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熱搜第一,微信官方緊急致歉,歡迎閲讀。
今天,微信因為私密朋友圈被吐槽有 bug,在熱搜第一挂了半天。
剛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人都跟狐妹一樣汗流浃背了,心跳都漏了幾拍,發的私密内容不會被看到吧?
" 完了,以後再也不敢發私密朋友圈了!"
請大家先把心放進肚子裏,内容是看不到的。那這又説的是哪門子 bug 呢?
原來,是有人在跨年的時候,發布了僅自己可見的私密朋友圈。
沒想到,不一會兒就收到好友的私信:" 又偷偷發朋友圈了?"
她一臉懵逼,哆哆嗦嗦打開朋友圈,再三确認發的是 " 僅自己可見 "。
原來,好友是看到了朋友圈有紅點,顯示了她的頭像。結果,點進去什麼也沒有看到。
也就是説,我們發私密内容的時候,有時候好友可以看到你發朋友圈的提示,但并不會看到發布的具體内容。
其實,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只是大家都沒怎麼當回事罷了。
或者有人以為,是别人發了朋友圈後又删掉了,所以自己才看不見。
小紅書上之前就有人吐槽過這個 bug,評論區下面都炸開了鍋,生怕自己的 " 小秘密 " 被泄露。
不過,大家可以松一口氣了,還好看不見具體内容。
否則,無數把私密朋友圈當日記發的網友,将經歷一場大型的社死。
很快,微信團隊就公開發文致歉了,稱抱歉給用户帶來了困擾,已經徹底修復了這個 bug。言外之意,以後大家放心發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了。
有數據顯示,咱們國家每天有 7.8 億在使用微信朋友圈。然而其中超過了 2 億人設定了 " 朋友圈三天可見 ",甚至有很多人幹脆關閉了朋友圈。
有人是因為不想被外界打擾,有人是分享欲沒有那麼強烈。狐妹屬于後者,好像已經至少七八年沒發過朋友圈了。
微信從 2011 年興起至今,朋友圈的生态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以前是微商、代購不斷;後來是各種投票求贊鏈接;現在則變成了天然的工作宣發陣地。
即便是沒有這些過載的煩人信息,也會被朋友圈影響心情。
特别是在人生失意的時候,看别人幸福的朋友圈,難免會生出一種挫敗感。
除了不想看到某些朋友圈以外,發朋友圈也會有各種顧忌。
日子過得好發一發,别人會説你在秀;日子過得不好吐槽一下,又會被嫌棄負能量太多。
體制内,事業編什麼的,因為工作原因,更不敢輕易發朋友圈,發錯了就可能會被點名。
于是,為了少給自己惹麻煩,左思右想後還是把朋友圈設定了 " 三天可見 ",發朋友圈也變成了 " 僅自己可見 "。
有網友甚至專門開個小号,不加任何聯系人,只用來發朋友圈,主打一個純純的 " 賽博日記本 "。
還别説,特别有安全感,再也不用忘記點 " 僅自己可見 " 而社死了。
現在的年輕人,一方面渴望展示自我,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得到點贊。一方面又擔心發布内容打擾到别人,或者隐私被大眾偷窺。
在這種矛盾之下,開始流行起了一種新的發朋友圈方式。先私密發送,過一段時間再公開。
這樣低調的 " 發圈 " 方式,既避免了因為點贊太少而陷入内耗。又在朋友圈中展現出了一個完整的自我,方便想了解和關心自己的人查看。
其實,狐妹覺得發不發朋友圈,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自己覺得最舒适的狀态就好。
但我們要明白,朋友圈只是一個小視窗,能看到的只是風景的一部分,要了解一個人的全貌還得面對面溝通。
有的時候不發朋友圈,説不定暗地裏也沒少 " 發瘋 "。只不過是在其他平台開了小号。試問在互聯網上,誰還沒有幾個 APP 人格呢?
話又説回來,其實這幾年朋友圈的功能一直在完善。從原來只能發九圖,到能以視頻的形式發二十張,去年還增加了朋友圈置頂功能。
只不過,狐妹覺得這些功能都挺雞肋的,多圖以視頻形式發送,那為什麼不直接發視頻呢?
朋友圈置頂功能更像是為微商和銷售量身定制的。将店鋪鏈接、二維碼置頂後,簡直不要太完美。
反而,網友們期待微信推出的一些實用功能,遲遲沒有動靜。
比如,編輯發過的朋友圈,這樣就可以删除其中的一些醜照了。
還有一些網友希望能發 live 動圖,或者可以發長視頻畫質不壓縮。
因為狐妹不發朋友圈,所以在這方面沒有太多的訴求。不過,還是希望微信能盡快把 " 拍一拍 " 取消了,因為這個已經社死過無數次了。
你發過私密朋友圈嗎?更希望微信推出什麼樣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