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消費刺客:戴上“健康餐”的帽子,怎麼就做不出一頓好飯了?,歡迎閲讀。
外賣點中式健康餐都是大冤種?
蹚着外賣作坊的路子,做着家常菜的生意,賣着輕食的價格。
在對嚴苛的減脂餐倦怠後,中式健康家常菜代替寡淡無味的 " 白人飯 ",正成為白領的健康餐新選擇。
在小紅書上," 中式輕食 " 話題已有超 7000 萬浏覽量,不論烹饪食譜還是餐廳種草,美食、健康博主開始推薦更多的中式餐食。
(來源:小紅書 )
需求的變化帶動着中式輕食市場的不斷擴大。近幾年,麥稻、谷稻香等一眾中式輕食品牌湧現,此後在各大外賣平台上的銷量便迅速與西式沙拉平分秋色,瓜分着輕食這一熱門賽道的市場份額。
從冷沙拉到家常菜
2002 年,美國創業者 Scott Minoie 在上海開辦第一家新元素餐廳," 輕食 " 這個概念在中國首次被提出。自此,輕食賽道開始在中國市場火熱起來。
2014 年也被稱為 " 沙拉元年 ",主打主食沙拉的甜心搖滾沙拉、米有沙拉、好色派沙拉、大開沙界等創業品牌應運而生。
2015 至 2017 年,資本的密集投放、健身行業興起和消費者的健康理念提升帶動着輕食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在該期間, 至少 10 億資本進入中國的輕食市場 。
然而這個曾被 NCBD 和歐瑞國際預測會有巨量增長空間的 " 舶來輕食 " 賽道,卻慢慢走起了下坡路。
2018 年上半年,多家輕食品牌關停的消息接踵而至,沙拉日記、甜心搖滾沙拉、米有沙拉等知名品牌處于關停狀态。
2021 年初,輕食鼻祖新元素宣告破產;而作為國内健康輕食的早期入局者,Wagas 在 2022 年被出售。
論及舶來輕食的市場降温,口味一定是逃不開的話題。
根據庫潤數據調查顯示,消費者在購買輕食產品時,「口味 / 風味」仍是最關注的因素,其次才是「營養搭配」和「材料品質」。
去年 " 白人飯 " 在社交媒體上火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迎來了網友的吐槽。 對比中式健康餐,生冷寡淡的舶來沙拉難以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長期選擇。
由此, " 減肥等于吃草 " 這一概念在人們心中瓦解,生活化減肥逐漸成為主流。 在滿足營養素搭配的前提下,中式輕食為中國胃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行業起步,亂象叢生
需求增大,一批又一批新的品牌應運而生。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在整理信息時發現,目前賽道中品牌數據極少,品牌基礎信息、融資信息基本空白。
此外在我們對門店的考察中也發現,中式健康菜目前尚未出現成規模的線下門店,均以外賣店的形式出現。
某中式健康餐品牌線下外賣檔口
以上現象的出現佐證了賽道目前仍處于萌芽期,市場呈高度分散、專業度較低的發展态勢,行業亂象頻發,價格、產品等都成為被消費者诟病的原因。
價格
觀潮新消費對外賣頁面上較為常見的幾個中式健康菜品牌的價格進行了整理。分析發現,禾田、哈馬等品牌的均價在 30 元左右,一份「葷菜 + 素菜 + 小吃 + 主食」的套餐約在 36 元左右,高于普通家常菜外賣。
但中式健康餐的溢價正在遭受挑戰。對于消費者來説," 生活化減肥 " 的當下 " 減脂等于吃昂貴的輕食外賣 " 的觀念正在被改變。
據健身教練周興介紹,對于有減脂需求的學員,一般會推薦自己做飯,少油少鹽,雞肉、牛肉、豬裏脊肉都可以選擇。而對于沒有條件做飯的學員,沙縣小吃、 老鄉雞、窯雞王、黃焖雞米飯等都是一頓合格的減脂餐。它們的價格都比中式健康餐更低。
中式健康餐可謂是 " 做着家常菜的生意,賣着輕食的價格 " ,以 " 少油少鹽 " 的賣點產生溢價,很難被消費者接受。
菜品
產品的同質化問題也是被消費者诟病的一大原因。張茜是一個健身愛好者,工作日午餐她基本都靠輕食外賣解決。" 公司周邊所有的中式健康菜我幾乎都點過,每一家都差不多,不僅僅是菜品,連口味都基本一樣,時間長了也就吃膩了。"
健康菜的菜品選擇不多,蛋白質主要為雞肉、牛肉、雞蛋等,蔬菜也多為西藍花等綠色青菜,因此這類品牌的 SKU 數量較少,且主流菜品十分一致。
兩家中式健康菜品牌菜品對比,來源:餓了麼
觀潮新消費為此咨詢了麥稻相關工作人員。麥稻方稱,其尚未配備供應鏈和物流系統,但會為加盟商推薦采購方,所有菜品均為現場制作。
麥稻的加盟商小星也告訴我們,小炒類菜品确實為采購新鮮菜品後當天現炒制作,但炖煮類菜品為凍品,所以對于 產品口味上的同質化問題,可能是凍品采購商的重合導致的 。
沒有自建供應鏈或合作較為緊密的上遊供應系統,業内存在多家品牌選擇同一供應商的可能性,不具備獨立研發菜品的能力,口味上的同質化問題也顯現出來。
同質化降低了品牌競争力,也讓消費者無法形成較高的品牌認知,只能依托性價比進行消費決策,從而降低了用户粘性,不利于品牌的長期發展。
環境
作為仍處初期,幾乎全部依賴外賣店的賽道,衞生問題也是被诟病最多的問題點之一。
2024 年 8 月,搜狐千裏眼報道的杭州輕食主義中式健康菜後廚衞生極差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在小紅書以各大中式健康菜品牌名搜索,都能在首頁見到 " 外賣小作坊 "、" 衞生狀況很差 "、" 廚房特别髒 " 的言論。
來源:微博
衞生環境問題,反映的是品牌對于其門店監督的不足和内部管理體系的缺失。
觀潮新消費對某品牌的外賣檔口走訪時,發現衞生問題确實不容樂觀。台面不整潔、菜品擺放不合規等問題十分常見,甚至是在日均達到 700-800 單的北京國貿店,也出現了直接用手翻拌食物再裝盒的情況。
該品牌的加盟商也稱,開店初期品牌會安排三天的門店培訓,但在之後就不再有其他深入的交流機會,也欠缺專業的監督或内部管理系統。
總而言之," 中式健康餐 " 的走紅是大勢所趨,但市場仍處野蠻生長階段,仍需從產品、供應鏈、技術等各方面持續發力進行革新,打造更規範化的競争環境。
結語
亂象背後也存在着機遇。
對于各方面實力更為強勁的其他餐飲或零售品牌來説,跨界進入中式健康菜賽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冷沙拉和中式健康菜之外,商超中的冷食東北大拌菜、涼拌金針菇;健身人必打卡的椰子雞、潮汕牛肉火鍋都已經成為達成共識的低卡美味健康餐,甚至水煮麻辣燙也一度成為減脂愛好者的熱沙拉。
現如今, 很多電商或快餐品牌也跨界 " 中式輕食 " 賽道 。
從產業端角度來看,随着食品工業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餐飲業已形成一套產品研發、生產的标準化方法。通過精細化、标準化的調味,對菜品自由組合,搭配出新的產品, 更多類型的中餐都可以實現 " 輕食化 " 改造 。
尤其是對一些實力比較強大的品牌而言,要實現減油、減鹽、減糖,蔬菜肉類科學搭配組合,輸出标準化的控卡健康餐,已非難事。
市場持續發育,中式健康菜愈發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成熟品牌的跨界入局,或許是打破亂象、讓市場從野蠻生長走向精細化發展的重要一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觀潮新消費 "(ID:TideSight),作者:張菁,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