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茶飲咖啡門店集體“瘦身”轉型,輕量化成潮流了?,歡迎閲讀。
長期以來,茶飲咖啡門店基本上都是學習星巴克,以打造第三空間為目标,然而就在最近有媒體發現茶飲咖啡門店集體轉型,似乎輕量化成為了大家的共同選擇,輕量化真的成潮流了?
一、茶飲咖啡門店集體 " 瘦身 " 轉型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茶飲咖啡已經進化到一平米即可開店了。
庫迪咖啡推出店中店模型 "COTTI Express",店面僅設定一個 1.5 米 X0.75 米的櫃台放置設備,前期投入低至 5 萬元。首席策略官李穎波表示,在接下來的擴張中,便捷店業态将接過增長的大旗,并立下三年 50000 家店的目标。
類似小店案例在茶飲咖啡賽道層出不窮。例如樂樂茶的 2.0 店加盟店面積僅 20-30 平米,喜茶也開放低成本加盟,縮減門店面積,前期投入降至 40 萬左右;喜茶的波波站、七分甜的楊枝甘露專門店只售賣一款或幾款核心單品,面積縮減至 10-20 平米 ……
輕量化門店模型開小店,已經成為茶飲行業的趨勢之一。一方面,開店、管理成本降低提升了產品性價比,并且 " 小店 + 數字化 " 提升了運營效率和模型復制能力,幫助餐飲品牌提高連鎖化率,穿越周期;另一方面,小店的靈活性和低成本優勢使得品牌可以快速進入各個城市,跑出規模優勢。
憑借小店低風險、易復制、高靈活度的特性,在當前激烈的競争環境下,部分品牌仍在高速擴張。" 店中店 " 模式是典型體現。據測算,在相對成熟的庫迪便捷店裏,單杯咖啡的人力、租金成本僅為 1 元左右,日銷幾十杯便可達到盈虧平衡。部分三五平米大小的便捷店日銷可達 500 杯。
二、輕量化成潮流了?
在近年來,茶飲咖啡行業經歷了一場顯著的變革。曾經,星巴克以其标志性的大店模式,在全球範圍内定義了 " 第三空間 " 的概念,即除了家庭、辦公室之外的第 3 種社交場所。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茶飲咖啡門店的轉型趨勢逐漸顯現,輕量化、小型化的門店模型成為新的潮流,我們到底該怎麼看這件事呢?
首先,星巴克的大店模式一度成為茶飲咖啡行業的标杆。其核心理念是創造一種獨特的消費體驗,讓顧客在享受咖啡的同時,也能在舒适的環境中放松和社交。這種模式在西方國家尤其受歡迎,因為那裏的消費者通常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享受這種體驗。然而,當這種模式被引入中國市場時,卻面臨了一系列挑戰。
其次,與西方消費者相比,中國消費者面臨着更大的競争壓力。在現代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大部分人都在為工作、學業、家庭等事務忙碌奔波。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説,真正有閒情逸致去享受類似星巴克大店所提供的 " 第四空間 " 是比較困難的。
小店模式則更符合當下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小店的優勢首先體現在便捷性上。在城市中,小店可以更加靈活地分布在各個角落,如寫字樓附近、居民區周邊等。消費者在忙碌的工作間隙或者日常生活中,可以快速地走進小店購買一杯茶飲或咖啡帶走,無需花費過多時間在店内停留。其次,小店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這使得產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調整的空間。對于價格敏感型的中國消費者來説,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享受到品質相近的茶飲咖啡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互聯網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茶飲咖啡市場的玩法。如今,消費者點咖啡或茶飲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兩種:線上下單線下取走和外賣。對于線上下單線下取走這種方式,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應用提前下單,然後在路過門店時直接取走飲品。在這個過程中,門店的主要功能更多地變成了制作和提供飲品的生產場所,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和社交空間。對于外賣而言,消費者甚至不需要到店,飲品就可以直接送到手中。這種情況下,店面的大小和裝修豪華程度等對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意義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第四,相較于大型門店高昂的投資成本及運營費用,小型店面顯然更具吸引力。在選址方面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進入更多潛在市場;由于所需員工較少,人力成本相對較低;最後,裝修簡單快捷,開業周期短,有利于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基于以上幾點優勢,不少新興品牌選擇采用小店模式進行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内的快速擴張。長遠來看,随着消費者對個性化、便捷化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數字化技術不斷進步所帶來的效率提升,輕量化将成為茶飲咖啡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能否抓住這個趨勢也在考驗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