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回老家縣城買房的深圳人,歡迎閲讀。
攢下足夠的錢,離開深圳這座打工城市,回到根所在的地方,買一套小房子,找一份足夠糊口的清閒工作,家人朋友在旁,優哉遊哉地躺平,彌補在深圳奮鬥時錯過的一年四季。
曾幾何時,深漂們懷揣着這樣衣錦還鄉的期望,支撐起在深圳日復一日的打工生活。
有人把在老家買房當成一種退路,在深圳實在待不下去了,便回老家,起碼還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有人則把回老家買房當成任務,無論是家裏長輩要求買,還是為了在父老鄉親面前長臉,老家的房貸説背就背。
人在深圳,房在老家,當代的房買不住,還有 " 築巢 " 的重量嗎?這年頭,老家的房仍然是一種保障,還是已經演變成了負擔?
老家買房 8 年,只住了十幾天
每當有人問起陳琴,第一套房是否有必要買老家的房子,陳琴總是勸他們一定要三思。
2017 年,她和丈夫拿出積蓄,還借了一點外債湊夠 26 萬還了首付,另外用公積金貸款了 40 萬,在老家買了一套 120 平方左右的毛坯房。
當時,他們兩口子剛結婚,都有工資收入,加在一起一個月能有 3 萬,在城中村租房,月租較低。
畢竟是人生的第一套房,她和丈夫非常看重。2019 年交房後,2021 年他們攢夠錢開始裝修,在裝修上也投資了十幾萬。
最初那幾年,一個月兩千出頭的房貸,對他們當時的收入來説,是一筆壓力很小的支出,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直到家庭添加了新成員。
孩子出生後,陳琴暫時停掉了工作,在家裏照顧小孩,家裏的收入來源只剩下丈夫一人。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們從城中村搬到了小區,在深圳的房租翻了倍。
" 兩千元的房貸在我們的收入裏占比越來越大,影響也越來越大了。"
尤其是在他們兩夫妻現在住不上這套房的情況下,這套房子就顯得更加多餘,房貸也顯得沉重。
在深圳,他們有穩定的工作,近十年也沒有回老家發展的打算,當初房子按照他們的高規格裝修結束之後,也一直處于空置的狀态,一年只在過年時回去住幾天。
" 現在我們除了還房貸,還要交每個月的物業費。一年就回去那麼幾天,還要打掃塵封已久的衞生,遠遠不如住在酒店方便和劃算。"
房買不住,是部分老家築巢人士的現狀,而且這種情況還相當普遍。
在老家哈爾濱買了一套房子的琪琪,即使回了老家,也住在父母的家裏,未曾到自己的新家住過。
" 一年回家就那麼幾天,也沒想過住那個房子了。"
2017 年,她在老家哈爾濱買了一個 100 平方左右的房子,總價是 110 萬,首付 30 多萬,房貸 80 萬,她選擇分 30 年還完。
根據她的介紹,這個房子的地理位置不錯,附近有公園、地鐵和商超,但是學區一般般。
" 我也沒娃需要上學,所以學區不在我考慮範圍,當時只是感覺户型我很喜歡。"
她是 90 後,未婚未育,家人朋友都在哈爾濱工作和生活,她獨自一人在深圳工作,賺了錢交房貸。此前每個月的房貸是 4000 多元,現在利率下調,房貸下降到 3900 元左右。
她在深圳也租了一個老小區的房子,房租是 2500 元,所以她每個人在房子上的硬性支出在 6000 元以上。
" 如果不失業的話,壓力也還好,不會很大,失業就不太美好了。"
回老家買房是一種理财方式
總有人疑惑,回老家買房又不住的人,到底是在圖什麼?
對于陳琴夫婦來説,應該是為了給家裏的長輩一個交代,是在深圳混出點名堂了的證明。
買房的起因,是家裏的長輩一直在吹耳邊風:在深圳打工,沒車沒房,不合适,應該買一套房子的。
當時,他們剛畢業參加工作不久,在買房這件事情上并沒有過多研究,可以説是被人推着走——認為深圳租着房子也算穩定,所以便回老家看了房,直接定了下來。
背上老家的房貸 8 年,他們對房子的了解也一直在加深,開始意識到雖然大家都對擁有一套房子有執念,但是房買不住,對普通人來説,有可能是致命的。買房,一定要考慮清楚:
買的房子是否便于工作生活和小孩上學,是否會長期空置?未來家庭結構和支出是否會有變化?會不會收入減少無法覆蓋房貸和生活?
而他們正是沒有想明白這些事情,稀裏糊塗上車了老家的房子後,導致後面想在深圳買房,也變得被動了起來。
這兩年,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決定在深圳買人才房,正式地扎根在深圳。
但是,由于之前在老家買房的首付和裝修消耗了大量的積蓄,導致他們很難湊到人才房三房的首付。
再者,由于公積金貸款已被老家的房子占用,在老家的公積金貸款未結清前,深圳無法再次公積金貸款,他們現在購買人才房只能使用商貸,導致利息也變高了。
盡管如此,他們依然選擇購買深圳總價 250 萬左右的人才房," 因為現在深圳房價跌了,有機會可以上車了 ",但老家卻不那麼輕易下車了。
"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在老家買房,現在懊悔也沒有用。"
琪琪同樣認為,在老家買房,雖然父母很支持,但本質上還是有一些不值得。
" 買了自己喜歡的大房子卻住不上,只能在深圳蝸居一個老小區。"
即使心愛的大房子已經裝修完成,但她并沒有回哈爾濱的打算,因為回家找不到高工資的工作,普通工作的工資頂多四五千元,只夠她付房貸,不夠生活。
而且,她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卻不喜歡東北的天氣,認為哈爾濱太冷,春天風沙大,夏天和秋天就只有短短幾天,只剩下漫長的冬季,她更喜歡深圳的氣候。
" 我不喜歡外出,除了上班基本都是在家宅,不愛交際,所以在哪工作對我來説沒啥差異,肯定選擇工資高的地方嘛。"
在老家買房,對她來説,是目前最合适的一種理财方式,她自稱不打算結婚,所以一定要買房。
" 如果不還房貸,基本發了工資也想買買買,但實際上沒買什麼有用的東西 "。與其掉進消費主義的陷阱,她寧願成為一名房奴,起碼這樣過了 30 年,還能剩下一個固定資產。
房子對她來説,也不僅僅是一種存款方式,還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 有房子之後會變得更有安全感一些,雖然現在不住,但起碼是屬于自己的空間,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很多男人下班不願意上樓,只喜歡坐在車裏抽煙,一個道理。"
以租養貸的老家新房,有人知足有人愁
有人評價,最虧的買房人,是在深圳打工,買了老家的房子,導致買不起深圳的房子,又住不上老家房子的人。
陳琴對此很有共鳴,在老家買房,就好比一年兩箱油的車主,住上了一年兩度電的房子。
她想過把老家的房子賣掉,來減輕貸款的壓力,但是房價一路下跌,現在這套房的房價,比當初 2017 年她買的時候還便宜。
現在把老家的房子賣掉,不僅要虧本這 8 年來支付的利息錢,還要虧本十幾萬的裝修費,她于心不忍。
再者,來看房的人對毛坯的意向更高,她這種裝修好的房子,很難賣出去,她只能租出去,來降低現在的貸款和物業費壓力。
另一位同樣在深圳工作的人也和陳琴一樣的情況,房子裝修好了幾年,一直住不上去,又賣不出去。
她把房子挂在二手房軟體上,中介一直讓她降價再降價,否則挂再久也賣不出去。
她不願意采用折中的方式,将房子先出租出去,讓新房給别人 " 糟蹋 "。" 租金又夠不着房貸,我還得每個月補貼房貸,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琪琪現在把哈爾濱的房子租了出去,但租金每個月只有 2500 元。她的房貸是 3900 元,加上每個月的物業及取暖費五六百元,所以除了租金,她每個月都得再支出 2000 元來養這個房子。
現在,加上她在深圳的房租 2500 元,她每個月至少也得保證有 4500 元的房子支出。
但她沒有提前還貸的打算," 有錢先存着,以備不時之需,萬一失業了也有一定儲備金足夠支撐找到新工作,房貸就慢慢還。"
她擔心有朝一日失業了,房子會斷供,但她又安慰自己,大不了就把房子賣掉,反正也不會虧本。
前段時間,她了解了一下老家的房價,她的這套房子現在賣出價格可以挂到 160 到 170 萬,她當時的購入價是 110 萬。算上這些年的利息,不算賺錢,但也不會虧本。
如果把房子賣掉,那賣出的價格就是她這些年來存下的錢,也算是她從消費主義的手裏奪回的小金庫。
圖釋:賴美琳的房子,來源小紅書 @fancy
在深圳當設計師的賴美琳,同樣支持女孩子回老家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小房子。
" 如果有姐妹跟我一樣,家庭條件一般,手上有一點存款,不想随便花了,怕買了房未來房價掉了會虧,可以買一個地理位置好一點的小户型,作固定資產,既可以自住也可以出租,後面急需用錢也可以抵押貸款。"
她在老家湖北恩施買了一套總價 60 萬左右的小房子,85 平兩房一廳,裝修按照自己的喜好,花了 14 萬,一共支出 75 萬左右。
但她的首付只出了 9 萬,貸款 15 年,每個月房貸兩千七左右,對她來説,壓力不算大。
" 相對深圳來説,房價和貸款都低了很多,我能支付得起。"
但老家畢竟在四線城市,工作機會少,她在買房之後,回過一次老家試圖躺平,但找不到工作,又回到了深圳。
" 回家大概只能考編制,否則其他的工作都不繳社保,而且沒有雙休,工資也不高。不太建議盲目回老家,除非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存款足夠了,再回老家躺平。"
雖然她的心願是攢夠錢就回老家躺平,目前也認為有一套自己的小房子非常有安全感,但她仍需要繼續待在深圳賺房貸。
當下,她決定在深圳賺一段時間,就回老家自己的房子躺一段時間。在當打之年,未婚單身,買下人生的第一套房,房貸也不高,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 這套房子的未來計劃有很多,可以出租當民宿、給爸媽養老或者是二手轉賣,因為老家是旅遊城市,而且地理位置還可以,就算二手轉也不會虧很多,所以不後悔買房。"
備注: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