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美式“超大杯” ,給你一個購買燃油車的理由,歡迎閲讀。
後來者的困惑
美國人民總會自我疑惑:我們的汽車工業如此發達,為什麼我們美國的豪華品牌的在中國行不通呢?其實不是行不通,甚至在 90 年代美國的豪車還是中國人民最喜歡的汽車品牌之一。當年誰結婚不想用加長林肯或者加長凱迪拉克當做頭車呢?
但是到了今天,這些來自美國的豪華品牌卻銷量平平,甚至經常采用以價換量的銷售策略。究其原因,還是群眾基礎打得太差,這兩個品牌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時間太晚了。
剛剛進入 21 世紀那幾年,也是家用車正式走進中國家庭的那幾年。大眾已經基本 " 普及 ",奧迪的豪車身份也已經根深蒂固,奔馳寶馬在香港電影的帶領下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夢想座駕,而林肯和凱迪拉克還很不接地氣。那會兒對這兩個品牌的印象有兩個——加長婚車、美國總統座駕。
似乎沒有誰會自己買一台美國豪華品牌車型,但是買奔馳和寶馬的人卻不少。足以證明德系豪華品牌早來一步是會讓消費者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的。而美國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04 年宣布凱迪拉克國產,但林肯一直都是以進口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直到 2017 年,長安林肯才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這個時候 ... 已經是新能源的時代了。
前兩天凱迪拉克全新 CT6 上市了,售價 35.97-46.97 萬元。這個當年壓 5 打 7 的 CT6,時隔多年迎來了自己的新賽道。CT6 一直以來著稱的就是,3 系的價格、5 系的享受、7 系的尺寸,甚至還有部份奔馳 S 上才有的配置。比如上一代 CT6 上讓人津津樂道的 MRC 主動感應電磁懸挂和後輪轉向系統。
這一代 CT6 沒有了後輪轉向系統,但是在内飾和科技配置上誠意更足,9K 大聯屏,8155 芯片車機系統,5G 智聯系統組成 "985"。2.0T 可變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和 10 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加上 1000 次 / 秒偵測調節的 MRC,号稱是 "211"。還有傳統車企中獨一檔的 SUPER CRUISE 超級輔助駕駛系統。
在這個消費者把目光都聚焦在新能源車型的時代,CT6 可以説是少數用越級尺寸和誠意配置賺回購車者注意力的車型。這個所有燃油車企業都在苦惱的問題,美系豪華品牌給出的答案就是 —— " 超大杯 "。
美式 " 超大杯 " 的概念是林肯前幾年帶出來的。用更豪華的體驗、更豐滿的配置和更合理的價格來滿足用户需求。換句話説,就是把品牌溢價那部分轉移到更實在的配置上。
美式 " 超大杯 ":錯位競争的市場策略
最近這幾年,林肯、凱迪拉克等等美系豪華品牌不乏有靠此政策獲益的車型,可以説誠意滿滿。當年的林肯飛行家主打全系 3.0T,寬敞的空間和極其誇張舒适的座椅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寶馬 X5 和奔馳 GLE 在產品力上則略顯平平,同等價位只能買到 2.0T 的動力。
美系車的產品策略并不像 BBA 那樣花哨。從這兩年的銷量來看,凱迪拉克 CT5、XT5 賣的都還不錯,林肯冒險家是自家品牌的銷量擔當,這幾個車有個特别明顯的特點,就是不做 " 高低功 "。
拿剛剛上市的新款冒險家舉例:一個定位緊湊級的 SUV,奔馳同級用 1.3T 發動機,寶馬同級用 1.5T 三缸發動機,奧迪同級用 1.4T 發動機,但是林肯冒險家全系 2.0T 發動機,而且全系高功,261 馬力的動力放在這個車上,不説動力過剩那絕對是遊刃有餘,開起來讓人有從容的動力儲備,我認為這是豪華的标準之一。
再拿凱迪拉克 CT5 舉個例子,今年 4 月,凱迪拉克 CT5 依然還能保持在 7000 多台的月銷數據,對于一台傳統燃油車的轎車來説實屬不易。那麼這台車的競争力又在哪兒呢?後驅帶來純粹的駕駛樂趣,237 馬力的全系标配依然不搞特殊化,核心的地方還是價格和配置。不足 30 萬能夠買到一台車身接近 5 米,軸距 2947 毫米的中大型車,在配置空間都内卷的汽車市場,凱迪拉克有自己的閱聽人群體。還有一點我比較認同的就是,CT5 顏值絕對在線,同級的 BBA 就沒那麼驚豔了。
類似的成功還有福特的大探險者,凱迪拉克的 XT6,這兩款中大型 SUV 銷量榜上美系車的獨苗。它們的表現鼓勵美系合資車企繼續前進。今年全新煥新的 " 航海家 " 也如法炮制。在一個 X5 類似的尺寸上,給出了你 X7 也未必有的配置,但是只賣 X3 的價格。
在上個月我剛剛試駕過林肯航海家,這台車頂配不足 38 萬,配置卷的離譜,前排大沙發 24 項調節,擁有座椅按摩加熱通風,在車機系統上也非常趕時髦,語音互動和新勢力沒什麼兩樣,本地化的軟體也是随時都可以用,連副駕的大屏都給你安排上了,你説就這樣的配置,在原來你敢想象這是一台豪華品牌的車型嗎?
原來的豪華品牌都是需要用户去适應它,車機系統一家一個樣,要不就是旋鈕,要不就是觸控板,總是沒有讓人輕松使用的。現在林肯的車機完全不一樣了,觸控大連屏 + 語音互動,你想在新能源車上幹的事兒,航海家上都可以。
誠意和厚道,燃油車最後的法寶
過去幾年時間,燃油車市場上的幾款神車都面臨着巨大的衝擊。比如雷克薩斯 ES 安靜又省油,是老廣們的最愛,動辄加價 3 到 5 萬還要等車。現在國產中大型電動車基本上給雷克薩斯 ES 擊垮了,再去買 ES,似乎找不到理由了。
當年的 GL8 是 MPV 裏面的标杆產品,現在再去看 MPV,有極氪 009 打高端,騰勢 D9 打宜商宜家,GL8 的銷量也有不小的衝擊。再舉個例子,現在買 7 座 SUV,你還會看漢蘭達和途昂嗎?理想的產品基本覆蓋了大 SUV 的家庭用車需求。
現在的新能源已經覆蓋了基本所有價格和所有品類,你想花多少錢,買什麼樣的車,新能源都能給你解決方案,在新能源產品力一步步變強的環境下,外加各地依然有鼓勵新能源的政策,那麼買汽油車确實是需要一些理由了。
這種情況很好理解,日系和德系的合資品牌一直有一個毛病,宣傳手冊上口口聲聲説的配置,到了 4S 店一問,只有頂配車型配備。在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基本上做到了科技平權、配置平權,不同配置的車型也就在舒适配置上有些區别,其他的,廠家能給的都在低價車型上就給你了。
而凱迪拉克和林肯這兩個品牌可以説是毫無架子,拿着更低的價格,賣着更高的配置和服務,我覺得有兩點原因。第一,這些品牌溢價的風口期沒有把握住,沒能拿到更高的品牌認知度,只能靠產品力去説服大家;第二,兩個品牌尤其林肯的新能源轉型走的太慢,有點兒不得不拉高產品力支撐品牌發展的意思。
所以,超大杯的策略就是現在汽油車要走的路,不敢説是唯一通往銷量的道路,也只能説是為數不多的道路了。汽油車的產品定位一定要厚道,不僅要保持高标準和豪華感,更要做到實惠。這就是美系豪華車一直以來的策略,説到底,產品 " 超大杯 " 對我們來説是好事兒,我們省錢了。
現在買汽油車不像前幾年了,前幾年買燃油車是常規操作,買電動車需要一些獵奇的理由。現在是:買新能源是常規操作,反而買汽油車倒成了必須得説出點兒什麼來,比如我就要副駕後排的舒适配置拉滿,我就要四驅去西部長途穿越,我就要加速快機械素質好去跑賽道等等等等。
那麼,我請問你一個問題:價格誠意滿滿、配置厚道的美系車現在會是你的選擇嗎?還是繼續為了某些品牌的信仰去買個标?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