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去美元化”對美國意味着什麼?小摩:失去應對經濟危機關鍵工具,歡迎閲讀。
财聯社 9 月 6 日訊(編輯 卞純)今年以來,全球掀起了 " 去美元化 " 大潮。在摩根大通看來,對美國而言," 去美元化 " 的最大風險不是其他國家的貨币,而是美國可能會失去應對經濟危機的關鍵工具。
以馬爾科 · 科拉諾維奇(Marko Kolanovic)為首的摩根大通策略師在周二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去美元化 " 風險不太可能意味着新興大國會突然停止使用美元或用另一種貨币取代美元。
他們解釋稱,相反,西方經濟體面臨的關鍵 " 去美元化 " 風險主要與通脹及債務負擔有關。
摩根大通指出,從歷史上看,通過與全球南部和東部國家進行貿易輸入通縮;外包利潤較低的經濟部門,将貿易順差轉化為美元資產;以及國内能源獨立(美國頁岩油增長)是美元霸權的關鍵要素。
" 輸入型通縮和債務需求使得西方央行能夠通過貨币和财政措施的結合,成功地應對近年來的每一次經濟危機。" 該行表示。
但策略師警告稱,在能源價格上漲之際,随着全球經濟體相互脱鈎或陷入徹底衝突,這些應對危機的措施将面臨風險,可能引發西方的通脹和債務螺旋式上升。
他們補充稱,惠譽最近将美國信用評級從 AAA 下調至 AA,提醒人們存在出現這種情況的風險,即使這種風險很低。
分析師還指出,環境因素放大了這一風險,制造業、大宗商品生產等碳密集型產業被外包給其他國家,這也導致西方工業相當脆弱,容易受到通脹衝擊。
報告稱,事實上,西方在過去一年裏無法為烏克蘭生產足夠的天然氣、廉價食品或軍火就是例子。
在上周四的另一份報告中,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去美元化的迹象已經扎根。看看石油市場,這種大宗商品越來越多地以非美貨币進行交易。
摩根大通預計會出現 " 邊際去美元化 ",但預計步伐不會很快,原因在于美元在龐大的全球金融生态系統中仍被廣泛使用。
就在上述報告發布之際,全球 " 去美元化 " 仍在持續。當地時間周一,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索契進行了會晤,雙方提議在兩國貿易中提高本币結算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