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第二:北上深杭廣占六成多,歡迎閲讀。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實習生王嘉琪 北京報道
今年," 支持獨角獸企業 " 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近日,第二屆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在北京舉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獨角獸數量在全國占比超六成,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集成電路領網域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分列前三。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工信部将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獨角獸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檔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推動資金、技術、人才、數據等向企業加速集聚,營造獨角獸企業培育壯大的良好生态。
北京獨占鳌頭
目前,工信部已經建立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 小巨人 " 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全鏈條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過 49 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 14 萬家," 小巨人 " 企業近 15000 家。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占全球近三成。
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聯盟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 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 409 家,分布覆蓋 57 個城市,北上深杭廣集聚超六成,北京以 115 家居全國首位,上海 65 家、深圳 35 家、杭州 24 家、廣州 23 家。此外,有 11 個城市獨角獸企業數量在 5 家及以上,蘇州(17 家)、合肥(10 家)、長沙(9 家)、青島(9 家)、重慶(8 家)、南京(7 家)、無錫(7 家)、成都(6 家)、天津(6 家)、武漢(5 家)和香港(5 家)。
北京市政府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底,北京獨角獸企業共 115 家,估值 5949 億美元,數量和估值都居全國第一,連續四年超過百家,已經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的重要孕育地和集聚地。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繼續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尤其是營造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加強對獨角獸企業的支持服務,與各類金融機構和其他服務機構一起助力獨角獸企業的發展。
除了獨占鳌頭的北京以外,坐擁 " 六小龍 " 的杭州也是今年最炙手可熱的城市之一。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勵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人才促進產業的發展是杭州未來科技城一以貫之的發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終抱有一種容錯的姿态,讓初創期的人才在這裏盡情成長。
" 對于未來產業和獨角獸企業的招引不能是簡單地抄作業,需要因地制宜,否則可能會導致未來的產業供給超過實際需求。"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我國獨角獸企業的潛力沒有完全釋放,完全有潛力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關鍵的問題是要根據國情,通過創新的辦法,產生第四類機構。
" 第四類機構就是廣義的準政府的機構和工作人員,由他們來組成市場培育機構。這些機構可以配置一些國有基金,讓他們去進行被動的、少量的投資。未來如果這家企業發展好了,能夠上市,或者成為獨角獸,那麼這類市場培育機構的業績也就提高了。" 李稻葵説。
新興領網域獨角獸需要更多耐心資本
目前,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軟體等領網域的獨角獸企業成長迅猛,近 1/3 的獨角獸企業來自以大模型、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領網域,帶動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領網域的獨角獸企業不斷湧現,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生力軍。
從 2024 年投資熱門領網域及大額投資走向看,集成電路、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具身智能)等領網域有望成為獨角獸企業的新晉賽道。具身智能獨角獸企業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智譜 AI,新能源汽車獨角獸企業葦渡科技,集成電路獨角獸企業瀚博半導體均于 2024 年年内完成多輪融資。
《報告》也顯示,409 家獨角獸企業分布于 12 個領網域,其中人工智能企業資本關注度最高。從估值來看,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集成電路領網域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分列前三,分别為 4612 億美元、2039 億美元、1925 億美元;人工智能、電子商務、新能源智能汽車領網域獨角獸企業的平均估值分列前三,分别為 75.61 億美元、61.85 億美元、54.31 億美元。
不過,這些新興領網域的獨角獸企業并不是一帆風順。近日,估值近 200 億元的人形機器人領網域獨角獸企業達闼機器人被曝正陷入危機,過去一年陸續出現欠薪、裁員現象。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近期表示,看不到 " 具身智能 " 或人形機器人企業的商業化潛力,金沙江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
眾多獨角獸企業的起起伏伏,也在另一層面展現出堅持 " 長期主義 " 的耐心資本的珍貴。
李稻葵表示,絕大部分的新興企業,尤其是即将成為獨角獸的企業,資金往往非常短缺,完全靠自己盈利滾動發展的獨角獸企業很少,其可持續發展需要耐心資本。
" 過去這兩三年耐心資本在不同場合不斷被提及,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從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球化進程,向以科技創新作為關鍵驅動力來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模式快速變化。" 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指出,當前由于我們進入了一個更加前沿、原創、颠覆性的創新發展階段,把一個前瞻的原創技術從實驗室、學校、科研院所帶入市場,完成從產品到商品的轉化,引領整個行業躍遷和產業鏈的變化,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推動它成長的資本只能是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
" 耐心資本在培育被投企業上需要更加有耐心,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思想準備,做好長期不上市的準備,才能夠真正有厚積薄發的本質性突破。" 李稻葵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