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如何才能成大事?這3句話,告訴了我們底層邏輯!,歡迎閲讀。
如何才能成大事?毛主席讀了 17 遍的《資治通鑑》,裏面到底有什麼?就拿做事來説,我覺得,這三句話,可以説為我們總結了,一個人成大事的底層邏輯。
第一句: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這是《漢紀》中的一段話。
這句話的背後有這樣一段故事:
公元 25 年,劉秀稱帝,接下來攻打洛陽的時候,遇到了 " 釘子户 ",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洛陽。
于是,劉秀派出了使者去勸降。
使者回來之後,劉秀才知道為什麼這顆釘子這麼難拔掉。
原來,堅守洛陽人是朱鲔,朱鲔曾經參與謀殺劉秀的哥哥劉縯,他害怕劉秀報復,不敢投降,就算他知道洛陽遲早會被攻下,他寧可戰死,也不願意投降。他知道,戰死了,至少還有一個忠烈的名聲,但是投降了,恐怕名聲沒了,性命也沒了。
這個時候,劉秀説出了一句話,讓使者轉告朱鲔。
帝曰:舉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我是成大事的人,怎麼會計較過去的那些小恩怨呢?——《漢紀三十二・漢光武帝建武元年》
劉秀説:做大事的人,不會計較小怨。朱鲔如果現在投降,官位和爵位都可以保全下來,我又怎麼會追究過去,治他的罪懲罰他呢?我對着黃河發誓,絕對不會食言!
最後,朱鲔投降了,劉秀親自為他解開繩索,以禮相待,封官封爵。
這就是成大事者的胸懷呀 !
我們做人做事也是一樣的道理,跟人相處 , 難免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是,在遠大的目标面前,這些東西都不值一提的。
雖然説,劉秀的哥哥的死跟朱鲔有關,被劉秀當作小怨,看起來有點不拿哥哥的命當回事,胸襟好像有點太大了。但是,人已經死了,活着的人,還得繼續生活嘛!
所以説,劉秀是理性的成大事者,劉秀有這種理性,化敵為友,為我所用,這才是成大事的胸懷。
第二句:在德不在強。
成就事業在于你的德行,而不在于強權。
這句話是張承對袁術説的。
袁術打算稱帝,他去請名士張範出山幫助自己。但是,張範并沒有響應袁術的征召,為了顧及袁術的面子,張範派自己的弟弟張承去向袁術解釋原因。
袁術是這麼問張承的:" 我,兵多将廣,人強馬壯,地大物博,想要建立齊桓公、漢高祖那樣的豐功偉業,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張承并沒有回答袁術這個問題,而是説了一番話:" 在德不在強。夫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若荀欲僭似,幹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漢紀五十四・漢獻帝建安元年》)
就是説,成就事業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強權。那些用恩德來順應天下百姓願望的人,就算他只是一個匹夫的身份去圖謀霸業,也不會是多大、多難的事。但是,如果企圖謀權篡位,逆時而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大家也會離開他,他又怎麼可能興盛起來呢?
所以説,成就事業,在德不在強,只要你的德行到了,就會有人願意支持你,願意輔佐你,你就能夠成就大事。但是,如果你的德行不夠,只懂得取勢,而不會明道,充其量只能是踩對了風口,一時間被風給吹上去了而已,風頭一過去,立馬摔得粉身碎骨,就像袁術一樣。明道才是第一位的,而德行,是明道的基礎。
第三句:信而立霸,權謀立而亡。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周紀四・周赧王三十一年》
做事業也是這樣,提倡禮儀維護道義,你就可以稱王;講究信譽,你就可以稱霸;但是,玩弄權術,你只能是自取滅亡。
戰國時期,大家你争我奪,欺詐盛行,所謂的信用,根本無從談起。但是,這并不代表欺詐就是正道。
所以,商鞅徙木立信,确定秦國變法的根基,圍繞的就是一個信字。信,就是我們説出的話,承諾的事,一定要做到身體力行。只要你言而有信,你就能夠成就事業。
如果你整天玩那些陰謀詭計,玩那些小手段、小伎倆,言而不信,忽悠員工替你幹活,忽悠别人為你做事,但是,言而無信,給别人的回報打折扣,最終一定會走下坡路!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就像現在很多招牌,都活不下去了,為什麼呢?
本來它們舉的是大義的旗幟,結果,挂羊頭賣狗肉,因為它的 " 信 " 出了問題,并不是 " 它 " 沒有流量,不是它買不來流量,并不是它的老客户不消費了,而是它的 " 信 " 出了問題,老客户去别人那裏消費了,新客户不信它。它可以説是很多品牌的縮影。
這就是成就大事的三句話,把這三句話搞明白了,你就能建立自己的事業,大小能夠做成點事。你覺得是這樣嗎?
更多《資治通鑑》的解讀内容,歡迎訂閲我的專欄,為你解讀《資治通鑑》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資治通鑑》全部專欄内容,及個人業務介紹,點擊下方藍字鏈接↓↓↓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