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曾絕地求生,紅杉四度加碼的獨角獸啓動IPO,歡迎閲讀。
重回聚光燈下。
文丨直通 IPO ID:zhitongIPO
作者丨孫媛
百度系,又添一個 IPO。
2 月 17 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 YIMUTIAN INC. ( 一畝田集團 ) 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一畝田集團拟發行不超過 196169769 股普通股并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來源:中國證監會
根據公司官網顯示,一畝田集團成立于 2011 年,總部位于北京,是中國領先農業產業互聯網企業,致力于以數字技術推動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公司以搭建農產品 B2B 數字化產銷服務平台開始,逐步發展成為覆蓋種植、批發、流通等農業全產業鏈的綜合性數字集團企業。
而作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及食品 B2B 流通數字服務平台之一,一畝田曾是不折不扣的百度系明星創企。
在創辦了農產品交易平台 " 一畝田 " 之前,創始人兼 CEO 鄧錦宏曾兩度進入百度,而百度系的創業者身份加之彼時 O2O 的移動互聯網風潮,更是讓一畝田在 2013 年至 2022 年間融資 6 輪,獲紅杉中國 4 輪加碼,背後站着光信資本、雲鋒基金、真格基金、華創資本等知名 VC。
如今,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風投寵兒,又計劃叩開二級市場的大門。
曾絕地求生的獨角獸
而一畝田的故事,可分為上下半場來看。
在上半場,一畝田走向獨角獸的前 4 年,可謂風光無兩。
鄧錦宏于 1985 年生于廣東雷州半島,随後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專業,2009 年進入百度後,參與了一個鄉村信息化項目。通過這個項目,他加深了對中國農村的了解,萌生了農村創業的想法。
兩年後,即 2011 年,鄧錦宏決定離開百度,揣着 50 萬元積蓄,創辦了農產品交易平台 " 一畝田 "。
當時農户最迫切的需求是行情信息:產地農户沒法知道其它地方農產品價格和銷售渠道。
鄧錦宏有產品經驗,幹脆把各涉農官方網站、論壇的農產品供需信息抓取過來,做了一個類似于 " 去哪兒 " 的比價工具,然後在各種 QQ 群推廣,很快有了流量。
鄧錦宏背靠百度聯盟,一個點擊賺取 4 毛收入,月入 10 萬元。2011 年年底,一畝田就已實現盈利。
此後兩年半時間裏,鄧錦宏每年有 100 萬元 -200 萬元的收入,但是鄧錦宏的追求不止于此。
2013 年 9 月,他通過後台數據發現,一畝田 30% 的流量來自于手機,就開始嘗試用移動的方式做農產品買賣。彼時,資本迫切希望在各個細分領網域投到下一個滴滴美團。
年底,一畝田就得到了紅杉中國 1500 萬美元的 A 輪投資。
2014 年 5 月,一畝田手機版(APP)上線,标志着公司在移動互聯網領網域的布局開始 。2 個月後,光信資本、雲鋒基金攜手老股東紅杉中國帶着 2000 萬美元投了 B 輪。
那時候,互聯網和農業電商領網域資本火熱,在當時的價值模式下,只要通過地推和補貼,快速做大用户規模和 GMV(交易額),後續的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地 " 輸血 "。
一畝田也不例外,它組建龐大的地推團隊,開始嘗試介入線下交易,以 GMV 為指标,手把手教農產品賣家和買家下載和使用一畝田的 App。
也正是這一步,讓一畝田從高光中跌落。
在資本的催熟下,到 2015 年春節後,一畝田從只有 250 多人到 2015 年 5 月擴充到近 3000 人。彼時,據鄧錦宏跟創業家 &i 黑馬确認,一畝田的估值被投資機構追高到 10 億美元。
然而,無論是管理半年擴張到 3000 人的團隊,還是通過瘋狂地推和補貼來實現農產品在線交易撮合,都讓鄧錦宏和當時的一畝田 " 超負荷 "。
2015 年 8 月,突然被曝 " 刷單 ",讓一畝田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當中。
在《新京報》曾專門對一畝田平台上的用户 " 刷單 " 問題進行過調查文章中,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一畝田業務員給農產品商販開出了誘人的賬户流水補貼," 早期 50 萬流水,可以返利 1000 元 ",後來 200 元封頂。
一時間,輿論讨伐、投資人不滿,一畝田只能裁員瘦身。
然而鳳凰涅槃,此輪危機是警鍾,在鄧錦宏看來,更是時代磨練的機會。
鄧錦宏當機立斷,一畝田砍掉了線下交易業務,回到更擅長的信息服務,幫助農產品從產地賣出來,推出全新聚焦信息撮合的 APP,首要目标是用户積累。
2016 年,在用户數量迅速達到 100 萬之時,鄧錦宏便開始探索商業化,并于年底完成了由易貿控股領投,紅杉中國、雲鋒基金、真格基金跟投 C 輪融資,随後在 2017 年 1 月底注冊用户數達到 370 萬。
可見,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調整,一畝田重回高速增長的軌道。
VC 加持與業務提升成正循環,農產品 B2B 巨頭征戰二級市場
行至下半場,一畝田不斷優化自身業務以及技術更新。
截至目前,一畝田旗下已經構築了一畝田 APP 數字平台、豆牛智慧代賣、沃眾田數字規模化種植基地、區網域產業服務四大業務板塊,并構建起了龐大而高效的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服務創新模式。
其中,一畝田 APP 數字平台是其核心業務板塊,也是全國最大的農產品 B2B 流通數字服務平台。
目前平台采供 B 端用户超過 5600 萬,全年可售賣農產品品類超過 1.5 萬,包括瓜果蔬菜、農資農機、禽畜肉蛋、堅果幹果等各類農產品及相關生產資料。
除了強大的線上平台,一畝田還建立了完善的線下服務網絡。
2018 年,一畝田推出的豆牛代賣平台,為全國的產地貨主建立直通批發市場的賣貨渠道。
同年,基于所掌握的數據,一畝田還推出大數據服務,主要面向地方政府,提供農產品供需關系變化、采購渠道區網域變化等數據。
依托全國一二級批發市場渠道,一畝田已建立產地直通批發市場的智慧化代賣服務網絡,覆蓋全國 65 個城市的近 110 個一二級市場,可銷售 200 多種農產品,是土豆、柑橘、辣椒、油菜、西紅柿等多個品類全國最大的批發銷售服務商。
通過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一畝田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有效解決了農產品 " 賣貨難 " 的問題,推動了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
近兩年開始,平台還進一步開始數字化規模種植業務和開展區網域產品服務。
2022 年開始,一畝田在全國啓動 " 沃眾田 " 項目,聯合各省市農業產業主體、村集體等,共同建設高标準數字規模化示範基地,以產業流通大數據為指引,通過 " 新品種、新技術、新渠道 " 的引入,以數字技術與生產種植的緊密結合,推動農業供給側的轉型發展,目前在華南地區種植數千畝馬鈴薯。
其區網域產品服務更是以數字技術持續助力鄉村產業更新,打造區網域品牌。
目前已服務徐聞菠蘿、廉江紅橙、茂名荔枝、清遠麻竹筍、南寧火龍果、恒山黃芪、富錦大米、撫遠冷水魚、烏什核桃等全國近百個農業主產區,全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發展。
此外,公司還開發了全國首款基于大模型技術的農業 AI 對話機器人—小田,助力農業智能化發展 。
而一畝田業務奔跑的同時,資本助力不容小觑。
2018 年至 2022 年,一畝田合計又完成 3 輪融資,其中 2019 年的數億元 C 輪系列融資,由易果集團、華創資本領投,紅杉資本等老股東跟投,此輪融資就是用于夯實線上業務,探索線下線上結合的產業鏈深度服務。
再到 2022 年德州财金集團投資的戰略融資,則更是為雙方共同成立中國鄉村振興兼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全面開啓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培養、預制菜產業發展等領網域合作。在 2021 年底,一畝田就進入預制菜賽道。
至此,資本助力可謂跟業務發展形成了正向循環。
也讓一畝田以 " 讓每一畝田更有價值 " 為使命,在數字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向着成為 " 享譽全球的世界級農業科技公司 " 不斷邁進。
不過,通過證監會上市備案還只是這家獨角獸赴美 IPO 的第一步。
在征戰二級市場的路上,一畝田仍需要更多數據來講好用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互聯網故事。
(首圖來源: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