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明年,中國車市只會更窒息,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關乎最終格局的大決戰漸漸拉開了帷幕。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何增榮
上周,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便是蔚來 CEO 李斌在公司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封全員信。除了感謝全體員工的貢獻與諸多用户的支持,更多的還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敲響警鍾。
" 我們正處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資格賽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兩三年後,只有少數優秀的企業能生存下來。面對更高維度的競争,不能有短板,也不可能速勝。而為了赢得決賽資格,必須做到兩點:保持初心、專注行動兩點。"
第二件,則發生在中國車市絕對的 " 大魔王 " 比亞迪身上。
不知為何,一封有關其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郵件在網絡上廣泛流傳,郵件标題為《2025 年比亞迪乘用車降本要求》,落款是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
瞬間,引發了大家的讨論,有人覺得如此操作是行業慣例,也有人覺得這是大打特大 " 價格戰 " 的信号。
而作為旁觀者,結合上述點點滴滴,讀出最深刻的中心思想更多集中在:" 如果説今年的中國車市已經讓所有參與者感到壓力山大,那麼明年的整個大盤注定會變得愈發窒息。"
可以肯定的是,資格賽已經結束,淘汰賽臨近尾聲,徐徐拉開帷幕的則是關乎最終格局的大決戰。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接下來的篇幅想要展開來聊聊我的兩點預測。
自主品牌,無人可擋
許多時候,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今年的中國車市雖然極度内卷,但銷量端還是展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響起漲聲一片?
聚焦背後的原因,首先肯定與政策層面的鼎力相助有關,大大刺激了持币觀望消費者的紛紛下單。相比之下,随着各大主機廠的紛紛發力,產品層面的琳琅滿目與物美價廉,同樣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換言之," 車 " 本身的綜合體驗越來越好了,并且價格也變得越來越親民。中國車市順利從之前的 " 賣方市場 ",切換到了真正意義上的 " 買方市場 "。
而在此過程中,悉數功勞簿上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一家家強勢崛起的自主品牌。它們,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效率頗高的迭代,破而後立的蜕變,漸漸有了 " 無人可擋 " 之勢。
作為論據,就拿 10 月終端成績單為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 193.1 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 70.1%,同比提升了 10.4 個百分點。
是的,你沒有看錯,正式迎來裏程碑時刻,大踏步的邁過了 70%。
與之對應,合資品牌在華份額的逐步下滑已經定局。繼續拿今年 1-10 月為例,德系、美系、日系、韓系該項數據,分别只剩 14.9%、6.5%、11.2%、1.6%。其中,日系的 " 潰縮 " 尤為明顯,而美系、韓系更是處境嚴峻。
由此不禁想起之前的一段分析:" 在這波槍林彈雨中,合資品牌最先岌岌可危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之後便是堅持性價比路線的韓系、美系,接下來主打經濟低耗的日系會遇到大麻煩,德系因為 BBA 與大眾的存在,則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遠不復當年之勇。"
眼下,結合趨勢來看,無疑非常的吻合。
至于明年,大膽預測合資品牌的陣地,還會被自主品牌進一步的滲透與搶奪。後者在銷量份額上,穩定突破 70% 以後,繼續衝擊 75% 甚至 80%,也并非沒有實現的概率。
畢竟,借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早在 2023 年的觀點:" 未來 3 到 5 年内,合資品牌将從目前的 40% 大幅縮減至 10%,而這 30% 将由自主品牌填補。"
曾經,或許會覺得有點太過樂觀。但經歷了今年的洗禮,慢慢覺得中國車市 " 變天了 " 的速度,要比預計中的還要誇張。
尤其是一想到比亞迪在邁過年銷 400 萬輛大關之後,将會繼續朝着更高目标所挺進。身後的吉利、奇瑞、長安等等佼佼者,同樣在竭盡全力的擴張地盤,位于各個細分板塊、各個價格區間瘋狂推新。
由此,又要為合資品牌捏一把汗。雖然不願太過唱衰,但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傳統燃油車時代,躺着賺錢的日子的确一去不復返了。身處全新的賽道,試圖留在牌桌上繼續收割,必須要求它們降低預期、虛心學習、積極轉身。
不然,退出中國車市,只是時間問題。
新能源車,攻難克艱
" 單月新能源車滲透率會一定會突破 50% 大關。"
本段開篇,再次搬出一段王傳福在今年年初的判斷。站在那個節點,傳統燃油車的份額雖然仍在不斷萎縮,但終歸 "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依舊占據着一定的領先優勢,所以遭到了許多口誅筆伐。
可令誰都未曾料到的是,中國車市電動化轉型的猛烈程度,真的令所有人吃驚。大家對于新能源車的接受度,正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斷向上攀升。
殊不知,下半程剛剛開啓,7 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便歷史首次超越 50% 大關。明晃晃的結果不會説謊,這一次王傳福沒有食言。
而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接下來的 8 月、9 月、10 月,該項關鍵數據均維持在 50% 以上。正在進行中的 11 月,從乘聯會的預測來看,仍将達到 53.3%。至于最後的 12 月,考慮到各家需要衝量,肯定也不會出現意外。
綜上所述,拐點已至,沒有任何争議。
讀到這裏,細心的朋友或許能夠發現,整個下半年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并未延續爆炸性的增長。邁過 50% 大關後,好似無法衝向更高。換言之,與傳統燃油車之間,感覺處在了一種動态平衡之中。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許還是由于後者的自降身價,令部分產品得以重新回歸到潛客的視野範圍之中;另一方面,今年以舊換新、置換補貼同樣撬動了許多對于新能源車并不感冒的老車主,繼續投身傳統燃油車的陣營。
不過,在我心中,依舊非常笃定的覺得:" 這種短暫的動态平衡會被迅速打破,本段的主角會以摧枯拉朽之勢,讓對應的零售滲透率再上一個台階,甚至會單月衝擊 60% 大關。"
至于底氣何在?一方面,肯定來自于見證了諸多潛客認知上的改變,新能源車發起的這場 " 心智戰 ",俨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另一方面,更多來自于逐步獲悉各個品牌的戰略方針與發展計劃," 觸電 " 的主旋律已經板上釘釘,一款款 " 綠牌 " 會像暴風驟雨般襲來。
反正,于内于外,徹底大爆發都具備了完善的條件。
另外,必須知曉的是,如果説過去幾年間,新能源車的滲透,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沿海城市,那麼随着插混、增程產品的逐漸豐富,低線城市、内陸城市的 " 橋頭堡 " 同樣正在被一一拿下。
在此過程中,明年單純只押寶純電技術路線的主機廠,大概率會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相比之下,兩翼齊飛的品牌将會嘗到時代的甜頭。
寫到這裏,文章臨近尾聲,最後想提及的是,新能源車位于中國車市的大規模普及理應抽成兩個階段。
首先,必然是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目前,棋局過半,結果已經變得不可逆轉,座次排序很快就會塵埃落定。
第二階段,則是智能電動車對于普通新能源車的革命。目前,種子剛剛生根發芽,恰恰處在驟變的前夜。
也正因如此,才會亂象百出,才會一片紅海,才會大打特打 " 價格戰 "。總之還是那句話:" 醒一醒 ! 明年的中國車市會更窒息。"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