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對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零容忍”,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言詠 / 文 農村學生營養餐專項資金的使用在審計中被發現存在諸多問題。
日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 2023 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報告》)透露,國務院重點審計了 13 省 159 縣 2021 年至 2023 年 8 月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 231.37 億元,發現有的被直接挪用,66 縣将 19.51 億元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基層 " 三保 " 等支出;有的通過壓低供餐标準、虛構采購業務等方式被變相擠占;有的被串通套取,用于發放福利。此外,在餐食采購招标和供餐監管中還存在權力尋租等問題。
這絕非偶然。這些年,營養餐亂象時見報端,審計結果只是用數據印證了這些零星亂象,給予我們一個宏觀的視角。
國務院從 2011 年開始啓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偏遠農村地區的學生提供每人每天 3 元的補助,用于供應營養午餐。從 2021 年秋季學期起,生均補助提高到每天 5 元。城市人可能很難想象這頓午餐的重要性,那些生長在偏遠農村的孩子,此前都是自帶大米、黃豆到學校,頓頓吃 " 黃豆蒸米飯 "。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調查,當年每 100 個農村孩子就有近 12 個生長遲緩,身高低于同齡城市孩子 6 — 15 厘米。被曝光頓頓吃黃豆蒸米飯的廣西都安縣,超七成學生上課有飢餓感,每天早操時總有學生因低血糖暈倒。
受益于國家的營養改善計劃,孩子們能吃上 " 有肉有菜 " 的午餐。中國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9 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平均身高比 2012 年分别提高 1.54 厘米和 1.69 厘米。在項目啓動 10 餘年後的今天,農村貧困現象有了很大改善,全國 832 個貧困縣 2020 年 11 月全部脱貧 " 摘帽 ",但這不意味着營養餐對農村孩子不再重要。城鄉鴻溝依然存在,保障所有孩子公平成長仍是一個任重道遠的目标。
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項目,國家對營養餐運營不乏規範。2022 年 10 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下稱《實施辦法》)的通知,其中對資金使用和管理有詳細的規定,明确要求設立專門台賬、明細核算、嚴禁克扣、截留、擠占、挪用,違者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那麼,對于審計曝光的問題,該追責的要追責,不能沒有下文。發現問題并處理問題,這也是審計的意義所在。
我們也要反思,為何營養餐亂象時有發生。這説明現有制度還不足以建立阻止貪念的 " 防火牆 ",至少是落實不力。比如,《實施辦法》規定要建立健全公開公示制度,學校應定期将受益學生名單、人數(次)、食堂财務收支情況等予以公示,接受師生、家長、社會的監督。但這樣陽光透明的公示制度顯然沒有有效實施,社會監督形同虛設。這些都是未來要着力整改的方向。
從更高層和更長遠的角度看,加強法制保障也是重要議題。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都是通過立法來規範學生營養餐的運作實施。美國在 1946 年就通過了《國家學校午餐法》,後來又頒布了《兒童營養法案》《國家學校午餐法》修正案。日本 1953 年頒布了《學校午餐法》,并制定了一系列學校供餐與營養改善的法律法規。在國内,2015 年教育部提出要推動營養餐立法,但目前未有進展。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也有相關呼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審計發現近一半的縣将資金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基層 " 三保 " 等支出。這提醒我們,在當前地方财政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管住觊觎營養餐經費的手尤為迫切。正如《報告》中審計建議所説,要推動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騰出更多财政資源用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此次審計中就發現了一些效果不佳的節慶論壇展會加重基層負擔的問題。
财政壓力大不是挪用孩子餐費的理由。"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 早已成為社會共識。在關乎孩子成長的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我們對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的行為 " 零容忍 ",這是不容突破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