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賭城”合肥,又爆發了,歡迎閲讀。
合肥經濟的彎道超車,始于產業層面的彎道超車,而彎道超車的關鍵,正是跳出傳統產業的發展束縛,大力布局新興產業。
撰文丨熊志
提到近年來的城市黑馬,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合肥。如今,它的亮眼表現還在持續。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 GDP 達到 9697.1 億元,同比增長 5.4%,高于全國 0.6 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更達到 15.2%,高出全國 9.4 個百分點,領跑萬億城市。
合肥工業經濟的迅猛增長,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力帶動。截至 10 月 21 日,合肥 2024 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已經突破 100 萬輛,超越上海和西安。
合肥對蔚來的關鍵性援助,以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重點布局,如今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豐碩成果。
合肥為什麼能延續增長奇迹?
01
所謂 " 無工不富 ",工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包括深圳在内的不少一二線城市,都重新喊出了 " 工業立市 " 的目标,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 2005 年,合肥發布《優先加快工業發展行動綱要》,正式啓動 " 工業立市 " 的戰略,依托既有的機械、電子等產業基礎,利用毗鄰長三角的地理優勢,來主動承接沿海地區轉移外溢的產業和資本。
這一戰略部署,正是合肥經濟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經濟跑赢全國大盤,在重點城市中位居前列,以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汽車產業為代表的工業領網域,再次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橫向對比來看,合肥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 GDP 萬億城市中排名第一。
合肥工業今年的亮眼表現,不是昙花一現。2021 年到 2023 年,合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分别達到 19.6%、6.3%、10.6%。
這一連串亮眼的數據,折射出合肥工業基礎的穩固與強大,也讓合肥這座城市黑馬逆襲的經濟奇迹得到繼續延續。
如果将視線拉長,工業發家的合肥,其崛起之路相當有勵志色彩。
20 世紀 50 年代初期,合肥城區人口不到 7 萬人,工業總產值規模,甚至要低于省内的蚌埠、蕪湖、安慶等城市。即便到了本世紀初,合肥依舊頂着 " 縣城 " 的稱号,經濟體量在全國排在 80 名開外。
在 " 工業立市 " 的戰略布局下,合肥先後招引到了京東方、長鑫、蔚來等代表性的企業,在家電制造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0 年到 2020 年十年間,合肥的 GDP 從 2700 億元,增長到萬億規模,翻了 3 倍多,增幅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僅次于貴陽,成為了經濟增長最為迅猛的代表城市之一。
02
合肥工業崛起的歷程中,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合肥,靠家電產業發家,是中國三大家電制造基地之一。雖然也有一定的汽車產業基礎,并且誕生了江淮等知名的本土品牌,但總體上,汽車產業的發展在全國并不算冒尖。
在 2019 年前後,蔚來汽車深陷巨額虧損困境,處境岌岌可危,被譽為 " 最慘的男人 " 的李斌四處奔波求援,卻屢遭多個城市的拒絕。
關鍵時刻,合肥果斷伸出援手,70 億巨資注入,成功助力蔚來脱困,并成功吸引了這一炙手可熱的新勢力汽車品牌入駐,幫助新能源汽車產業邁上新台階。
合肥這段敢于投資的招商引資故事,已然成為了業界流傳的一段佳話。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 92.8 萬輛,直逼深圳,大有進擊全國第一的勢頭。增速上,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34.3%,汽車產業加上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這兩大支柱產業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超 80%。
站在今天來看,合肥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布局,無疑是一次精準押注。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投資于這樣一個新興領網域,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決心。
汽車產業帶動能力強,被譽為工業領網域的明珠。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各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相較于那些在燃油車時代占據主導地位的產業龍頭城市,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合肥确實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
但新興產業往往伴随着高風險,特别是像蔚來這樣的新興品牌,當時發展前景十分不明。一旦決策失誤,企業落地後發展不順,将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牽手蔚來,包括投資京東方、長鑫存儲,讓合肥收獲了 " 最牛風投城市 "、" 最敢賭的城市 " 等稱号,其實更值得關注的,并非其在招商引資中對個别企業的重大押注,而是對新興產業發展的 " 笃定 "。
合肥產業轉型道路上,幾個标志性招商引資事件,都能夠體現出對新興產業的堅定信念。
比如在各地聚焦傳統家電產業發展時,合肥率先引進京東方,打破顯示屏的進口依賴;在家電產業朝着智能化方向發展時,面對 " 有屏無芯 " 的瓶頸,合肥在引進京東方之後,又前瞻性地布局芯片產業;近年來,合肥再次搶占先機,率先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轉型。
數據顯示,近十年,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 17.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 30.2% 提高到 54.7%。
合肥經濟的彎道超車,始于產業層面的彎道超車,而彎道超車的關鍵,正是跳出傳統產業的發展束縛,大力布局新興產業。
03
現在談論合肥的逆襲,風投、勇于冒險以及京東方、蔚來等企業,經常會被提及。
其實,地方產業發展是一個復雜而宏大的系統,過于關注對單個企業的投資成敗,甚至過度誇大或神化其影響,容易一葉障目,從而忽略了地方產業發展整體的戰略思路。
如前所述,合肥堅定不移地走 " 工業立市 " 的道路,并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進行全產業鏈的招商,在這個笃定的思路下,才有了京東方、蔚來等經典案例。
站在更宏觀的角度看,一座城市發展的起伏,往往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產業發展策略僅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合肥能夠快速崛起,是多方面促成的結果。
比如它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為長三角城市做產業配套,從產業鏈的中下遊、低附加值環節起步,逐步夯實工業基礎。
這一過程中,合肥不僅獲得了產業轉移的便利,還積累了產業更新所需的經驗、技術和資本。
另外,當年拆分巢湖,對合肥進行行政擴容,也是合肥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它讓合肥在強省會戰略盛行的當下,能更有效地集中全省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減少了資源被其他大城市虹吸的負面影響。
重視科研投入,同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不僅體現在成功留住中科大這一成果上,更體現在對科研的财政傾斜上。
2023 年,合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 3.9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37 個百分點,投入額達到 469.5 億元。其中,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預算的比重達 17.8%,位列全國前列。
總而言之,一座城市的城運,是 " 賭 " 不來的,合肥經濟的增長奇迹,建立在天時地利人和一系列因素之上,是全方位投入的結果。也正因如此,在全國經濟調整的當下,合肥模式依然展現出其獨特的韌性。
所以,評價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切忌簡單化、标籤化。要看到合肥投資的成功,也要看到多年 " 工業立市 " 的堅持,不要以為随機招幾個龍頭企業,就能把產業搞起來。
如果説存在所謂的 " 合肥模式 ",其核心并不在于單一的招商引資行為,而在于背後的發展思路——開放的思維與堅持長期主義的戰略規劃。這才是值得 " 抄作業 " 的地方。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