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半年淨利首破200億!“寧王”的無奈與焦慮,歡迎閲讀。
半年淨利潤 207 億元!作為 " 最賺錢 " 的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 大老板 " 寧德時代這半年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作者 | 栾寅征
責編 | 陳 楚
出品 | 汽車 K 線
臨近 8 月末,是中國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半年經營業績的時間段。據《汽車 K 線》統計,截至 8 月 30 日 21 時,共有54家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發布了 2023 半年報、有 26 家提前發布了業績預告。
基于此,讓人們能夠清楚看到,作為汽車股當中第一家發布今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的上市公司,寧德時代有着令整個行業豔羨的 " 吸金 " 能力。
繼去年同期從上汽集團手中奪過" 最賺錢 "的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頭銜後," 寧王 " 仍然保持着業界難以撼動的行業地位,半年淨利潤水平首次突破 200 億元大關。
但透過财報來看," 最賺錢 " 的 " 寧王 ",似乎也存在着越來越多的無奈與焦慮。
1
業績再刷新高
财報顯示,寧德時代 2023 上半年實現營收1892.46 億元,同比增長20.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 " 歸母淨利潤 ")為207.17 億元,同比大漲153.64%。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 2023 年第二季度的經營業績也僅次于 2022 年第四季度。
财報顯示,寧德時代 2023 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1002.08 億元,同比增長 55.86%,歸母淨利潤108.95 億元,同比增長 63.22%、環比增長接近 11%。
從縱向上與自身相比,寧德時代的半年度經營業績實現了持續了三年的高增長,同時又以強勁的勢頭跑赢了 2023 上半場;以橫向視角放眼中國汽車股,寧德時代的 " 吸金 " 能力,更是令所有車企望塵莫及,給人一種趨向貴州茅台的幻覺。
在截至 8 月 30 日 21 時,已發布 2023 半年報的 54 家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當中,雖然比亞迪、廣汽集團的營收規模超越了寧德時代,但從歸母淨利潤方面,比亞迪只能以109.54 億元的水平暫列第 2 位,廣汽集團不足 30 億元的成績更是排在第 7 位。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7.17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甚至比排名第 2-4 位之和還要多将近 17 億元。
2
源于自身的無奈
出色的業績表現,并沒能讓寧德時代在資本市場收獲足夠的認可。半年報發布後的首個交易日,寧德時代股價僅上漲了 0.14%。
直到 7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受到政策方面的利好影響,寧德時代伴随整個汽車股迎來了一波上漲。
最明顯的原因,是寧德時代在 2023 上半年,產能利用率突然創下了新低。
翻看近五年的财報可以發現,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在 2021 年達到了巅峰—— 95%,彼時寧德時代的產能為 170.39GWh。當 2022 年產能擴張至 390GWh 的時候,其利用率雖然出現滑落,但仍然達到了 83.4%。
然而到了 2023 上半年,寧德時代在254GWh的產能規模下,其利用率僅為60.5%,創下歷史最低水平。
寧德時代對此的解釋為:" 上半年為傳統行業淡季,随着市場需求環比增長,下半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将會逐步提升。" 但翻看 2022 半年報,寧德時代彼時的產能為 154.25GWh,利用率高達 81.25%;而在 2021 上半年產能為 65.45GWh 的時候,其利用率更是達到 92.2%。
這種無法自圓其説的情況,充分暴露出寧德時代自身的無奈,也讓 " 產能過剩 " 論被人們再次提起。
更糟糕的是,寧德時代 207.17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看似強悍,但實際上很多細節或許經不起推敲。
首先是其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金額當中,政府補助達到28.52 億元,導致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 " 扣非淨利潤 ")為175.53 億元。雖然仍然位居中國汽車股之首,但與第 2 位的差距已經縮小。
另外,伴随業績創新高的,是寧德時代 2023 上半年利息收入36.28 億元,同比增幅高達 151.86%。不僅和經營業績一樣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僅這一期的收入,就趕上了過去近 4 年同期之和的水平。
3
來自行業的焦慮
對于當下的寧德時代來説,不僅要面對源于自身的無奈,還要對抗來自行業的三重焦慮。
首先焦慮的是海外業務。作為行業龍頭,能否赴美建廠對寧德時代來説至關重要。2023 年 2 月,福特汽車宣布将斥資 35 億美元,在美國密歇根州建設電池工廠,預計将于 2026 年投產。寧德時代作為獨家技術合作夥伴,有望成功落子。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是一波多折,前不久福特汽車突然宣布,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項目遭到當局調查。寧德時代在對媒體的回復中稱項目仍在正常推進。
屋漏偏逢連夜雨,據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将對寧德時代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電池工廠展開調查。有分析認為,此次事件或将對寧德時代德國工廠帶來不利影響。
「圖片來源于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
其次焦慮來自國内競争對手的追趕。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 1-6 月國内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中,寧德時代不出意外地蟬聯冠軍,同樣不出意外的,是 " 寧王 " 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優勢差距正在被迅速吞噬。
2023 年 1-6 月,寧德時代裝車量為 66.03GWh,分别領先排名第二的比亞迪 20.62GWh、排名第三的中創新航 53.47GWh。
而上年同期,寧德時代裝車量曾經是比亞迪的一倍有餘、中航锂電(即中創新航前身)的近 7 倍水平。早在 2021 年同期,寧德時代裝車量更是有着斷代式的碾壓級優勢。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的裝車量占比也在快速收縮。
2021 上半年,寧德時代裝車量占比曾達到 49.1%,排名第 2-4 位的比亞迪、LG 化學、中航锂電分别為 14.6%、9%、6.9%。
時間到了 2023 上半年,寧德時代的占比已經收縮至 43.4%,比亞迪與中航锂電的占比則分别提升至 29.85%、8.26%。
對于市場競争加劇帶來的風險,其實寧德時代在半年報中也明确提及," 國内外電池企業不斷發布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計劃,部分車企拟自建部分電池產能。如上述新增產能均如期投產,行業内電池供應快速增加,存在市場競争加劇的風險。"
對此其實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首先是從寧德時代内部,為了穩固其在研發領網域的核心競争力,不得不花費大筆資金投入。
财報顯示,寧德時代 2023 上半年研發費用達到歷史同期最高的98.5 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猛增70.77%,這一增速甚至超過了寧德時代的營收增速,達到了過去三年同期之和。
第二個細節,是在 2023 年 6 月 8 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廣汽時代清算注銷的議案》。這裏提到的廣汽時代公司當中,寧德時代持股 49%。而與此同時,另一家寧德時代持股比例達到 51% 的時代廣汽公司并未受到影響。
額外補充的是,作為廣汽埃安現有及後續車型的主要供應商,孚能科技控制權切換為廣州國資,這對于寧德時代來説也将成為不小的挑戰。
與上述兩大層面的焦慮相比,最讓寧德時代感到頭疼的,其實是來自整個行業對第三季度的低迷預期。
據 ZE Consulting 預測,位于 TOP 5 的電池生產企業,8 月總產量可能會與 7 月持平。這樣的表現将異于歷史趨勢,低于預期。
疊加 7 月的緩慢增速,以及考慮到電池產量對電動車的影響周期,整個第三季度的電動車市場表現也将不及預期," 金九銀十 " 甚至有可能不會出現。
4
View of Autoskline
其實,早在年初便有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着手推行一項 " 锂礦返利 " 計劃。内容也十分簡單直接,從 2023 下半年開始,寧德時代向合作車企提供的碳酸锂價格将以 20 萬元 / 噸結算,明顯低于當時超過 40 萬元 / 噸的市場價。相對應的,車企要承諾不低于 80% 的電池采購量來自寧德時代。
随着行業價格不斷下探,并且逼近 20 萬元 / 噸的分界線,這一項目也再無下文。
曾記得在 2022 年同期,寧德時代從上汽集團手中奪下了 " 最賺錢 " 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的頭銜,但回看過去半年的時光,寧德時代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面對源于自身的無奈、經受着來自三大層面的焦慮下,寧德時代不負眾望地拿出了一份再創新高的半年報,在研發領網域也拿出了不亞于乘用車上市公司的大手筆。
這既是兩年前瘋狂擴張後,面對各種隐憂不得不補上的 " 學費 ",同時也讓人們對其下半年的表現十分期待。随着 " 寧王 " 的一舉一動,中國汽車股的利益分配或将随之迎來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