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焦慮的美國财長 起飛的中國“新三樣”,歡迎閲讀。
3 月 26 日上午," 唐鴻輪 " 号大型滾裝船正緩緩駛出深圳港小漠港區,啓程前往遠在南半球的巴西維多利亞港。這艘貨輪上裝載着整整 3258 輛新能源汽車。
圖源:深圳港口協會
面對遠去的貨輪,中國電動汽車制造者們不敢多做停留,因為他們手頭上還有一大批訂單,而小漠港距離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僅僅只有 5 分鍾車程。
兩個多月前的 1 月 16 日,搭載 5000 多台新能源車的比亞迪 " 開拓者 1 号 " 同樣從小漠港啓航,而這艘貨輪的目的地是荷蘭符利辛根港和德國不來梅港。
圖源:香港商報
這一幕,也被美國人看在眼裏。美國财長耶倫在踏上訪華之旅前,用一種怪誕的語調表達了她對中國電動汽車的 " 關注 "。
耶倫們在害怕什麼?
搭載着 3258 輛新能源汽車的 " 唐鴻輪 " 号還在航行途中,3 月 27 日,焦慮的耶倫就在佐治亞州的一場演説中為此次訪華做鋪墊,明确提出對中國新行業 " 產能過剩 ",以及輸出 " 廉價產品 " 損害他國經濟的擔憂。就在 4 月 3 日啓程訪華前夕,耶倫再次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提出警告。這次,她直接點名中國外貿 " 新三樣 " 產業——光伏產品、電動汽車、锂電池,并指中國在這些領網域提供大規模投資造成產能過剩。
圖源:路透社
耶倫批評中國電動汽車的理由是 " 產能過剩 ",但是一個月前,她的同僚們卻是另一番説辭。3 月 1 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聲稱,中國電動汽車會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 " 武器化 "。更早的 2 月份,美國總統拜登曾聲稱這些中國造汽車的網聯作業系統,會收集有關美國公民和基礎設施的 " 敏感數據 ",并将這些信息傳回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 " 威脅 "。
美商務部長:中國電動汽車像裝了輪子的蘋果手機 網友笑了
美政客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理由荒謬且無法口徑一致,但是他們打壓的決心看來不小。面對美方的無端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汽車在全球廣受歡迎,靠的不是所謂 " 不公平做法 ",而是在激烈市場競争中形成的技術創新和過硬品質。中國始終向全球汽車企業敞開大門,美國車企一直充分享受中國大市場的紅利。反倒是美方大搞貿易保護主義,設定歧視性補貼政策等障礙,嚴重阻礙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只會阻礙美國汽車產業發展。
毛寧説提到的 " 美方大搞貿易保護主義,設定歧視性補貼政策等障礙 ",指的就是拜登政府在 2022 年通過了一個《通脹削減法案》,規定為購買在北美組裝的新電動車和二手電動車的家庭提供税收抵免。雖然美方聲稱該法案旨在緩解通脹、削減赤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此舉意在鼓勵本國及海外企業将生產基地轉移到美國本土,其本質是損害歐洲工業、為美國企業争取競争優勢,這一舉動引發了韓國與歐盟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
美國政府用貿易壁壘成功扶持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美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Model Y 和 Model 3 高性能版可享受 7500 美元的全額補貼,而其他車型則享受一半的優惠,即 3750 美元。時過境遷,面對物美價廉的中國電動汽車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具有競争力的衝擊,一向崇尚 " 實力至上 " 的山姆大叔,竟然撒潑扯皮起來。
即使西方尤其是美國高舉貿易大棒,中國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刮起一股旋風:比亞迪 ATTO 3 被英國新聞公司評選為英國 2023 年度最佳電動汽車,歐拉好貓在泰國羅勇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正式下線,長城汽車阿曼經銷網絡正式投入運營,吉利旗下幾何 E 車型成為盧旺達消費者的性價比之選。
連一向與拜登政府唱反調的特斯拉老板馬斯克都不得不承認,假如沒有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中國電動車企足以把絕大多數世界競争對手 " 摧毀 "。馬斯克的擔憂也并非杞人憂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 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成績單:全年新能源汽車出口超 120 萬輛,同比增長超過 77%。
2023 年最後一季度,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比亞迪以超 52 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銷售量打敗特斯拉(48.45 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純電動汽車制造商。業界人士分析稱:" 全球每賣出 4 輛新能源汽車,就有 1 輛比亞迪。" 面對這一數據,馬斯克的回應也頗值得玩味:" 我們又不是一家汽車公司,我們是搞人工智能加機器人的。"
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日本 2023 年全年汽車出口量約為 430 萬輛,這意味着,2023 年中國的汽車出口量已經超越日本,正式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曾幾何時,中國的公路上跑着都是德系、日系、美系和英系的汽車,國產品牌屈指可數。而如今,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青睐國產電動汽車品牌,高性價比和高技術含量這兩大優勢,不僅吸引着中國消費者紛紛下單,同時也吸引着世界各國民眾的目光。根據泰國汽車協會的統計,2023 年中國品牌在泰國純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高達七成至八成。
泰國近些年迎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投資生產新能源汽車,2023 年宣布在泰國建廠的中國車企有長安汽車、上汽、比亞迪、哪吒等,規劃總投資額超過 100 億元。在中東,以比亞迪為例,該品牌在阿聯酋推出 ATTO 3 車型。" 迪拜夏天驕陽似火、酷熱難耐,40 多攝氏度的氣温幾乎要把大地熔化,這對汽車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很大的考驗。ATTO 3 通過了高温測試。" 在非洲,中國制造的新能源汽車進入多國市場後,助力減少碳排放、降低污染、實現綠色出行,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 新三樣 " 成功拉動中國對外貿易增長
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加速,最顯著的效應是帶動了與之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出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 年,新能源汽車、锂離子蓄電池和光伏產品作為外貿出口 " 新三樣 " 產品,合計出口 1.06 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 29.9%。
圖源:央視網
寧德時代、中創新航、遠景動力、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億緯锂能等動力電池企業均在近年來公布了海外投資計劃,搶灘國際市場特别是歐洲市場。在海外建設工廠和配套產業鏈,已成為锂電行業的新趨勢。作為以生產便攜式儲能產品為主的梵智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今年在越南設立分廠,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持續服務到北美以及歐洲客户群體。此外,梵智達科技還分别設立了南非分公司以及北美分公司,在分公司派駐強大的專業技術隊伍,來滿足當地的用電需求。2024 年第一季度,梵智達科技業績同比增長了 30%。
中國在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非常高,以光伏晶體晶片為例,中國企業占全球市場份額的 90%,TCL 中環則是國内硅片龍頭之一。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該公司單晶總產能提升至 140 GW,硅片外銷市場市占率全球第一。
中國 " 新三樣 " 不是洪水猛獸 美政客需要擺正姿态
中國 " 新三樣 " 產品在全球多國受到追捧,卻無法進入美西方一些國家的市場。據美媒報道,美國政府和聯邦國會正在采取對策,以阻止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流入美國國内。國會的方案之一是征收超過 100% 的税率,包括中國廠商奇瑞、MG 在墨西哥生產的電動車也在射程範圍内。
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影響力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美國官員擔心,即使有強大的貿易壁壘,也可能無法長期阻止它們進入美國市場、保護美國制造商。他們指出,中國政府為支持電動汽車供應鏈投入了大量補貼,使中國制造商能以極低的價格銷售產品。拜登在去年 11 月向汽車工會工人表示:" 中國試圖通過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主導電動汽車市場,但我不會讓他們得逞。"
美國政客還擔心領先全球的中國技術讓超級大國會失去全球霸主的地位。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和相關礦物的供應鏈上占據主導地位,美國汽車創新聯盟的負責人約翰 · 博澤拉指出,為了達到拜登政府的減排目标,美國汽車制造商包括福特和通用汽車不得不依賴這些供應鏈。博澤拉還説,中國在電動汽車行業領先了 10 到 15 年。
博澤拉提到的美國國汽車制造商依賴中國供應鏈,何嘗不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所説" 中國始終向全球汽車企業敞開大門,美國車企一直充分享受中國大市場的紅利 "這句話的最好例證。今年 3 月,通用汽車正在與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進行談判,以獲得後者磷酸鐵锂(LFP)電池技術的授權。在該計劃下,雙方可能在北美新建一家電池合資工廠,生產磷酸鐵锂電池,新工廠可能位于美國或墨西哥。去年 2 月,福特官宣與寧德時代一同在美國密歇根州馬歇爾市附近修建一家電池工廠,該工廠将采用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為福特的電動汽車提供動力支持。同時,寧德時代還将幫助福特汽車優化電池生產工藝,提升產能和效率,以滿足福特汽車對高品質電池的需求。
中國 " 新三樣 " 特别是電動汽車當然不是一些美西方政客眼中的洪水猛獸。相反,中國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產業的崛起,與美國拜登政府致力于 2050 年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标,不斷深化新能源戰略不謀而合。
2021 年,拜登推動國會兩院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向能源領網域投資約 620 億美元。2022 年,美國能源部宣布新設兩名副部長,以便加速全國範圍内的清潔基礎設施建設,目标是在 2035 年前實現美國的無碳電力,到 2050 年實現零排放經濟。
中國 " 新三樣 " 產品不僅跟緊全球新能源發展步伐,而且能夠實實在在給當地國家和地區帶來利好。以比亞迪在巴西建廠為例,基地綜合體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投產,預計将為當地創造超 5000 個就業崗位。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兼比亞迪美洲地區總裁李柯表示:" 在巴西打造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是比亞迪在美洲市場發展的重要裏程碑,這将有助于加速新能源汽車在當地的普及,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比亞迪在巴西 " 砸下重金 " 建廠招工的消息不胫而走,越南、印度、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國都力邀比亞迪在當地建廠。
比亞迪產的 VEMO 出租車在拉美地區受到歡迎。
面對擁有近百年汽車工業歷史以及市場偏好不斷變化的墨西哥市場,國產電動車企江淮汽車攜手墨西哥拉丁美洲巨人汽車公司 ( GML ) ,将江淮汽車推向墨西哥市場。GML 首席執行官埃利亞斯 · 馬斯理認為,江淮汽車對墨西哥的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創造了超過 1000 個直接就業崗位,超過 5000 個間接就業崗位。此外,經銷商還在全國範圍内進行投資。
在歐盟實施 " 去風險 " 戰略以及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的背景下,匈牙利致力于打造全球锂電池生產者的形象,吸引了眾多電池企業在其境内設立工廠。來自中國福建的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立的電池廠用地面積約 221 萬平方米,将建設 100GWh 動力電池系統生產線,預計創造 9000 個工作崗位,成為匈牙利境内迄今為止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廠。
挪威 BI 商學院教授卡爾 · 費認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過去數年大力降低成本,這實際上是有利于歐洲等地推動實現碳中和及綠色轉型的。挪威雖然是一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但它早在 1970 年代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扶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挪威現在是世界上購買新電動汽車的人比例最高的國家,挪威售出的新車中有 80% 以上是電動汽車。比亞迪等國產電動汽車品牌已經成功打入了該國市場。
要合作還是要打壓 耶倫和同僚們需要權衡利弊
習近平主席 2 日與拜登通電話時所指出的:" 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這不是‘去風險’,而是制造風險。"
同中國攜手發展 " 新三樣 " 產品,與拜登政府增加就業、實現低碳排放和實現制造業產業更新的目标并不相悖。中國将尋求避免美國對新三樣產業出台懲罰性政策,美國方面則會對中國表明立場。美國最終會否推出相關的貿易壁壘措施仍有待觀察,耶倫此訪最大的意義在于重申中美将維持高層之間的交流。
在中國南部呆了幾天,享受到中國美食,親眼目睹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态勢的耶倫,也需要冷靜思考中國人在提升國力的決心,合作還是對抗,并不難作答。特斯拉曾經在中國刮起電動車旋風,國人欣然接受,如今比亞迪、小鵬、理想、蔚來的崛起卻讓美國人惶恐起來,心态崩了。
作者丨楊穎,深圳衞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