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iPhone 17長焦大更新!蘋果奮力狙擊國產Ultra旗艦,歡迎閲讀。
繼 iPhone 16 Pro 系列更新了 4800 萬像素超廣角之後,蘋果似乎要決定把 iPhone 17 Pro 系列的長焦搞一搞。
majinbuofficial 發布博文稱,iPhone 17 Pro/Pro Max 将會搭載重新設計的長焦結構模組,并且更新為 4800 萬像素的傳感器,減少長焦和廣角之間的成像差異。
近幾代 iPhone 的影像硬體更新,主要集中在主攝上,主攝的傳感器規格甚至能趕上國產的 Ultra 級旗艦,然而超廣角和長焦的提升相對保守,多攝成像存在一些差距。
潛望長焦全面更新後,iPhone 17 Pro/Pro Max 的影像系統有機會和一眾國產 Ultra 旗艦硬碰硬嗎?
majinbuofficial 在博文當中提到,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重新設計了攝像頭模組造型,從原來的左上角凸起改為了貫穿機身左右的整體凸起設計。
新設計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更大的模組凸出面積,勢必會為内部堆疊帶來便利,比如塞進體積更大的攝像頭模組。
(圖片來自 majinbuofficial)
蘋果取消堅持兩代的多次反射潛望鏡方案,從結構上來判斷,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的長焦鏡頭會有更強的理論表現,尤其在夜晚拍攝等弱光場景。
不過新的潛望鏡結構不一定會成為 iPhone 17 Pro 及以上版本的标配,從這兩代產品的迭代步伐來看,定位更高、機身更大的 iPhone 17 Pro Max 可能會率先首發新的潛望鏡結構,随後再下放到機身更緊湊的 Pro 版本上。
傳感器方面,iPhone 17 Pro 系列的長焦将更新為 4800 萬像素,支持 3.5 倍光學變焦,最高提供 7 倍(160mm)的 " 光學品質變焦 "。又或許,它還将支持長焦微距等主流玩法。
由于具備更高的像素量,iPhone 17 Pro/Pro Max 也具備更大的 " 無損 " 裁切空間,至于傳感器面積是否有提升,majinbuofficial 的博文并未提到,小雷猜測有可能會提升到 1/2.55 左右,與 iPhone 16 Pro 系列的超廣角看齊。
如果消息為真,那麼蘋果終于是重視起了長焦。長焦拍攝能力和焦段覆蓋可以説是當下影像旗艦的主流戰場,其承載的使用場景比廣角更復雜,國產一眾 Ultra 旗艦都把長焦武裝到牙齒,想必蘋果也不希望在這場長焦大戰中敗下陣來。
蘋果在 iPhone 15 Pro Max 上首次引入潛望長焦模組,但不同于常見的潛望結構,為了解決長焦潛望鏡空間占用的問題,其方案設計十分獨特。
從官網和過往的專利圖能看到,蘋果将原本放置在棱鏡後方的鏡片組移到棱鏡上方,将棱鏡的楔角做到 35° 以内,縮減反射結構的厚度,光線在棱鏡結構内四次反射,既壓縮了潛望鏡的橫向長度,又保證了焦段足夠遠。
(圖片來自蘋果)
當然,更早期的多次反射潛望鏡結構,是為了更長的光路傳輸,在有限的空間裏做到更遠的光學焦段,比如華為 P40 Pro+。現如今,多次反射更多是為了厚度控制。
出于模組減薄的需求,利用多次光線折射的廠商并非只有蘋果一家。2024 年 10 月 24 日 OPPO 發布的 Find X8 系列上,就搭載了倒置傳感器結構的潛望鏡,相比傳統的潛望鏡結構,減少了 33% 的空間占用。
即将發布的 OPPO Find X8 Ultra,其 6 倍潛望鏡也采用了倒置傳感器方案,橫向長度明顯比上代產品縮短,還能塞下更大的傳感器,按照 OPPO 周意保的説法,傳感器面積和光圈均有提升,為上一代的 2.5 倍。
結構上的創新并非完全沒有代價,光路的多次折射一方面可能會導致光線信息的損耗,另一方面,光線傳輸的過程也會引入一些誤差,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成片的色彩還原。
還有,這種特殊的超薄結構的潛望長焦,一般做不了近距離對焦。
傳統潛望鏡結構的優缺點也十分明顯:結構簡單成熟、光線折損較少、可以做到更近的對焦距離,缺點就是占用空間大。就目前來看,國内 Ultra 影像旗艦的潛望鏡多數以傳統結構為主。
(圖片來自 OPPO)
majinbuofficial 提到的 " 優化光線路徑 ",小雷猜測 iPhone 17 Pro/Pro Max 的潛望長焦可能會回歸傳統的單次反射結構,鏡頭模組的變動給給了潛望鏡更多的發揮空間。
無論是超薄結構還是傳統結構,小雷認為兩種方案并不存在好與壞,更多是考慮機身堆疊和使用體驗的取與舍。對于僅有三顆成像攝像頭的 iPhone 來説,犧牲一些空間換取更好的成像 / 對焦能力,反而更為合理。
前面提到,目前 Pro 系列 iPhone 的三攝硬體水平有較大的差距。
以 iPhone 16 Pro 為例,其搭載的 IMX903 主攝傳感器為 1/1.3 英寸,還是 4800 萬像素,超廣角相比前代更新了 4800 萬像素,傳感器面積為 1/2.55 英寸,而長焦還是 1200 萬像素,傳感器面積為 1/3.1 英寸。
按照 " 底大一級壓死人 " 的説法,傳感器面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感光能力和動态範圍,面積較小的傳感器,其在拍攝上就會存在更多的場景限制。
多攝一致性并非特指色彩方面,每顆攝像頭在同一場景是否能确保盡可能接近的解析力和動态範圍,決定了多攝系統的場景适應能力,也影響到用户端起手機拍照的動力。
(圖片來自 @AppleInsider)
早期的潛望式長焦只是為了看得遠,而到了現在,長焦夜景變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長焦鏡頭的硬體不容忽視,既要大底,又要高品質的光學器件,否則在進光量不足的夜間,還有可能會被相機系統切回主攝裁切。
另外,iPhone 16 Pro 系列的 1-5 倍之間依賴主攝裁切,數字變焦勢必會損失一些畫質。國内的影像旗艦為了照顧 10 倍之内的成像體驗,長焦的原生焦段一般在 3 倍 -4 倍左右,iPhone 17 Pro/Pro Max 在長焦方案上的切換,大概也是考慮到了日常焦段的拍攝體驗。
蘋果在視頻拍攝領網域的領先,我們有目共睹,但在拍照這件事上,iPhone 領先的部分相對有限。長焦規格的更新的确是喜聞樂見的事情,意味着 iPhone 開始重視多攝的一致性表現,尤其是清晰度。
畢竟現階段的影像旗艦,主要比拼的還是長焦,要看得遠,也要拍得好。
國產影像手機卷得起飛,專業影像品牌加身、自研影像品牌崛起,Ultra 影像旗艦的硬體水平更是沒得説。在拍照這件事上,國產 Ultra 影像旗艦已經步入 " 神仙打架 " 的境界,相比之下,iPhone 的照片直出,優勢只能説比較有限。
不過 iPhone 的相機系統提供了不錯的後期空間,還有 " 調色盤 " 之類的玩法,動手能力強的小夥伴能夠模拟出不同相機的影調,以及比較特色的膠片色彩。
影像能力是旗艦手機消費群體最為關注的部分,根據凱度聯合知乎發布的《中國高端智能手機用户白皮書》,影像技術和 AI 智能化已成為高端智能手機產品更新的關鍵驅動力,72% 的高端用户關注長焦攝像功能,因其遠距離捕捉畫面的能力能夠滿足多場景需求(演唱會、人像、局部攝影等),成為用户影像需求的首選。
這次,可能連蘋果也意識到,要維持 iPhone 在高端市場中的優勢,影像是必不可少的一環,iPhone 17 Pro/Pro Max 發力長焦也是順應市場之舉。
硬體到位了,iPhone 的影像下限被提高,能不能和國產 Ultra 硬碰硬是一回事,至少蘋果踏出了認真卷影像的一步,未來可期。
未來選 iPhone 的人,大概也不會因為不夠理想的拍照表現而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