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開學季,家長交了多少智商税?,歡迎閲讀。
開學季來了,家長花錢的時候又到了。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很多家長會在學習物資上大筆投入。上萬元的學習桌,上千塊的書包,各種功能的電子產品,一整套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尤其對于一些幼升小、小升初的學生,要買的東西會相對多一些。有些學校會提一些要求,甚至會列一份購物清單。家長拿着這份清單,将開學物品備齊。
而但凡是跟 " 學生 "" 開學 " 扯上關系的商品,似乎就理所當然地價格更貴。
一些商家非常精準地把握住了家長的需求,利用他們 " 為孩子好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 的心理,把一些昂貴但不實用的商品推銷給他們。營銷上的套路非常多,灌輸理念、售賣焦慮,打着分享知識的幌子推銷商品,讓家長很容易衝動下單。
那麼,哪些東西是必需的?哪些是智商税?面對開學季,家長該如何為孩子的教育花錢?
" 定焦 " 跟五位家長聊了聊,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一、幼升小開學賬單一萬八,當媽的還是很焦慮
王萌 | 上海 開學小學一年級
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用了兩個月時間,可算把孩子幼升小需要的開學物品購齊了,一算賬,花了一萬八。
買學習用品這事,真的很費媽,大到書桌、台燈,小到一支筆、一塊橡皮,都要各種研究和比對。當媽的,比的不單是價格,圖的都是安全、省心。
孩子今年 9 月幼升小,我從今年 6 月底才開始做功課,説實話準備得太晚了。我平時工作忙,6 月在一個家長群裏看到一位媽媽正在曬一年級入學清單,我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東西要準備,一時間極度焦慮。
我趕快發動家屬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向小區的家長和同事取經,但收集到的信息五花八門,而且家人的态度都很佛系,覺得到時候需要什麼再買也來得及。
我還是靠自己吧,好在還有時間,經過研究,還有向其她媽媽請教經驗,我最終購入的開學物品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學習桌、護眼燈、書包。這些物件孩子每天都要用,而且一用就是幾年,所以我的理念是," 在能力範圍内,買最好的 "。學習桌和護眼燈加起來花了 8 千塊,這兩個大件我沒有猶豫,買的基本是第一梯隊的品牌。
書包最終選的是護脊書包,據説可以幫孩子減重,保護脊椎。作為一個被沉重的書包 " 束縛 " 的過來人,我一下子就被這個賣點擊中了,再想想很多孩子背着書包含胸駝背的畫面,我跟家屬都覺得,一定要給孩子安排上。但市面上可選的品牌太多,我都挑花眼了,最終本着貴有貴的道理的想法,選擇了一款六百多元的護脊書包。
其次是文具類(包括練習本、筆、橡皮擦、削筆機、筆袋、卷尺、水彩筆)和日常用品類(包括水杯、跳繩、姓名貼)。我看很多帖子會推薦各種自動產品,比如自動橡皮,但我覺得不一定好用,而且這些都是小件的日常消耗品,不能低估孩子丢東西的速度,所以我選的都是質量過關的國民品牌,理論上價格不會太貴。不過,因為我選了很多 IP 聯名產品,價格基本就翻番了,全套下來接近一千塊。
第三類是學習機、學習筆、印表機、桌面吸塵器、計時器、标籤機。其實理性看待,很多是可買可不買,甚至極有可能閒置的。但因為我家情況比較特殊,我和家屬兩個人常常加班,孩子放學後的時間要交給家裏老人,所以不管是不是智商税,我基本都入了,花了九千左右,希望靠這些小工具輔助孩子學習。
話説回來,買再多東西,好像都消除不了我的擔憂和焦慮。我家孩子屬于 " 裸 " 上一年級的,認字兩三百,拼音只是偶爾接觸過。現在像我這樣焦慮的家長有很多,距離開學時間越近,媽媽群裏每天都是炸開了鍋。我們這些媽媽們也在互相鼓勵,孩子的适應能力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好,把父母能做的做到位了,剩下的就交給孩子自己去面對吧。
二、一套桌椅一萬塊,隔輩親更舍得花錢
藍藍爸爸 | 三線城市 開學小學二年級
我一個 300 塊的書桌,從小用到了結婚,我爸媽遛個彎,就給他們的孫女花一萬塊錢買了套桌椅,難道這就是隔輩親?
不久前有一天晚上下班,我突然在家裏看到多出了一套新桌椅,原來是爸媽特意為我閨女幼升小準備的。一問價格一萬多,吓我一跳。
因為家裏有關孩子的事都是父母和愛人在管,所以我也沒發表太多意見,但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這套萬元桌椅。
商家給我父母介紹時説了很多功能,比如這個桌子可以矯正孩子坐姿,還能根據做手工、寫作業、畫畫等不同活動,調整桌面角度。它還很人性化地把桌子做了分區,給家長留出了一個小位置,家長既能在旁邊陪着,也不會打擾到小朋友寫作業,總之功能很多。
而且為了表明物超所值,售貨員還介紹,這個桌子可以升降,實木材質不怕壞,小孩能用十幾年。
我仔細看了一下桌子,材料沒有多高級,不是原木,五金件比一般的桌椅稍微好一點。至于它的坐姿矯正功能,多少能管點用,畢竟價格在這呢,但我覺得肯定不值上萬這個價。
因為隔輩親,我根本攔不住爸媽給我孩子花錢,而且在教育理念上,我們全家是一致的:" 盡可能給孩子最好的 "。所以家裏沒有在給孩子花錢上產生過分歧,小件的文具、書包,大件的桌椅,我們都沒有價格上限。
比如市場上的書包幾十塊到上千元不等,但我會給閨女買相對好一點的,她背的書包大概 500 多,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現在小孩課業很重,有一次我拎閨女書包,比十斤的小袋面都沉,裏面還只裝了課本文具,像水杯這種重物都沒有放進去。價格貴一點的書包,材質會比較輕,她背起來能舒服些。
高價文具我們家也嘗試了不少,比如橡皮泥,五塊到三百塊一盒的都買過。貴一點的主打純天然,但實際上沒啥區别。孩子也不知道這東西的價值,班裏的小朋友還會交換着用,究竟自家孩子能用多少,我們也不知道。
即便知道很多東西是智商税,包括我自己和我父母都買過不少,但我們不會太在意,只是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内給孩子最好的。
三、内心想堅持實用主義,但面對營銷又控制不住自己
陶陶麻麻 | 安徽 開學小學一年級
即使從小朋友出生我就一再告訴自己要遠離消費陷阱,要堅持合理簡約、實用主義,但架不住商家一直抓着我的痛點營銷。我分别花數千元購買的學習桌和學習機,就是很好的例子。
兒子一年級開學前,我最糾結的一件事就是買學習桌。逛遍了全城的門店,價格從一兩千到上萬都有,主要在是否是環保材料、是否是人體工學椅,升降、斜面、學習監督等功能上區别定價。多一個功能,就能高出一千元左右。
咨詢身邊高年級的媽媽們,她們幾乎都認為不用買,因為高年級的課本變多,需要配套大桌面大書架,原先的學習桌就用不了了,但真的到了店裏,又由不得我自己了。店裏面的工作人員一直強調桌子可以預防小朋友眼睛近視和脊柱變形等,同時給出小朋友使用桌子的前後對比圖片,以及數十條已經購買過的家長評價,當時店裏也有很多家長二話不説就買了,在那樣的氛圍下,我只能下單。
但真的買回去之後,使用過程中發現根本沒有家裏原有的大桌子方便,小朋友低頭寫字的姿勢也根本沒有改善,為此我又加購了小朋友的視力保護器和坐姿矯正器,發現這兩個產品和學習桌一樣,又貴又不是剛需。
上小學之前,我還給孩子報過網上的英語興趣班,看到有些家長説上網課容易造成眼睛近視,大家互相安利學習機,稱有保護視力的專利,螢幕也夠大,我買回來後發現使用率很低,長時間在書房角落吃灰。
和身邊的其他媽媽相比,我家小朋友的花銷還算是比較克制的,基本上占家庭成員開支的 1/3。
孩子的開銷主要集中在兩大項目,一項是軟性支出,比如一些興趣班,目的都是提前學會和社會及陌生人接觸。另外一項是硬性支出,比如學習用品和衣服,還有學習機、護眼燈、學習桌椅等輔助工具,一般都是網購中上價位、具有環保屬性的品牌。
我們家基本上沒有什麼預算上限。我覺得可能在絕大部分家長心裏,只要是能讓小朋友進步和開心的東西,即使事後覺得 " 沒必要花錢 "" 不是剛需 ",但重來一遍還是會買,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吧。
四、線下價格太貴、線上套路太深,我拒絕 " 卷自己 "
菲比 | 北京 開學小學一年級
我家小孩今年屬于幼升小,7 月的時候,學校舉行了一場新生家長會,現場大螢幕四頁 PPT,詳細列出了家長要準備的物件。
這份清單詳細到,連鉛筆、橡皮的型号,書包的尺寸、尺子的長度,都一清二楚。比如,鉛筆要 2H 型号,橡皮要 4B 型号,尺子 15 厘米、一面直線一面波浪線,筆袋不能是鐵質的。
一開始我覺得學校很貼心、細致,時間也還早,就沒急着準備,但當我這兩天真正開始買買買時,才發現門道太多了。
我先是去了一家規劃很大的線下文具店,拿着打印出來的 PPT,一件一件去選。我發現只要跟 " 學生 " 扯上關系,同樣的東西價格就能翻好幾倍。
比如學校要求買的 " 科目袋 ",要 7 塊錢一個,而我日常工作時用到的 A4 檔案袋才 1 塊錢一個。我仔細對比了下,發現兩者唯一的區别,就只是多了個科目的标籤。
還有學生午餐墊,要 100 多元一個,我日常用的餐墊是 10 塊錢一個;美術袋要 60 多元,看起來跟外賣的無紡布手提袋差不多。至于小學生書包,打着進口、護脊口号的國際品牌,幾乎都要上千元。
我在店裏逛了一個多小時,沒有體會到任何 " 随意挑選 "" 一站式購物 " 的快樂。當天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家長,也是拿着清單,到處找來找去。我聽到好幾個家長説,該花的錢就要花,孩子開學是大事。當時,我只覺得我們都是待割的韭菜。
在線下買了一些基礎文具後,我準備上網看看其他家長都準備了啥。我發現那些育兒博主很專業,説得頭頭是道,看起來比我這個家長 " 稱職 " 多了。
比如一個博主説,小學生握筆的姿勢很重要,姿勢正确,才能寫得快,寫得快答題就好,考試分數就高,孩子信心就強,然後就更愛學,成績更好。我覺得似乎很有道理,但又好像哪裏不對。直到他開始推銷一款帶有握筆器的鉛筆。
我趕緊劃過去了。另一個博主正在介紹 " 小學一年級必備神器 ",她推薦了很多實用好物,我都收藏了,比如其中有個午睡枕,我就覺得不錯。
但随着看的視頻越多,我發現好多博主都提到了同一款午睡枕,甚至連介紹的文案都差不多。我問了廣告行業的一個朋友,她告訴我,這就是典型的商家投放,是用分享經驗的形式 " 夾帶私貨 "。
這些博主或者商家,很會拿捏家長的心理。他們站在為孩子好的立場,向你灌輸一些觀念,用偷換概念的方式售賣焦慮,讓你為一些不需要的產品或功能買單,而且這些東西往往很貴。
比如有一款聲稱能 " 護脊 " 的網紅書包,價格 1000 多元,我身邊很多家長都買了。畢竟,當商家打出 " 健康 "" 成績 "" 習慣 "" 成長 " 等概念時,家長往往難以招架。
搞明白這些套路後,我最後只花了幾百塊就買齊了所有東西。唯一一件超預算的,是一個 2000 塊錢的學習桌,算是學習桌裏便宜的,那是在我媽的強烈要求下買的。也許,她是看了某條短視頻,然後讓我拔了草。
五、明知護眼燈效果沒辦法驗證,還是花高價給孩子買了
清水 | 浙江 開學八年級、二年級
我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開學八年級,老二開學二年級。
今年開學季,我給老大買了 700 多元的錯題機、400 多元的智能學習設備、100 多元的單詞機,另外就是一些筆和本子等文具。之前買的有學習 Pad、護眼燈、小音箱等。
給老二最近入手了一款 3999 元的學習機,它跟課本同步,可以預習、聽課、做題,還買了一個學習椅,500 元左右。老二去年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把基本東西配齊了,比如自動削鉛筆機、桌面吸塵器、坐姿矯正器、午睡枕、護眼燈,書包是用的一款 400 多元的。
桌面吸塵器我覺得還行,因為橡皮屑之類的用抹布擦可能會掉在地上;坐姿矯正器也還行,讓他不會離本子太近,防止近視,一百來塊錢;午睡枕是學校要求的。我買的護眼台燈,放在桌上的那個是 500 多元,孩子們經常坐在沙發上看書,又買了個落地的護眼台燈,這個要 1200 多元,略貴。
算下來,我們家今年開學季的花費大約五六千元。加上之前買的一些東西,花費在 1~2 萬元。
有些學習裝備智商税的地方在于,宣稱的功能我們沒辦法驗證,像我買的護眼燈,能不能護眼咱也不知道。
再就是我覺得很多東西的價格和好用程度不成正比,比如我買過兩個點讀筆,兩三百元的反而比四五百元的好用。還有我們家老大常用的筆,一支 30 元,掉地上再撿起來可能就斷水了,正常用消耗也非常快,我一次就買 5 盒,每盒 12 支。
我買東西基本上遵循的還是實用原則,有價值的東西才買,買了就要把功能都利用起來。我們家老二有一個兒童早教機,1000 多塊錢,早上可以當叫醒鬧鍾,還有個熏陶功能,小孩在潛移默化中能有一定的英語輸入,還有讀繪本的功能,已經四五年了還在用。
接下來打算買的東西是智能印表機,我們家的印表機是連接電腦的,現在的印表機更智能,能連接手機。
我也會在看到一些商家的宣傳後忍不住想買某些東西,但我會買回來試試到底是不是好用再決定要不要。最近我看市面上很流行一個宣稱是 " 背書神器 " 的產品,實際上就是個耳返,是那種頭戴式耳機,我看介紹是可以智能降噪,讓小孩專注高效率,還能藍牙跟讀、回放。我也買了一個,200 多塊錢,目前還沒到貨,我打算看一看到底怎樣,好用就留下,不好用退掉。
總體上,小學生裝備多于初中生,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更多,也更容易攀比。實際上孩子如果對電子產品依賴性太大,會失去自主思考能力,要保護視力也不能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很多媽媽買東西是圖個心理安慰,市面上的東西魚龍混雜,還是要擦亮眼睛,理智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