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核污水入海15天、客流驟減80%,日料餐館開始“尋找平替”,歡迎閲讀。
距離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已過去近半個月時間,如今你還會光顧之前常去的日本料理店嗎?
就在核污水入海的同一天,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許多國内的日本料理店也在第一時間挂出了禁止采購日本海產品食材的公告。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此次事件之前,大部分的平價日本料理店裏采用的食材也都不是從日本進口的。
三文魚是來自挪威的、鳌蝦來自新西蘭、海膽來自中國大連…除了藍鳍三文魚和松葉蟹等高端食材,絕大多數食材都能從其他國家的海產品中找到平替。
盡管如此,國内的日料店餐館依然遭遇了不小的 " 信任危機 "。
顯微故事走訪了幾家一線城市的日料餐廳,店主均表示,近兩周以來,客流量驟減 80% 以上。
對于大部分日本料理店店主和食客來説,少一道金槍魚的影響,遠沒有對世界安全的失望來得大。
一條魚,也許能找到其他國家的平替。但一整片海洋,一整個地球,我們又要去哪裏找平替?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馬孔多、蜜絲桃
編輯 | 卓然
打折、搞情懷、重新采購食材,
還能保持 70% 利潤
徐欣欣 女 42 歲 上海日料店經營者
我和我先生開日料店已經有 8 年時間了。
但我沒想到的是,我們挺過了疫情最難的三年,最後卻因為核污水的事情開始考慮是否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危機剛一發生,我們就趕緊發表了聲明表明态度:證明自己的食材全都來自于其他别的國家。對顧客而言,也需要一個适應階段。
圖 | 各大日本料理店第一時間發公告,表達禁止日本水產品的決心
除了保證食材的味道,情懷也是留住顧客的條件之一,我們為此做了很多關于情懷上的宣傳。
但,這也不過是目前的權宜之計。
新聞發生以後,雖然來的客人不避諱點三文魚、金槍魚刺身等菜品,但近一周我們店裏的客流量确實驟減了 80% 以上。
我和我先生最初就相識于大阪的一家日料店,他是留學生,而我是遊客。日語不通的我靠着蹩腳的英語點餐,後來還是他幫了大忙,也因此結緣。
我先生非常喜歡飲食文化,注重細節和體驗感,他能跟我講很多有意思的美食知識。當初他決定回國開店,也是想把最地道的美食帶給大家。
為此,我們一開始就主打當季日本進口的高端食材,還聘請了一位日本籍的料理師傅來到國内親自操刀。
2015 年開業以來,我們還做了一些改善裝修和食材更新,投入的成本也從 113 萬慢慢追加到 300 多萬。
我們店面不足 150 平,主張小而美,專注和精致。在國家禁止進口日本食材之前,我們大部分的魚類都是日本采購的——當天捕撈,即刻送上 Cargo 飛機,大概早上六點就抵達上海機場。
圖 | 日本東京築地市場的金槍魚
但我們也不是每日都上新,大概一周空運兩次,一般選在周二和周五。新鮮度是日料店的命脈,很多食材寧可限量少進,也不能浪費。
對食材的高要求,也換來了一些挑剔食客的認可,讓我們逐漸有了老顧客。
後來,我們還兼并了旁邊的店鋪、追加投入,請了不少美食博主幫助評價打卡,店裏曾有過 50 多萬元 / 日的最高記錄,單月淨利潤差不多能拿到 300~500 多萬元 / 月。
如今,客流量開始驟減,本月淨利潤有從前的 20% 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我們選擇的日本比較知名的海產品——藍鳍金槍魚、帝王蟹、松葉蟹等烹饪食材價格都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是由于在同類海產品中确實品質卓越,另一方面則是,日本的海鮮飲食文化和烹饪加工的理念。
圖 | 在諸多日料食材中,金槍魚是最需要從日本進口的,油脂和肉質口感兼容度最好
我們也确實因此獲得了的客觀紅利。憑借幾年積累,我倆在上海和杭州都買了房,還在杭州也新增了一家小居酒屋。
還沒過上幾年的安逸生活,疫情就爆發了。因為國内的冷鏈運輸帶來的新冠病毒恐慌,我們不得不謹慎做出一些調整和改變。
比如,不能堂食就發展料理外賣,因為疫情對食材的管控限制,逐漸更換了相應的食材。
在日本,島民們其實更鍾愛金槍魚,現在我們換成了西班牙產地。挪威的三文魚肉質更柔軟,口感似乎會更好。海膽的取材來自于大連,牡丹蝦是加拿大的,鳗魚等產自福建……
圖 | 三文魚可以找到挪威進口平替,口感好,肉質嫩
不但能在價格上平替,還能讓我們基本上還能保持 70~80% 的利潤。
疫情的爆發,提前給我們的食材調整帶來了一些緩衝和預判。現在卻可以説是因禍得福了。
我先生有不少朋友定居日本。核廢水排泄後,他聽説當地居民也很介意,超市裏來自福島的商品也無人問津,當地的部分魚類也從其他國家進口了。
我曾看過一條财經報道,2023 年 6 月關于日料行業的數據報告,中國内地最少有 79324 家日本料理店,其中 378 家日料店人均消費 1000 元。
這些倒閉的日料店,有 30% 來自上海和北京。
雖然食材有了變化,但我們也盡量延續着日料飲食文化的傳承。日料只是一種飲食的烹饪風格而已。
圖 | 為了減少進口日本生鮮食材缺少帶來的影響,
許多日料店開始做半熟、炙烤類的壽司,保證口感的豐富
我們在套餐價格上進行了折扣調試,盡量依靠國内食材推出改良新品,招攬顧客。
我們舍不得苦心經營的店面,但也不得不做出對未來的打算。
面對地球海洋的污染會越來越嚴重,餐飲,尤其是日料行業會更加艱難。
" 你以前吃的日本料理,
大部分食材都不是來自日本的 "
張譽 男 27 歲 日料居酒屋經營者
我的店面在北京的三環内,剛剛開業僅僅大半年,就要關閉了。
去年底,我用創業積累的資金全部投入到這裏,還借了父母的一點積蓄開一家日料居酒屋。大半年了,眼看步入正軌,如今一夜回到解放前。
本來疫情結束,生意剛露起色,日本卻不顧各國輿論的反對也要将核污水排放到大海中,讓開日料店的我很難平靜下來,似乎暴風雨即将向我襲來,可能徹底失去所有。
在核廢水還沒波及到這裏前夕,有些客人會抱着 " 再不吃就吃不到 " 的心态過來,迎來了一段報復性消費的高光時刻,可是未來以後呢?
就像是回光返照,恐怕又要像疫情時候一樣,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空無一人的苦苦掙扎。
面對每月将近十萬的房租、水電成本,就像是無底洞。
此前,我為了噱頭,确實對外宣稱過食材來自日本,但真實的情況卻是,只有藍鳍金槍魚、主打的清酒、啤酒和少部分的配菜,腌菜等來自日本,但也是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立刻下架了。
不過,我們店原本就價格不高,又是主打夜場酒水。只要產品新鮮,味道不錯,客人也不會太挑剔。重要的就是感受日式料理居酒屋的氛圍而已。
日料,只是一種形式,不一定非和日本有關系。
我們店的食材,賣的最好的三文魚都是挪威的,北極甜蝦是俄羅斯的,牡丹蝦和肥牛是加拿大的,生蚝是法國或者韓國的(現在韓國的也不能采購了),扇貝、牡蛎都是山東的。
像賣的很好燒鳥系列,烤串,鳗魚,鵝肝,鲷魚,芥末章魚,甚至調味料等等都是國產,蔬菜是大紅門菜市場每天采購,啤酒部分都是國内工廠代加工。
説白了,中低端的日料店哪有那麼多食材是進口的,但只要挂 " 日式 " 兩個字,就已經説不清道不明了。
信任已經在崩塌,但建議愛吃日料的朋友也不用慌張,在日料店看到的菜基本放心吃,不能吃的是絕對進不了我們國家海關,更進不了餐廳,接下來的日料店基本都會采用歐美食材和國產代替。
圖 | 如今日料店都會标注鳌蝦從新西蘭進口
畢竟如果危機解除,資金盤活,利潤還是非常可觀。
這麼説吧!鮮活鳗魚串 42~45g 大約是 60 元 / 包(10 串 / 包),每串賣到 38 元。很多人愛吃的燒鳥的提燈,店裏賣到 58 元三串,實際進貨價格大概在40~45 元 / 包(10 串 / 包),一包可以拆三份多,雞肝串也可以賣到一樣的價格,其實只要13 元 / 包……
圖 | 居酒屋内很受歡迎的鳥提燈
眼看着利潤卻等不了,很有英雄扼腕的惋惜感!
但是,危機之後依舊是内憂外患,恐怕會迎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窗期。經此一事,現在辟再多的謠都已經沒用了。
就算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的中低端日料店的食材基本都國產居多,很少日本進口,但是心理上已經排斥了。
就算是藍鳍金槍魚之後可以用西班牙、丹麥的代替,其他也找到平替,但尤其是酒水這部分,令我最擔憂。
之前宣傳的日本工藝釀造的酒水最好賣,現在,不但面臨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查驗。
聽説青島的某個便利店賣了核輻射區的日威水貨被罰了好幾萬,那麼,很多同行也都害怕解讀太深後,很多來自日本的清酒都會禁售。
如果這樣,營業額預估會直線下降 80%,很難維持。
我想了很久,核算成本,最後還是決定結束這家店。畢竟投入太大,未來的變化太大,我已經撐不下去了。
這個月底就要關了,我請來了我店裏最後兩位客人——我爸媽。説來慚愧。我熱愛美食,喜歡烹饪,特意拜師學習日料記憶。
我曾為很多客人做過料理,卻沒能讓父母正式在店裏有儀式感地嘗一嘗我的手藝,吃過一次飯。
馬上就要關店了,雖然萬般不舍,但也算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号吧。
在核廢水排海的前夕,
我關了自己的日料店
捷森 蘇州 日料店老板
早在三個多月前,我就聽我在日本北海道的朋友説,日本政府要執行核廢水排海計劃了。
我剛開始是不信的,因為這件事沸沸揚揚傳了好幾年,并不見得今年馬上就要動工吧?
但我那個摯友説得斬釘截鐵,就好像是他決定了要将核廢水排海一樣。出于對他的信任,我草草地将日料店轉讓,另做它業了。
圖 | 關店前我最後拍攝的日料店一角
説起日料這一行,自疫情以來,是越來越卷了。消費者越來越挑剔,品質追求越來越高。
就拿我們店來説,我在 2021 年開始就計劃招聘會講日語的服務員。
可能是薪水不高,很少遇到符合要求的人。我就想辦法,在新人培訓期突擊培訓日語,讓他們盡量講得正宗一些,這樣在服務客人的時候,可以給客人一點點身在日本的氛圍感。
即便如此,想在我們行業生存下去,還是太困難了。
疫情時,随時準備着封控;疫情後,大家兜裏都沒錢,哪舍得吃日料?便宜的,大家説不正宗;貴了,大家又吃不起。
最終,來一個 " 核廢水排海 " 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果不其然,8 月 24 日,我朋友向我透露的那個消息一語成谶。我身邊好幾個做中高端日料店的老板,馬上給我發消息説,愁得快要一夜白頭了。
其實,核廢水排海,對平價日料店來説,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這些日料店除了一些生魚片,大多靠拉面、鳗魚和燒鳥拉動盈利,這些食材大多出自中國本土,鳗魚大多來自福建,燒鳥也基本上都是中國養殖雞。
即便這些店鋪有一些進口食材,也以三文魚為主,采自智利、挪威這些國家,很少從日本進口。
但是對于中高端日料店的影響就大不一樣了。這些店大多是做新鮮生魚的,就是我們經常吃到的生魚片,人均在五百到上千元左右。
這些生魚片只有從日本進口的才地道,吃到嘴裏才能品味到來自異網域的那種鮮美。
一般來説,日本海產品從捕撈到送到中國餐廳,只需要 2 到 3 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海產品的新鮮度。
可以説,現在日本海鮮已經很難進入到中國日料餐廳,而日本料理作為中國餐飲業影響力最大的海外菜系,核廢水排海和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所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影響正在悄然發生。
我那些朋友很賞識我果斷 " 出局 " 的魄力,他們現在想轉讓,也來不及了,除非打骨折虧本出售。
他們只能咬咬牙,尋找日本水產品的替代方案。比如海膽和金槍魚,現在他們選擇從西班牙進口,口感沒有日本鮮,價格卻一點也沒變。
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我有個朋友説,等幾年後,那些核廢水飄到了西班牙,飄到了智利,飄到了阿根廷,他們就該關門大吉了。
就在昨天,我看到一條新聞,説是 8 月 25 日日本豐洲市場新鮮青森金槍魚均價較前一日暴跌 24%,中國出台禁止進口政策是導致價格暴跌的最重要原因。
其實,就在日本政府決意将核廢水排海的那一刹那,日本很多專門向中國出口海產品的公司就已經宣告裁員破產了。
我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海產品怎麼樣,日料店怎麼樣,進出口怎麼樣,我更在意的是,這些核廢水入海之後,我們人類會怎麼樣。
我想起,我剛開店的那陣子,沒有疫情,沒有核廢水。每天深夜,總有三三兩兩的好友結伴而行,來我店裏吃日料。
大家一邊吃着魚片,一邊談着生活、工作和愛情,那種其樂融融的樣子,總讓作為老板的我,覺得這份生意有温度,有情懷。
可是現在,這些美好的感覺,已經不復存在了。
人類的未來會更加美好嗎?我在心底打下一個大大的問号。
在大時代下,每一個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們關注每一個垂直行業的參與者、親歷者,
将視角切換到這些參與到時代變遷、企業進化的人群身上,
通過更專業細膩的筆觸,讓更多人看見更多人。
先後榮獲
2021 年百度百家号優質成長力作者
2021 年度鳳凰新聞大風号影響力 TOP50 作者
2021 年度網易新聞網易号年度影響力作者
2020 年度钛媒體年度十大作者
2020 年度騰訊新聞企鵝号優秀内容合作夥伴
2020 年度 ZAKER 影響力排行榜最有價值作者
……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發給 [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經采用發布,即刻支付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