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如何重塑中國原產地形象?北大光華符國群:“交給企業和時間”,歡迎閲讀。
" 當今世界正在日益成為一個文化大集市,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對不同國家產品品質的認識,以及不同品牌代表的產品形象,選擇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品。" 這是 15 年前,品牌管理領網域知名學者凱文 · 萊恩 · 凱勒在《戰略品牌管理》一書中做出的判斷。
彼時的凱文 · 萊恩 · 凱勒仍身處上一輪深度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中。我們不禁好奇,在經歷過逆全球化、後疫情時代的再全球化之後,在跨境電商以無形之軀覆蓋全球市場之際,上述判斷所展現的原產地影響力,在今天是如何影響消費者做出決策的?
在符國群看來,互聯網并沒有如預期般消弭我們在產品評價上的信息不對稱,相反,過載的信息反而讓今天的人們變得更加無所适從。特别是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政治站隊蔓延到了商業領網域,這些都是使得原產地影響力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
符國群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中國大專院校市場學研究會前任會長,長年從事品牌資產與品牌延伸、家庭消費與家庭購買決策、原產國形象等方面的研究。作為中國較早關注品牌的學者,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起,他就開始研究品牌,進而成為中國品牌日設立背後的智囊和推手。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
原產地形象又稱原產地效應,具體表現為國際市場消費者 " 對一個國家的一般化感知,這種感知會影響人們對該國產品和品牌的評價 "。有意思的是,全球市場在剛剛形成之時,原產地形象受到了國際市場營銷界的高度重視;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度融合、供應鏈的全球分布、品牌所屬國與生產制造國的分離,原產地效應一度受到不少學者的質疑。
在全球化的持續演進中,原產地的維度幾經變化。最初,一個產品的原產國通常就是指其制造或組裝所在的國家。然而今天,很少有產品能夠完全由一個國家獨立完成制造。盡管產品最終會有一個組裝國,但它的重要零部件往往來自世界各地。傳統的 "madein"(制造)或 "assemble"(組裝)等概念的解釋力也變得越來越有限。設計來源國、重要部件來源國、品牌來源國等概念,被引入到了原產國形象的研究之中。
在符國群看來,品牌來源國的影響力依然強勁。" 像蘋果手機,產品設計在美國,但幾乎所有部件的生產和成品的組裝都分布在其他國家。但全世界消費者都認為蘋果是一個美國品牌。" 符國群強調,品牌來源國是構成原產地形象的重要維度,比制造地、組裝地等都更加重要,這也是當前中國企業從產品制造轉向品牌打造的關鍵原因。
曾幾何時,"MadeinChina"(中國制造)是中國最大的原產地标籤,更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但随着制造工藝的更新和產品力的提升,中國企業正試圖扭轉中國制造在全球消費者心中的刻板印象。
符國群説:" 跨境電商的崛起,為眾多企業提供新的銷售渠道,使得產品能在更大範圍内觸達全球各國的消費者。" 這種模式可能會改變原產地形象的影響力,因為它使得消費者能夠直接體驗產品,從而可能改變他們對中國制造的負面看法。
有待消除的刻板印象
對于中國原產地形象的改變,符國群眼中有喜也有憂。喜的是,中國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在保證產品成本優勢的同時,中國企業又對出海市場有很強的适應性,這都是很多西方跨國企業不具備的優勢。
憂的是,面對西方媒體在定義原產地形象方面的強勢話語權,中國仍處于劣勢。符國群説:" 哪怕是在不發達國家或新興市場中,發達國家企業良好的原產地形象,仍在持續左右當地中高端消費人群的消費選擇。" 今年他指導了一位來自巴西的本科學生,調查巴西人對中國產品的看法。結果發現,當地收入水平、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對中國產品的刻板印象越偏負面。相反,收入水平相對更低的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更好。" 當地高收入人群很少購買中國產品,他們更傾向于買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產品,這是他們過去很長時間養成的消費習慣。盡管發達國家的產品價格更加昂貴,品質不見得比中國產品好。反而收入水平沒那麼高的人群,有機會接觸中國產品,使用後發現產品的品質其實很好,性價比更高。" 從出海的角度講,符國群認為,原產地形象的重要性非但沒有減弱,對中國企業來講反而是上升的。
但符國群認為,消除西方乃至非西方世界對中國原產地的刻板印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當我們好奇這場聲勢浩大、頭緒紛繁的國家形象打造工程由誰主導時,符國群認為主導力量 " 還是企業 "。他稱,政府可以在幕後搭台,通過調動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的力量,為企業出海提供各種服務,很多事情不必親力親為。
| 對話 |
經濟觀察報:原產地效應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在當前國際市場營銷領網域還重要嗎?
符國群: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他們在購買產品時,往往會基于對不同國家產品的既有印象進行選擇。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人們很難也不願意進行詳盡的產品比較,因此他們會依賴原產地、品牌、價格、包裝等外部線索來推斷產品的質量。此外,模仿他人的購買行為也是消費者簡化決策的一種方式。而這些行為均源于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性在各個領網域都普遍存在。在當今互聯網的環境下,信息的真偽難辨和過載問題更加凸顯。原本我們期待互聯網能夠幫助消費者做出更為理性的決策,但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原產地作為推斷產品質量的外部線索,其重要性仍不容忽視。
今天,原產地形象不僅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認知,還可能涉及更多其他維度的考量,如個人經歷、宗教信仰等。特别是地緣政治的變化,也給原產地效應引入了新維度。消費者可能因政治立場,對某些國家的產品產生情感上的偏好或偏見,這些情感因素可能左右其購買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原產地形象本質上是一種刻板印象,可能會扭曲產品的真實信息。因此,在利用原產地信息進行決策時,消費者需要保持警惕。同時,企業應當努力打破不利的刻板印象,通過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塑造積極的品牌形象,以赢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經濟觀察報:在原產地形象形成和認知方面,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符國群:關于原產地形象與產品認知,我們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探讨。首先,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在價格敏感型市場,憑借其價格優勢和不錯的質量,已經獲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而跨境電商這種直接銷售的方式,讓更多外國消費者有機會使用到中國產品,進而可能改變他們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
此外,不同國家的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認知也存在差異。發達國家消費者對來自發達國家的產品持有更高的評價,而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也可能存在同樣的情況。
今年,我指導了一名來自巴西的大學生。我安排他調查巴西人對中國產品的看法。調查發現,當地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就越偏向負面。因為他們很少購買中國的產品,更青睐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產品。盡管這些產品價格昂貴,品質不一定比中國產品更好。但他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的消費習慣,所以會認為這是正确的決定。相反,收入水平不那麼高的消費者,有機會接觸到中國的產品,使用後覺得產品還不錯。
以美的為例,東南亞市場是美的很重要的一個市場。但在東南亞的高端市場,美的使用的仍是并購而來的東芝品牌。原因就在于,東芝作為日本品牌,在東南亞地區依然享有較高的品牌影響力。盡管美的品牌在中端市場表現亮眼,但在高端產品線上,消費者并不認可。事實上,無論是東芝還是美的,使用的都是中國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
在印度,我的一名學生在當地做手機業務。她告訴我,當前印度中低端的手機市場主要由中國品牌主導,包括小米、OPPO 和 vivo 等。然而在高端市場,印度消費者仍傾向于選擇蘋果和三星。
這些案例都顯示出原產國影響力對企業品牌接受度的深遠影響。我們需要認識到,原產國形象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產品質量、媒體宣傳、消費者體驗等多方面。而消除刻板印象也同樣是長期且復雜的過程。盡管中國產品在性價比上表現出色,但西方媒體的話語權較強,對中國的宣傳往往不夠客觀。中國在這方面處于弱勢地位,這增加了我們提升品牌形象和原產地形象的難度。
而随着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加速,我們有機會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展示中國的產品和文化,逐漸改變這種印象。
經濟觀察報:在塑造原產地形象的過程中,主導性力量來自哪裏?
符國群:我認為主體還是要靠企業。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确實呈現出了積極的一面,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場,已經取得了很高的市場份額。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優勢和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在很多消費者心中,中國產品高性價比的形象正在逐漸形成。
中國在控制成本方面确實做到了極致。不久前,我回到湖南農村的老家,發現同村的一些婦女正忙于為一種嬰兒背帶縫制布料。這種背帶柔軟舒适,質量上乘。這些婦女多為 1960 年代出生的村民,雖然她們的年齡較大,但許多人都曾在外打工,有着豐富的制衣經驗。每人每天能賺取 100 多元的收入。
令人驚嘆的是,這種背帶的成本極低。每個背帶的加工費用不到兩元人民币。一個加工點大概 10 人,一天能制作大約 1000 個這樣的背帶。他們通常會在接到原料後的第二天,準時将成品交付到指定地點。參與生產的村民,只是生產鏈條上的一環。產業鏈上遊和下遊還有多層加工環節,如來料、貼牌、包裝等,最終成品再通過電商平台銷售到海外。
據我了解,背帶生意背後的老板原先在深圳經營相關業務,如今将業務遷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設立了四個類似的生產點,一天能夠生產出大約 4000 件產品。這種分工體系和高效的生產方式,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難以想象的。
去年,我還走訪了一家位于珠三角的爐具企業。這家企業的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量達 20 多億元。該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我,他們生產的產品出口到歐洲、北美、中東、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與西門子等跨國公司競争。除了成本優勢,該企業能根據不同地區的烹饪方式和需求特點來調整產品設計,在靈活性和适用性方面遠勝競争對手。
爐具并非通用產品,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以西門子為例,其在中國香港銷售的爐具,面板多采用鋼化玻璃。但中國人喜歡煲湯,長時間烹饪,爐具面板温度會變得很高。有一次,我在香港煲湯,那套爐具的面板直接炸裂了。而很多中國爐具產品使用的是不鏽鋼面板。這就反映出,這些西方大品牌其實未能充分考慮到中國人的烹饪習慣。
這些案例都展現了中國企業在成本控制與适應性方面的優勢。只有當產品質量顯著提升,且成本控制在消費者可接受的範圍内時,中低端市場才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優勢產品的信息會逐漸擴散到高端市場,從而改變高端消費人群對中國產品的看法。
但這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逐步進行消費者教育和市場滲透。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規律性的現象。正如我以往所提及的,日韓等國的產品形象、原產地形象也曾經歷過類似的過程。
以日本汽車品牌為例,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從很多客觀指标上看,日本的豐田汽車已經全面超越美國三大汽車制造企業。但當時,歐美消費者并不認為日本能造出高品質的汽車。直到 1990 年代,日本汽車在中低端市場已經建立了無可置疑的強者地位,日本汽車廠商才推出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等高端品牌。同樣,韓國三星、LG 等企業的產品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左右已經進入行業前列,但這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崛起都發生在 2000 年以後。
因此,我們不能過于急躁。企業要先做好基本功,确保產品質量。随着時間的推移,高端市場也會逐漸認可我們的產品。畢竟,盡管消費者之間存在差異,但他們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卻是相似的。在全球市場上,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最終會赢得消費者的青睐。
經濟觀察報: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符國群:政府應當秉持的總原則是,不直接介入具體事務,在背後發揮支持和引導的作用。具體而言,政府能夠以國有企業作為媒介,參與重大國際項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合理利用資源,更要确保當地民眾能夠真正受益,而非僅僅滿足當地政府或官員的利益。
過去,國有企業的一些海外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并未取得預期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企業過于關注與當地政府層面的合作,當地的民眾卻并未從中獲益。這導致當地民眾對中國企業產生了負面印象,認為我們僅僅是在攫取資源。
此外,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促進企業與外部的交流與合作。例如,可以借鑑廣交會等平台的經驗,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國内外參展的機會。政府還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了解企業的具體需求,并據此提供相應的支持,而不是政府直接給企業買單。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政府直接介入可能引發的腐敗問題,還能确保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外交方面,我們的領事館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他們可以通過收集當地的投資信息、定期發布市場與投資報告等方式,為國内企業提供更多商業情報和指導。
面對當前形勢,我認為我們應該采取一種綜合化的應對策略,最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在全球化背景下,封閉市場只會讓我們錯失發展機遇。同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中國全產業鏈的優勢,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下遊的合作,提高整體競争力。
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東方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随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和欣賞中國文化。為什麼現在東南亞對中國來説相對友好?實際上,我們的文化已經在那裏產生了影響,很多中國的影視作品傳入了越南,并受到當地普通民眾的歡迎。
包括現在的抖音等短視頻社交平台,也對中華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極大的推動力。現在很多外國博主來中國拍視頻,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印度個别自媒體主播專門拍中國不好的一面,例如吐槽中國高鐵的問題。但實際上,看過視頻的粉絲會注意到:旅客在中國乘坐高鐵,1000 多公裏的路程只需三個多小時。他們也會思考:中國究竟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