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上半年中小基金權益業績霸榜前十,27.77萬億公募迎變局,各家如何應對?,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金子莘
2023 年行程過半,公募基金半年成績單也随之揭曉。上半年市場分化明顯,人工智能、AI、遊戲、" 中特估 " 等賽道表現亮眼,部分行業下跌明顯。數據顯示,上半年權益類獲正收益的基金公司有 66 家,占比 45.52%。值得關注的是,2023 年上半年中小基金公司的業績表現亮眼,權益類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規模均不大。
華潤元大、國新國證、長安基金分别位列業績前三,上半年權益收益率分别為 28.62%、26.42% 及 16.27%。天治基金、申萬宏源證券、中金基金、先鋒基金、興銀基金、金信基金及凱石基金分别位列收益榜前十。從上半年收益前十的基金公司規模來看,僅有中金基金和興銀基金規模相對領先(規模以 2023 年一季度末統計),分别為 914.71 億元和 752.18 億元,而規模最小的凱石基金合計規模僅有 2.69 億元。
上半年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業績開始嶄露頭角,行業降費的消息對以權益投資為主的基金公司将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基金公司整體花費較高的投研端以及渠道端。
圖片來源:圖蟲
中小基金正積極布局權益
基金業績需要拉長來看,但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正積極布局權益,且不少公司也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淳厚基金位列本次 2023 年上半年收益榜第 11 位,這家成立于 2018 年 11 月的基金公司目前規模穩步提升,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已達到 321.29 億元,目前有 8 名基金經理,產品數量達 26 只。
海通證券 2023 年 7 月 2 日發布的近三年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榜單,在 138 家可比公司中,淳厚基金排名第 9。淳厚基金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市場相對極致分化的上半年,淳厚基金始終貫穿均衡分散配置的投資理念,不追逐熱點、不押注單一賽道,追求長期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談及今年數字經濟熱潮,淳厚基金指出,面對主題投資标的時,更多以產業發展視角判斷标的所處生命周期,對其中優質公司長期研究、跟蹤以及理性配置;同時,兼顧大消費類白馬股,以兩手抓的方式力争實現組合 " 确定性、可能性、時效性 " 三者均衡。
與淳厚基金同樣為個人系公募的金信基金也在 2023 年上半年取得不錯的回報表現,斬獲 9.03% 的正回報。海通證券最新發布的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榜單中,金信基金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近五年權益產品收益率排名 35/116,近三年權益產品收益率排名 17/138,近一年權益產品收益率排名 17/165。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金信基金規模為 81.39 億元。
對于各時長均亮眼的業績表現,金信基金總經理殷克勝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金信基金最重要的一點是建立 " 團隊與個人共赢 " 的企業文化。他指出,金信基金一直致力于為優秀投研人員創造更好的工作氛圍和成長條件,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創新能力——鼓勵投資方向多樣性,鼓勵合作與共享,鼓勵個人與團隊分享創新思想,給予有能力的人發揮所長的空間。殷克勝認為,投資行業是由創新驅動的,個人與團隊只有持續交流,保持投資的時代感才能取得業績。
作為公募基金行業的老兵,他還表示,長期來看,決定投資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發掘順應時代發展,并與時代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的行業,在這些時代趨勢造就的優勢行業中甄别優質公司是金信基金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維持投資業績的底層驅動因子。
談及今年上半年中小基金公司業績表現突出的現象,一位渠道銷售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小基金公司產品總數較少,產品業績變化對基金公司業績影響很大,通常不到百億的基金公司整體業績波動都比較大,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體量大的頭部基金公司業績通常較為平穩,尤其是半年或一年的短期業績很難有突出表現,半年期業績還是建議大家作為一個參考指标來看。"
公募基金降費 倒逼投研力量精準布局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官方數據,目前公募基金規模已經達到 27.77 萬億,基金產品數量已經過萬,達 10890 只,基金管理人數量也不斷增多。個人系公募基金、純外資公募等相對小眾的公募基金類型均逐步完善,在更看重投研能力及管理水平的主動權益領網域,各家基金公司也正發力布局,但此次行業降費或讓各家基金公司更精準布局投研力量。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首批 20 家頭部公募基金公司的降費產品以管理費高于 1.2% 的權益類產品及少量其他管理費偏高的基金產品為主。
此次證監會公布的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工作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規定:堅持以固定費率產品為主,推出更多浮動費率產品,分别是與基金規模挂鈎、與基金業績挂鈎兩類;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降低公募基金證券交易傭金費率,相關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關法規,預計将于 2023 年底前完成;規範公募基金銷售環節收費,預計于 2024 年底前完成;完善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披露機制。
一位買方研究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目前基金公司收入多數來自基金管理費,基金公司整體花費也多用在投研端以及渠道端。尤其是重點布局權益產品的基金公司投研方面的花費較大,公募基金整體降費之後可能會帶來基金公司投研的變化,以目前的情況估計,一些規模非常小的基金公司估計受影響更大。"
淳厚基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投研團隊布局相對完善,始終保持對全賽道的關注。投資體系堅持行業均衡、收益來源均衡以及攻守均衡。高度重視投資組合的 " 高魯棒性 ",旨在提升投資組合的強壯性、反脆弱性,構建具有較高容錯能力的投資組合,更為關鍵的是,不為短期排名博弈市場風格,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提升持有人的投資體驗。
今年上半年同樣進入收益榜前十的天治基金在投研方面也有自己的突破路徑,天治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許家涵表示," 和大公司相比,我們人員有限,但通過合理安排也能達到 1+1>2 的效果。" 他指出,目前天治倡導的投研體系致力于打造小而美的 " 精品超市 ",為完成這個目标,天治基金的解決方式是守正出奇。
許家涵認為,守正方面,要在現有條件下發揮出最大能效。目前天治基金有 5 位基金經理、10 餘位研究員,人數并不多,但研究員可在賣方團隊全方位、多角度研究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傳遞給基金經理,以做到大概率跟住市場。其次,出奇方面,天治基金的投研特色是預期差研究,這種研究方式的準确性是能否超越并領先市場的根本。
未來,天治基金研究團隊期望通過所覆蓋行業的預期差研究,發現機會、提示風險,與同業形成差異化發展。此外,在一些困境反轉的行業,預期差較大,如果研究夠深入,提前作出準确研判,就能發現 " 朦胧的确定性 ",挖掘前瞻性投資機會。
面對降費政策下公募基金将如何适應政策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課題,中金公司在《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二):產業影響與解決方案》給出了建議,應該展望多元營收空間。中金認為,資產管理機構的潛在多元營收空間包括:向下遊财富管理市場拓展:向上遊資產創設、公司運營等環節拓展另類資產管理業務;向產業鏈外輻射,例如派生金融科技等服務性收入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