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動力儲能的盡頭是光伏?,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作者 | 遊璃
锂電行業正在發生劇變:一是產能繼續大幅投放,二是碳酸锂及整體產業鏈價格回落,三是儲能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锂電行業在 " 沉寂 " 中正在尋找新的穩定狀态,而碳酸锂及產業鏈價格的波動只是其中一個表象,上遊的企業日子并不好過,我們從锂業中的樣本企業億緯锂能業績中或能窺見一斑。
近期,動力電池領網域的老二億緯锂能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魔咒。7 月還因為未及時披露關聯交易事項,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截至發稿,億緯锂能股價已下滑至 58.48 元,與 55.37 元的年内最低價相差不遠。神奇的是,億緯锂能下限雖然可探至谷底,上限卻也同樣不可估量,據統計,億緯锂能近 52 周内最高股價為 121.48 元,是最低值的兩倍有餘。
這也側面反映出,投資者對它的信心亦如過山車般跌宕,如此情況與億緯锂能在行業中的地位不無關系。
證券之星統計的數據顯示,億緯锂能目前總市值為 1163.81 億元,行業平均為 360.13 億元;淨資產為 348.19 億元,行業平均為 101.66 億元;淨利潤為 11.4 億元,行業平均為 2.99 億元。上述三個核心指标,億緯锂能在行業中的排名均為第二,證券之星總結道:"億緯锂能行業内競争力的護城河優秀,盈利能力良好,營收成長性良好。"
對于投資人而言,這釋放出值得投資的強烈信号,但為何二級市場的反應與此截然不同?億緯锂能的老二位置,真能坐得穩當嗎?
增量不增價
從市場反饋來看,億緯锂能無疑是家令人又愛又恨的公司。根據同花順列出的 2023 上半年 " 令人心碎的十大公司 ",億緯锂能排名第四,雪球大 V 财申君統計的 A 股上半年最坑人股票中,排名第七的億緯锂能也讓人難以忽視。
但按照韓國市場調研機構 SNE Research 近期發布的數據,億緯锂能電池裝車量在全球範圍内位列第九,且今年前 5 個月的全球新登記電池裝車總量同比增加 52.3%,增量空間依然值得想象。乘用車聯合會初步統計的結果也顯示,6 月 1-25 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 50.0 萬輛,同比增長 13%,環比增長 15%;2023 年開年至今累計零售新能源汽車 292.1 萬輛,同比增長 35%。
透過以上數據能夠得出的結論,一是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擴大,充分競争的市場為產業鏈相關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甚至爆發性增長留有可能;二是伴随相關政策的普及與落地,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将持續利好新能源產業。
川财證券指出,近期上市車型產品穩步提升,銷量分化現象更為明顯,車企市場表現加速分化,細分賽道來看,經濟型電動車的發展潛力将逐步體現,锂電池銷量因此得到拉動,寧德時代、億緯锂能等個股估值或将得到修復。
然而從億緯锂能财報分析,它的表現與行業的美好願景似乎已經出現了脱節。
在過去,裝機量增長,業績停滞不前是億緯锂能的主要痛點。2022 年年報顯示,億緯锂能去年全年營收為 363.04 億元,同比增長 114.82%,創下歷史新高。而硬币另一面,是億緯锂能歸母淨利潤僅 35.09 億元,同比增幅 20.76%,遠低于營業收入增速。
今年一季報的盈利情況有所改善,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億緯锂能營業總收入為 111.86 億元,同比增速 66%,毛利潤 18.83 億元,同比增速 103%。
不過仔細來看,億緯锂能扣非淨利潤仍然較低,三個月内完成 6.12 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40.66%,不及營收增速。比起過去每年平均單季度同比最少 100% 的營收增速,基本面下滑的情況也比較突出。
新能源領網域投資人宗斌表示:" 雖説體量變大後,增速下滑是正常事情,但畢竟寧王珠玉在前,寧德時代前兩年營收都破千億了,依然可以保持超過 100% 的增長速度,相比而言,億緯锂能的營收還只是小弟弟。"
此外,拆解億緯锂能2023 年一季報淨利潤構成會發現,其增長質量并不高。
2022 年一季報中,2.12 億元的總核心利潤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 2.26 億元的投資利潤,一是 0.78 億元的政府補助。而 2023 年一季報 6.48 億元的核心利潤中,政府補助大幅提升至 5.83 億元,貢獻率由 36.8% 提高至 90%,投資利潤卻只提高了 0.83 億元,對整體利潤的拉動并不明顯。
之前一直困擾億緯锂能的毛利率問題也遲遲沒有解決。從 2020 年至 2022 年,億緯锂能已經連續三年毛利率下跌,分别為 29.01%、21.57% 和 16.43%,尤其在 2022 年,毛利率首次跌破 20% 大關,在公司 2006 年至今的财務數據上還是頭一回,盡管今年一季度毛利率微增至 16.83%,但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瘋狂擴產的秘密
在長期關注億緯锂能的投資人 Jason 看來,其業績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堪稱瘋狂的擴產,這與宗斌的觀點不謀而合。
根據公告,億緯锂能2022 年的投資總額在 800 億元左右,去年 1 月、3 月、4 月、5 月、9 月均進行了擴產投資公告。
人員配置上,2022 年億緯锂能整體增加 12601 名員工,同比增加 84.99%,以生產人員及研發人員為主,各自增長了 94.09% 和 94.16%。不過人均薪酬出現一定調整,2022 年億緯锂能人均薪酬為 11.57 萬元,寧德時代為 18.57 萬元,兩家公司相差 7 萬元。而在 2021 年,億緯锂能人均薪酬 12.52 萬元,寧德時代則為 14.42 萬元。
大規模的擴產拉高了億緯锂能的資產負債率,一季度結束,億緯锂能金融負債率 25.98%,較去年同期提高 1.05 個百分點。
反觀寧德時代,金融負債率僅 16.78%,二者相差 9.2 個百分點。分析近三年一季報數據,億緯锂能金融負債率由 2021 年 3 月末的 9.77% 迅速上漲至 24.93%,并在今年繼續提升至 25% 以上,寧德時代的表現卻相對平穩,17.44%、18.47%、16.78% 的波動曲線讓投資人更為安心。
實際上,不僅市場、輿論質疑億緯锂能產能過剩的風險,交易所對此亦有憂慮。
6 月 11 日晚,億緯锂能收到深交所關于其申請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審核問詢函,主要圍繞募投項目技術路線是否存在被替代風險、在持有較多貨币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情況下是否存在過度融資等問題展開問詢。
問詢函發出前,億緯锂能提出了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 70 億元的方案,預計将其中的 40 億元投入 23GWh 的圓柱磷酸鐵锂儲能動力電池項目,剩餘 30 億元則用于 21GWh 的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達產後毛利率預估為 16.13% 和 18.64%。
預案受理時間為今年 5 月末,但首次提出時間為去年 12 月,從大盤波動看,自公告發布後億緯锂能的股價就一路走低,可見二級市場投資者并不看好擴產前景。
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負債率連年上升,從 35.13% 一路攀升到 60.35%。今年一季度結束,億緯锂能總負債來到 515 億元,而在 2009 年上市時,公司負債總額僅為 6805 萬元,14 年内已經翻了 757 倍。
Jason 直言,近日這波下跌是在業績和毛利潤率不及預期鐵板釘釘基礎上,市場做出的提前反饋," 五年客户需求意向和每月裝機量增長在毛利潤率下降面前不值一提,反而會有未來增量不增價和需求意向落空產能過剩投資浪費的擔憂。"
自信從何而來?
令許多圍觀群眾不解的是,億緯锂能其實并不缺錢。
今年 2 月 16 日晚,億緯锂能披露了第四期股權激勵計劃,拟向 165 名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 3500 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 41.23 元 / 股,恰好是計劃公告前一日 ( 2 月 15 日 ) 億緯锂能股價的一半。測算顯示,如果所有激勵對象頂格認購,相當于人均 " 獲贈 "874 萬元,億緯锂能将一次性送出 14 億元。
14 億元看起來驚人,對億緯锂能來説卻也不是難事。2020 至 2022 年,億緯锂能賬面上的貨币資金分别為 38.04 億元、68.09 億元及 89.79 億元,而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億緯锂能貨币資金餘額繼續增長到 92.65 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餘額為 36.96 億元。
換句話説,億緯锂能并不缺乏流動資金,只要能夠調動員工積極性,股權激勵的代價億緯锂能付得起,這就是它的自信。
方案中提到,股權激勵有其業績考核标準,2023 至 2026 年營業收入目标值分别為 700 億、1000 億、1500 億及 2000 億元,營業收入實際完成率需要高于 80%,員工才能實打實地拿到獎金。對比第三期,這次的考核标準被拉得更高,要知道,2021 年時億緯锂能制定的營收标準還是 163 億元,2022、2023 和 2024 年目标值為 261 億元、418 億元和 669 億元,如今已全部推翻。
面對如此高難度的計劃,大批投資者認為這是 " 吹牛皮不打草稿 "、" 比樂視賈躍亭還能畫大餅 "。宗斌就頗感無奈地表示,券商對億緯锂能近兩年的營收預測最高也只有 800 多億,億緯锂能的信念,屬實超過了市場的判斷。
但無論目标能否達成,億緯锂能幾乎每年都在推進的大筆再融資不會停,這是它躊躇滿志的另一表現,同時也引發投資人新的疑惑。
彈藥充足的億緯锂能,為何還要頻繁募資?媒體多次詢問,均未獲得回復,《經濟觀察報》還進一步發現,其可轉債募資項目有部分出現雷同,而此前募投項目資金使用度尚不到 50%,自信之餘,如此操作确實令市場生疑。
回看億緯锂能近十年發展歷程,或許能找到部分答案。公開資料顯示,億緯锂能的發家業務是锂原類的消費電池,2014 年收購深圳麥克韋爾科技有限公司(思摩爾國際前身)股權後,到 2017 年最多有 31% 的收入來自電子煙業務。
電子煙野蠻生長時期,億緯锂能因麥克韋爾的高增長獲益不少。但随着監管趨嚴,電子煙行業遭遇重挫,動力電池產品逐漸接過接力棒。
根據 2021 年年報,億緯锂能當年锂離子電池業務首次超過消費類電池,收入超 150 億元,而到 2022 年,锂離子電池業務占比已經來到 93.79%,锂原電池急劇收縮至 5.91%,與其説是億緯锂能選擇了動力電池,倒不如説是億緯锂能只有動力電池作為最後的依靠。
Jason 表示,動力儲能電池的未來将會向光伏行業靠攏,一片紅海,刺刀搏殺。越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盲目的產能擴張和 " 軍令狀 " 無益于企業發展,修煉基本功、強化競争力才是提質增效的根本,億緯锂能究竟是自信還是狂妄,終究也只能等待時間來給出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