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券業首家官宣反向讨薪!東興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歡迎閲讀。
證券行業首家官宣反向讨薪!1 月 12 日晚間,東興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審議公司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的議案》。雖然僅僅只有一句話,也未披露任何細節,仍然引發了行業關注。
監管多次要求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增強薪酬管理的約束力
東興證券第一大股東為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 AMC 系上市券商中重要一員。近年來,多項針對證券行業、國有金融企業的薪酬管理要求出台,東興證券均處于嚴格的監管要求之下。
2022 年 5 月 13 日,中證協發布的《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指出,證券公司應當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增強薪酬管理的約束力,包括但不限于獎金、津貼等薪酬止付、追索與扣回等内容,對違法違規或導致公司有過度風險敞口的高管和關鍵崗位等相關責任人員追究内部經濟責任。
2022 年 8 月 2 日,财政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财務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企業要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遞延支付和追責追薪機制。其中特别提到,金融企業應當制定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對于高級管理人員及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在自身職責内未能勤勉盡責,使得金融企業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者給金融企業造成重大風險損失的,金融企業應當依法依規并履行公司治理程式後将相應期限内已發放的部分或全部績效薪酬追回,并止付未支付部分或全部薪酬。
盡管有監管細則出台,但金融企業在對外披露如何追索薪酬較為謹慎。而每當有此類消息出台,均容易引發輿論關注。
2023 年 3 月 25 日,招商銀行發布 2022 年年報,其中顯示,2022 年招行對 2876 名員工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 5824 萬元,折合人均約 2 萬元。2023 年 12 月 28 日,招商銀行公告稱,公司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招商銀行 2022 年度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的議案》。兩次公告均着墨不多,但均引起了輿論議論。
證券行業方面,2023 年 9 月,光大證券内部出台實施細則,規定了扣回超額發放薪酬的七種情形,包括考核結果弄虛作假、錯誤發放薪酬、違反黨紀、問責處理等,也引發了行業關注。
澤達易盛案件剛剛和解,兩名保代仍在公司履職
東興證券雖未公布更多細節,但從其 2022 年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來看,涉及澤達易盛案件的投行經辦人員很可能涉及其中。
根據證監會查明情況,澤達易盛在公告的證券發行檔案中隐瞞重要違法事實、編造重大虛假内容,屬于欺詐發行、财務造假,并在 2020 年年度報告、2021 年年度報告中虛假記載、重大遺漏。上述行為嚴重破壞了證券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合法利益。目前澤達易盛已從科創板退市。
2023 年 12 月,上海金融法院審理的投資者訴科創板上市公司澤達易盛及其實控人、高管、中介機構等 12 名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以調解方式審結。中小投服中心代表 7195 名适格投資者獲 2.8 億餘元全額賠償。該案是全國首例涉科創板上市公司特别代表人訴訟,也是中國證券集體訴訟和解第一案。
澤達易盛的保薦代表人為胡曉莉、陶晨亮,早在 2022 年 8 月,兩人就因澤達易盛業績變臉被上交所出具警示函。中證協從業平台顯示,兩人仍在東興證券執業,但均有 1 條違法失信信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東興證券之前也曾曝出與員工之間的薪酬糾紛。
2023 年 7 月,中國裁判文書網一則法律文書顯示,葉某于 2016 年 10 月入職東興證券,擔任運營管理部職員。2021 年 6 月,東興證券以 2020 年葉某績效考核不合格為由,降低葉某工資 6000 元。降薪後葉某月工資從 13130 元降到了 7130 元,税後僅 2680 元。2022 年 1 月,葉某被東興證券單方面強制解除勞動合同。
最終,經過一審、二審,法院認為,葉某确實存在不同意公司安排進行相關工作等情形,但東興證券并未舉證證明其行為已經達到嚴重違紀程度,故解除理由不充分。由于葉某明确要求繼續履行雙方勞動合同,因此法院判決東興證券繼續履行與葉某的勞動合同。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