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廣州一男孩在家中做實驗疑似引發爆炸,街道最新回應,歡迎閲讀。
4 月 6 日,有市民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廣州荔灣富力廣場小區居民樓疑似學生做化學實驗引起爆炸。
4 月 7 日,富力廣場小區所屬的逢源街道回應,4 月 6 日 13 時許,逢源街道轄内中山八路富力廣場有一名人員疑似在家中開展化學實驗時受傷。
接到消息後,逢源街道主要領導、值班領導幹部及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協助有關部門進行處置,據家屬現場反饋該人員正在進行化學實驗,目前具體情況有關部門還在調查中,傷情還在等待醫療機構反饋。
目前,逢源街道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做好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同時做好家屬安撫,發動轄區社會力量、幹部進行募捐。
新聞回顧
" 整棟樓震了一下 "!
廣州一男孩在家做實驗引發爆炸
4 月 6 日
廣州市荔灣區富力廣場小區被曝
" 一男孩在家進行化學實驗
引發爆炸并受傷 "
引發關注
同日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經初步了解
确為一小孩在家中做實驗引發爆炸
記者從廣州市荔灣中心醫院了解到
院方收治一名 15 歲傷者
其因在家中做實驗引發爆炸導致燒傷
眼睛、腹部傷勢較重
目前已脱離生命危險
涉事小區現場畫面
時評
男孩在家做實驗引發爆炸,
鼓勵孩子探索也要重視安全教育
據報道,4 月 6 日,廣州市某小區被曝 " 一男孩在家進行化學實驗引發爆炸并受傷 ",有網友稱事發樓棟 " 整棟樓震了一下 ",引發關注。同日,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媒體記者,經初步了解确為一小孩在家中做實驗引發爆炸。媒體記者從相關醫院了解到,傷者因爆炸導致燒傷,眼睛、腹部傷勢較重,目前已脱離生命危險。
對于這起因做化學實驗而引發的事故,有網友為這名男孩的探索精神點贊,肯定他具有科學探究精神;也有網友質疑在家做化學實驗太不安全,家長沒有盡到監護責任。這其實涉及了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的兩個方面——既要激發、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和責任教育,教育他們學會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實驗。這也是科學教育的應有之義。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 " 雙減 ",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在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開展培訓,其目的就是要把這些時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其中,就包括做好科學教育的 " 加法 "。除了學校要加強科學教育之外,家庭和社會也要為學生提供動手進行科學實驗的機會。
這名 15 歲的男孩在家做化學實驗發生事故,有諸多問題待解。諸如:他做的是什麼實驗?做實驗用的是什麼器材、試劑,它們從何而來?他做實驗的時候,是一個人偷偷在家搗鼓,還是有家長在場?從媒體報道的信息看,實驗事故引發的爆炸威力不小,好在他沒有生命危險,也沒有造成大樓損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回答這些問題,有助于從這起事故中吸取教訓,讓全社會進一步重視對學生開展科學實驗進行相關安全教育。特别是,老師和家長要明确告訴學生,做科學實驗和科學探究必須用科學的方法,要嚴格遵守實驗規範、步驟,并且做好實驗的安全保障,不能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環境中做實驗。安全第一,這也是學校和家庭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基本教育。
從這名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青少年身上具有的強烈的求知欲和科學探索興趣。但也要意識到,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科學教育還有 " 短板 " 需要補上。
一是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 " 短板 "。進行科學探究需要有冒險精神,但不能把冒險精神與不顧安全隐患混為一談。當前,有一些自媒體博主也在教學生做實驗,有的學生就按自媒體博主的 " 指導 ",網購實驗儀器、試劑做實驗。但有的自媒體博主的指導并不科學,學生購買的儀器、試劑也不合格。而且,有的實驗必須在嚴格的實驗環境中才能做,不能在家裏、居民區裏随意做。但學生并不了解這些,貿然做實驗就可能闖禍或發生事故。
二是校外缺乏進行科學實驗的場所和專業的指導老師。學生在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裏做科學實驗,如果缺乏校外适合的場所,就面臨 " 無處可去 ",從而只有在家裏做。但家裏往往并不是适合做實驗的環境。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科學教育,就需要社區和校外公益機構為學生提供做科學實驗的場所,如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館、少年宮等,或者開辟一些适合做科學實驗的空間,并招募志願者指導學生開展科創活動。這樣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保護和激發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來源 | 羊城晚報綜合自羊城晚報、南方 . 都市報、極目 . 新聞
部分文字 | 記者 馬思泳
編輯 | 艾渝
校對 | 謝志忠
審籤 | 謝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