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餃子當年要是參加這檔導演選秀,會被淘汰嗎?,歡迎閲讀。
當年,制片人龍丹妮決定打造《我要拍電影》時立下豪言壯語,要将其打造成《超女》一樣的長壽節目。
就像她在接受采訪時所説的一樣——
" 中國導演太沒有表現機會和平台了,(選秀)對個人來説多了個機會,説白了,他通過選秀赢得粉絲,每人給他一塊錢,電影就拍成了。"
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是芒果在十幾年前給予行業的忠告。
這對于因 2025 春節檔而起死回生的中國電影來説,顯得尤其重要。
作者 | 笑嘻嘻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影評人譚飛做客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解讀觀眾票選出的 " 你最期待的 2025 年國產新片 "TOP 片單。
讀罷片單,我發現了一個細節,文牧野執導的《歡迎來龍餐館》赫然在列。
就我個人來説,還是對文牧野《我不是藥神》當年橫空出世的驚豔感難以忘懷。這讓我想起十幾年前看過的一檔綜藝。
什麼?
文牧野跟綜藝有什麼關系?
你沒看錯,就在正好十五年前,文牧野參加過一檔綜藝。
這檔綜藝,開導演選秀綜藝之先河,算起來是《開拍吧》《導演請指教》的鼻祖。
沒錯,它就是——
《我要拍電影》。
讀罷片名,只能感慨多麼樸素的名字。
事實上,這也跟那個樸素的時代脱不了關系——
21 世紀 10 年代,移動互聯網還未如此發達,4G 網絡、短視頻、AI 更是尚在襁褓之中。
那時候的電影,仍然被學院派門閥子弟們壟斷,普通草根難有話語權。
但《我要拍電影》開創性地降低門檻,其中不少選手則是真的草根素人出身,此前并無電影從業經驗。
無論出身,只是心懷一顆拍電影的夢,就能站上這個舞台。
它的 slogan 更是 "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 "。
相比于如今某些導演綜藝,真可謂是開時代之先河。
更令人感慨的是,這檔綜藝還真的挖掘出了一批在日後功成名就的電影導演。
例如最終選出的冠軍周楠,是北京電影學院 2007 級碩士研究生。
後來,他成為了《大宋少年志 2》《北上》等作品的聯合導演。
亞軍,韓轶,一個脾氣火暴的女孩,同樣是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畢業。
但一開始她就頂着一個顯赫的身份:
著名導演田壯壯的得意弟子。
按照芒果台的尿性,引戰搞對立,炒作造熱點,自然是少不了的。
果然,評委之一的李承鵬就果斷開炮,指責韓轶 " 有什麼師傅就有什麼徒弟 ",将師徒二人一并奚落。
" 現在中國電影太缺少故事了,大多數導演都重視什麼結構畫面,完全不考慮内容。像田壯壯這樣的第五代導演,屬于出門都不帶錢的那種,整天自命清高,不接地氣,最喜歡在電影裏裝神弄鬼!"
這話要是放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必将引爆網絡輿論。
韓轶如今也一直活躍在電影圈,擔任過《中國合夥人》執行導演、《戀愛中的城市》的聯合導演。
至于來自中國台灣的季軍陳奕甫,彼時甚至還沒去上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制作專業讀研究生,才 25 歲。
後來,他拍出了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精品懸疑劇《沉默的真相》,被譽為 " 高開爆走。"
當然,有意思的是,也會有些漏網之魚。
例如,在海選中就慘遭 " 待定 " 的吉林長春小夥文牧野。
彼時,他也只有 25 歲。
在東北一個不知名的三本傳媒院校畢業兩年後,他站上了《我要拍電影》的舞台。
彼時,他謙虛、低調,但是很會抓住評委的心。
海選賽的評委,有 " 台灣電影教母 " 焦雄屏、影評人譚飛、演員邬君梅、編劇顧小白。
文牧野似乎是私下裏不知從哪打聽到評委們喜歡狗狗,他就帶着自己短片《石頭》裏的主角——一條狗來到海選現場。
可以説,年輕時就很會做營銷,很有商業頭腦了。
《石頭》播放完畢,評委們輪番提問。
焦雄屏問文牧野,拍電影對于你來説最重要的是什麼?
文牧野回答:最重要的是讓我覺得生活更好。
其實電影對于我來説是第二位的,我自己的人生才是第一位的。
真正能拍好電影的人,一定是會過生活的人。因為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一定藴藏在豐富生動的生活細節裏。
邬君梅評價,文牧野對情感的處理很細膩。
譚飛又問,你會開拓哪一種類型片的思路?
文牧野答:我想拍偏文藝一些的,但也有商業類型。
但譚飛告訴他,當下國内的市場環境,要麼拍文藝片,要麼拍商業片。
譚飛説:我們也知道你的想法,你想成為有文藝氣質的商業片導演,但在中國這個市場有些時候是站隊了,要麼你就文藝導演,要麼就商業導演,你要走這條路非常難。但我覺得這種前瞻性,我們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只可惜,到最後,文牧野還是遺憾淘汰,沒能站上最終的舞台。
誰能想到,僅 8 年之後,文牧野就憑長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單片斬獲 31 億多票房,一時風頭兩無、聲名大噪呢?
當然,因為商業性不夠而沒能笑到最後的青年導演也有很多。
如今兩奪金雞榮耀、乘風而上、執導《受益人》《孤注一擲》《新生》的青年導演申奧;
執導《贅婿》《與鳳行》《大奉打更人》、在長劇賽道不斷深耕的導演鄧科;
後來寫出《來自星星的你》《愛的迫降》《藍色大海的傳説》等韓國熱門神劇的編劇樸智恩;
代表作《東北老炮兒》系列、《劉老根 3》等網絡視聽節目的李春嘯;
以及後來執導過電影《一路驚喜》《新步步驚心》的宋迪等。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能站上最後的舞台,去拍攝屬于冠軍的賀歲片《我們約會吧》。
但是誰又能説這不是一種勝利呢?
很多曾經立下豪言壯語,發誓自己深愛電影、永不離棄的年輕導演。
到最終只能去拍網劇爛片,在資本的裹挾下混口飯吃。
這都還算好的。
更多的人則是寂寂無聞,黯淡退場,和電影行業徹底揮手告别。
時光荏苒,大浪淘沙。
如今看來,真是令人唏噓感慨。
事實證明——
最後勝出的未必後來就一帆風順,一上來就淘汰出局的也未必就人生無望。
很多時候,我依然會想起文牧野在海選時展示的《石頭》。
那條突然不會撒尿的小狗,那個狠心抛棄它的主人,以及突然之間能夠撒尿的靈氣。
就像譚飛指出的,它刻畫出了人與環境的關系,本質上展示出了文牧野對世界的熱愛。
對電影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熱愛何懼歲月長,人一輩子成功與否,絕不是某檔綜藝、某個人、某件事就能輕易決定的。
你的人生,應該緊緊攥在自己的手掌心裏。
現在想想,憑借《哪吒》系列動畫電影跻身中國電影導演票房榜首的餃子,也是非科班出身,跟《我要拍電影》選手的氣質不謀而合。
如果當年他也參加了這檔導演綜藝,會不會被淘汰呢?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無論有沒有這個如果,認真做作品,真誠待觀眾,都是青年導演們要上的必修課。
多年磨一劍,才能有今天。
當年,制片人龍丹妮決定打造《我要拍電影》時立下豪言壯語,要将其打造成《超女》一樣的長壽節目。
就像她在接受采訪時所説的一樣——
" 中國導演太沒有表現機會和平台了,(選秀)對個人來説多了個機會,説白了,他通過選秀赢得粉絲,每人給他一塊錢,電影就拍成了。"
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是芒果在十幾年前給予行業的忠告。
這對于因 2025 春節檔而起死回生的中國電影來説,顯得尤其重要。
出品人 | 總編輯 :譚飛
執行主編 :羅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