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剛火兩年,這内娛頂流就涼了?,歡迎閲讀。
要問内娛哪個明星路人緣好,賈冰當屬一個。
尤其是在黃磊廚藝受質疑事件後,他又收獲了一大波好感度。
自《狂飙》爆火後,賈冰一路高歌成為喜劇界的頂流,甚至是票房定海神針。
去年他主演的《末路狂花錢》雖然口碑不及格,卻斬獲 7.81億超高票房,成為五一檔的票房冠軍。
最近,賈冰直接 自導自演,推出新片 。
反饋卻遠遠不如預期。
上映四天,票房剛過 2000 萬。
這内娛喜劇頂流怎麼也不靈了?
咱們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假爸爸》
賈冰身上的幽默感,毋庸多説。
憨厚的長相與鈍感力十足的氣質,停不下來的插科打诨四六八句,讓人不笑都不行。
就像《抓娃娃》中的賈總,僅是出場就已經有一股幽默小風朝你吹來。
再加上賈冰的表演非常自然,很少讓人產生一種「故意為之」的刻意感。
賈冰能火,情理之中。
而這次的電影,正是貼合賈冰最擅長的東北生活流喜劇。
戲如其名,這是一個關于真假爸爸的故事。
楊浩良(賈冰飾)曾經是一個歌壇巨星。
雖然現在已經過氣,但并不影響他老藝術家的身份。
他有一個兒子楊十月(尹正飾),不太成器。
沒有搞音樂的天分,還硬要吃這碗飯。
開了個樂器行,為了一把吉他砸鍋賣鐵也要弄到手,最後還搞了一個裸貸。
注意,是真 · 裸貸。
光屁股的照片被貼了滿牆。
爺倆關系非常糟糕,很少往來。
然而,楊浩良突然被确診了腦瘤,動手術需要三十萬。
兒子再讨厭自己的老爸,也不能放任不管。
為了湊這筆錢,他可是費盡心思。
某天,楊浩良意外在電視上看到有人頂着自己的身份走穴演出,招搖撞騙。
于是便命令自己的兒子去查明真相。
本來只想敷衍了事的楊十月卻發現,這位假爸爸的演出費不算少,而且其市場前景也比自己想象中的廣。
于是,他找到了這位和自己爸爸長得一模一樣的王春生(賈冰飾),要求他與自己搭夥搞錢。
于是,楊十月便和這位「假爸爸」開啓了一場撈金之旅。
毫無疑問,賈冰是本片的搞笑主力。
而且還很拼。
像是,裸着上身在東北的大冬天被人追逐。
長長一段追逐戲,各種滑稽動作連番上演。
但是,魚叔在看的過程卻幾乎沒有發笑。
因為賈冰在這部片中的喜劇效果就像他演的假爸爸一樣:
看着很真,但内裏又虛又刻意。
我所説的虛與刻意,并非賈冰表演層面上。
他在本片的表現與以往沒有任何差别。
而是因為這個故事本身槽點叢生,最終導致了這麼一個結果。
首先,本片十分套路。
故事框架其實非常簡單。
就是一個與父親有着嚴重隔閡的兒子,通過與假爸爸一同經歷各種波折後,達成與父親、與自己的和解。
當然,如果能在這個老套的框架下做出一些新花樣、新議題,老瓶裝新酒,也還是能看的。
可惜,本片從結構到細節,都毫無新意。
開端、高潮、結尾,沒有一處在意料之外的。
老瓶裝老酒,老掉牙了。
光是春生想要逃跑的戲碼,就反復上演了至少三遍。
每次套路還基本一樣。
而且,與故事主線也沒多少關聯。
其次,不僅故事俗套,許多笑料也透着低俗感。
露肉。
罵人。
調侃男男「車震」誤會。
還有,讓倪虹潔出演了一個花痴的粉絲。
春生一見,立馬兩眼發直,只想着支開十月,要和對方單獨相處。
這種兩性關系的笑話,在今天這個時代,只會讓人覺得油膩。
此外,本片最大的問題是,情節生硬,情感割裂。
作為一部講述父子和解的電影,每一次父子關系的轉變,都非常突兀潦草。
比如,十月決定放下成見,去了解自己的父親。
契機是,與假爸爸春生喝了一次酒。
春生談到,自己的兒子為了保護媽媽,捅死了鬧事流氓而蹲監獄。
沒多久妻子因病去世,兒子則指責他出事當天表現過慫,一直拒絕見面。
之後,春生不斷反思,覺得自己沒有做好一個父親的角色。
真情流露的模樣,一下子觸動了楊十月。
問題是,春生作為父親的反思,讓楊十月產生的共情點在哪裏?
電影本就沒有做出足夠的鋪墊,解釋他與父親之間的矛盾。
不過,我們大概可以猜測,是作為明星的十月父親過于強勢,對兒子期待高。
而春生作為一個普通父親,則被指責過慫,沒本事。
這兩對父子關系的矛盾,完全不同。
或許你會説,十月共情的是春生自我價值缺失,身份不被認可。
可兩個父親的身份,也完全不同。
一個失敗的兒子,為何因為共情了另一個失敗的爹,就想要去理解自己成功的爹?
説不通啊。
那麼,十月決定嘗試理解父親的舉動是什麼呢?
買了一本爸爸的自傳 ……
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
最後的和解,也非常生硬粗糙。
十月與春生因為一次争吵,分道揚镳。
後來,十月找回春生,讓他完成最後一場有電視直播的大型演出。
這場表演,其實是在監獄播出。
也就是説,春生的兒子會看到他演出。
于是,春生當眾坦白了自己的冒名頂替錯誤,并對自己的兒子深情表白。
結果,看電視的真爸爸,與現場的十月,就這樣在内心裏達成了和解。
前面情節老套,笑料爛俗,後面又是強行煽情「包餃子」。
整部電影,生拉硬湊,貌合神離。
賈冰是個好喜劇演員。
但導演功力,實在不敢恭維。
這兩年,賈冰一直是國產喜劇的金字招牌。
别的先不説,就看看這部電影的劇情簡介中的一句話:
含冰量 100%。
這句話是不是非常耳熟?
沒錯,上一個國產喜劇的品質标杆是「含騰量」。
而在這背後,其實也反映了現在優秀喜劇演員的稀缺。
因為稀缺,自然就引發了對少數喜劇明星的過度消費。
畢竟,喜劇類型片對于喜劇演員的依賴性是非常強的。
好的喜劇演員,本身就得讨喜,有幽默感。
演技還要好,既要将人物演得誇張、好笑,也要讓形象立得住,情緒轉變圓得順。
所以,如果火出圈了一個,就會被行業可着勁用。
之前小沈陽上節目時就曾提起過,自己大火的時候,經常兩天就跑一個新的劇組,一年最多可以接九部戲。
如此一來,大多數的參演,只能是浮于表面,根本不可能塑造好一個人物。
要不然,就是電影本身粗制濫造。
看看賈冰的待播作品,光是今年一年就有 13 部。
哪怕有些作品不是主演,也太多了一些吧。
這樣數量的作品,怎麼會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演好一個角色呢。
頂多就是榨取一下 IP 價值而已。
賈冰在《狂飙》出圈之後,就迅速成了影視圈的香饽饽。
然而,一次兩次,僅靠賈冰還能吸引一下觀眾。
但,過度消費之後,就很難讓人再感興趣。
尤其是,賈冰作為「導演」的号召力,還遠沒有受到足夠信任。
這一部《假爸爸》的質量,更是讓人不敢買賬。
據票房預測,最終只能達到 3000 萬。
其實看看賈冰出圈的幾部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
劇作本身質量過關。
就拿讓他徹底走紅的《狂飙》來説。
無論這部劇集最後的争議如何,都不能否認在角色的塑造上足夠立體與扎實。
一個小品演員出演黑社會頭頭,毫不違和,十分出彩。
為什麼?
一方面,得益于這個反派角色被賦予了更多人味兒。
像是拷問龍虎兄弟,還不忘造梗。
像是與高啓強強裝鎮定互掄酒瓶,人走後立馬疼成街舞選手。
這些反差帶來的喜劇效果,都與人物塑造緊密相關,有其創作合理性。
也與賈冰本身外表粗犷内裏幽默的氣質渾然天成。
正如徐江下線的那場戲。
他在死之前,強撐着爬到桌子上,因為作為大佬的他要面子,就算死也不能趴在地上。
這一情節加上賈冰的表演,看着喜感好笑。
但同時,也完整了人物的塑造,突顯了黑社會大佬身上的荒誕感。
魚叔發現,現在人們總是用「像個小品」來吐槽一部喜劇。
這倒不是説,小品就等于爛。
而是在表達:
小品的創作,終究是與電影不同的。
不要試圖用小品作為借口,來掩蓋電影創作上的偷懶與敷衍。
小品篇幅短,情景單一,本就不需要過于復雜的故事和人物塑造。
電影創作者,自然可以從小品中取經,學習一些包袱的運用。
但現在的國產喜劇電影,似乎完全将小品的創作模式生搬硬套在了電影上,這自然會令人感到不滿意。
要我説,如果都是抱着這種創作心态來對待觀眾。
含冰量再滿,也會砸了招牌。
全文完。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