車企降價引起的汽車市場部分車型滞銷。6 月 6 日,長安汽車方面對藍鲸汽車記者表示,内部正在核實情況。
在如火如荼的降價潮中,長安汽車也在 3 月中下旬針對部分車型推出購車優惠,CS75 系列、UNI-V、逸動 PLUS 等主銷車型參與補貼,CS75 系列限時綜合優惠至高 3.3 萬元,UNI-V 限時綜合優惠至高 2.2 萬元。
3 月當月,長安汽車新車銷量達到 24.50 萬輛,環比增長 28.3%;4 月銷量雖降至 18.20 萬輛,但同比仍有近 60% 的增長。今年前 4 個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到約 78.98 萬輛,同比增長 2.94%,較一季度銷量同比下滑的态勢實現由降轉升。按品牌劃分,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前 4 個月銷量均出現同比下滑,後者降幅達 59.86%;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增長 7.99%。
距離 " 價格戰 " 燃起硝煙已有 3 個月,從各個企業已公布的銷售數據來看,其影響或正由 " 内卷期 " 進入 " 長尾期 "。
後 " 價格戰 " 階段,車企應深挖理性市場
1 月 1 日,推行了 13 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購置補貼政策正式離場,在國内新能源汽車領網域掀起一股調價潮,一部分車企上調價格或限時保價,另一部分車企按兵不動。随後,特斯拉逆勢降價,在行業内投下一顆 " 重磅炸彈 ",受市場競争壓力影響,問界、小鵬、埃安、極氪等新能源品牌相繼跟進,通過金融補貼、訂金膨脹、選裝優惠、保險補貼、交付激勵等多種形式 " 變相 " 降價。
新能源汽車加速分蛋糕之下,降價潮一路傳導至燃油車領網域。3 月,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政企購車補貼,東風汽車集團旗下東風雪鐵龍、東風标致等七大品牌參與了此輪活動,補貼力度從 5000 元至 9 萬元不等,多款熱門車型在短時間内銷售一空。而後全國多個主機廠、經銷商陸續推出大額補貼以刺激消費,燃油車品牌打響 " 價格戰 "。
從銷售表現來看,與長安汽車銷量變動相似的是,在經歷 3 月的銷量大幅增長後,4 月,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旗下涵蓋雪鐵龍品牌)、東風乘用車公司(旗下涵蓋中高端品牌風神)銷量環比下跌,僅新能源品牌岚圖汽車實現銷量同比環比雙增長。
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從 3 月多數品牌保持銷量環比正增長,到 4 月 " 蔚小理 " 分化,再到 5 月銷量環比漲跌幅趨于穩定,新勢力品牌正在逐步甩掉 " 價格戰 " 帶來的包袱,在產品策略和戰略布局方面不斷發力。
或許正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分析,大部分優惠活動都限期在 3 月以内,而湖北部分優惠車型已經消耗,實際上車企優惠也處于降温狀态,各地促銷活動也在企穩收縮,未來不會繼續為車市帶來太多影響。
獲利區間受限,供應商被動承壓
" 價格戰 " 的影響不止于車企本身,還有上下遊產業鏈的傳導效應,這也是部分汽車零配件中小企業致函長安汽車的主要原因。
某芯片制造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對藍鲸汽車表示,產品降價帶來的最直觀影響就是利潤下跌,因此車企勢必會對成本端進行更加嚴格的把控,影響傳導至上遊,供應商承受的壓力也就随之增大。
早在 3 月 22 日,中汽協就曾發文稱,結合近期多方反映情況,認為此輪降價炒作應盡快降温,讓行業回歸正常運行狀态,确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 價格戰不是長久之計,汽車市場應盡快回歸正常秩序。" 中汽協方面認為,降價處理庫存,适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為 " 價格戰 "。也有業内人士對記者表示,在 " 價格戰 " 熱度褪去後,市場對車企的產品力、技術力、運營能力、品牌公信力等各項硬實力的要求将會大幅提升。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消費者将對產品、技術和服務產生更加理性的判斷。
正是因為如此,行業内卷的現狀極難在短期内有所改變。卷技術、卷價格、卷配置、卷權益 ...... 不可否認的是,當傳統車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新能源車型持續與燃油車型搶占市場、消費者愈發理性,行業競争勢必會進一步加劇。
截至發稿,長安汽車方面尚未對供應商發布申訴函一事作出官方統一回復。
針對此事件,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夏海龍律師表示,長安汽車和供應商之間是合同關系,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向供應商付款。如車企對供應商貨款扣款事件為真,該做法屬于違約,供應商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要求車企支付全部貨款。
夏海龍律師補充稱,因車企方面在經營端話語權較大," 這件事情最後大概率還是雙方協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