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消失”的導遊,歡迎閲讀。
作 者丨高江虹
編 輯丨林曦
圖 源丨 IC photo
編者按
" 消失 " 的導遊
疫情三年,給旅遊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環,導遊在那段時間不得不面對 " 無團可帶 " 的窘境。而行業的形态和邏輯也因此發生了改變,在線下 " 消失 " 的導遊出現在了線上,走進了直播間,通過網絡直播帶着粉絲 " 雲遊 " 四海。
今年以來,旅遊市場迅速復蘇,無論是 " 特種兵 " 旅遊的火爆,還是淄博燒烤攤前的大排長龍,都顯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有些導遊重新回到了原來的崗位,但不少導遊繼續參與短視頻、直播,甚至打造出來獨立的 IP,還能直播帶貨,輻射到了更多的閱聽人。以直播為代表的新技術成為了文旅產業發展和突破的重要推動力。未來,這種融合發展可能會帶來全新的面貌,為文旅產業帶來更多機遇和發展前景。
上午 10 點,李盛林在頤和園準時開始當日的第一場直播。
" 點擊左上角的福袋就能參與抽獎,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佛香閣…… " 與現場用着擴音器的地接導遊相比,李盛林在手機前的聲音很容易被蓋過,但在手機的另一頭,上千名同時在線的雲端 " 遊客 " 卻能聽得一清二楚,津津有味。刷禮物的刷禮物,點贊的點贊,直播間裏同樣熱鬧。
"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直播行業興起,各行各業把它看作風口。面對疫情期間 " 無團可帶 " 的窘境,眾多導遊也走上了互聯網,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等方式,繼續着自己的事業。" 你得養家糊口。孩子剛出生,妻子沒法兒上班,所以我不得不去謀生、去工作。自己也跑過外賣,後來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還是回歸自己的本行吧,看有的同行在做直播,我也想嘗試。" 李盛林回憶起轉型初衷。
在接觸短視頻之前,李盛林做過 6 年的地接導遊,接觸了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在其看來,線下帶團和直播 " 帶團 ",其内核都是向遊客介紹名勝古迹,傳播中華文化,但兩者确有壁壘。
線上導遊的生活及其商業模式究竟是怎樣的?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跟随着李盛林的叙述走近這群新興職業人。
從舒适圈到大舞台
跳脱自己的舒适圈,發展新的事業線,對于 95 後小李來説似乎并不困難。" 剛開播的時候,直播間就 6 個人,而且全是自己的家人。記得是有一天下午在故宮直播,直播間裏突然來了 50 個人觀看。雖然乍一看才 50 人,但是帶團的話 50 人就是一車人了。" 他自嘲説," 有時候直播間裏來個 30 個人就緊張得不行,因為知道自己的水平還不夠。"
與線下帶團不同的是,網絡上觀看人數的體量是線下所達不到的,一場直播能達到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 你的一言一行被放大,自己説什麼,怎麼説,更重要了。" 空餘時間就是他的學習時間," 一般會去圖書館,看看有沒有類似的資料;還會從網上去搜,看看别人的短視頻是怎麼説的,怎麼介紹的。"
直播間到底能不能留住人,導遊主播的説辭起到了決定作用。李盛林向記者表示,文旅直播不能太枯燥,需要一邊講故事還能一邊把人逗樂,又幽默又有知識性、趣味性。" 需要把歷史學家的那套知識學到,再用普通人能聽懂的方式説出來,可以造一些梗,但切忌低俗。"
在北京,諸如故宮、頤和園、恭王府這樣的景點,每天都有不少和李盛林一樣的直播導遊,拿着一部手機、一個雲台、一個充電寶,在景區裏向全國的短視頻用户實時直播。信号,成了影響直播間觀看人數的又一因素。當你看到身邊的一位直播導遊突然奔跑,不用詫異,很有可能他是在找信号。同行之間也會交流某個景點的哪些位置信号好。因為 " 直播間一卡就會掉好幾百人。"
直播 + 帶貨
對于大多數做文旅直播的導遊來説,直播間的觀眾主要來自于自家粉絲。從某種程度來説,拍攝并發布短視頻是比做一場直播還要好的漲粉手段。
李盛林告訴記者,他主要負責直播、學習、剪輯的任務,他妻子則負責拍攝、售後、客服的任務。據了解,目前李盛林全網共有 80 餘萬粉絲,粉絲群按屬地分共有 41 個。據悉,小李的視頻 " 走進大唐不夜城 " 目前在全平台有近 1600 萬的播放量。
在其發布的短視頻當中,不乏點贊 10 萬 + 的作品。他向記者透露," 爆款視頻的共性一定是閱聽人廣,説起北京,大家一定知道天安門,但頤和園不一定;談起杭州,雷峰塔耳熟能詳,但靈隐寺不見得。其次,視頻内容要配得上閱聽人的贊,因為有的人沒有點贊的習慣。把一個景點了解透徹,説透徹,觀眾或許才會給你點贊就很不容易了。"
疫情期間帶團困難,對于導遊尤其是對于無基本工資的導遊來説,不能帶團就沒有收入。沒了客源,被迫轉型的導遊們通過線上的方式獲得勞動報酬,帶貨是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一場直播 3-5 個小時,并非所有的時間都會用來帶貨,這樣會引起觀眾的反感,反而不利于帶貨。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看了李盛林 7 月 24 日上午的整場直播,2 個半小時的直播時長,最後半小時用來帶貨,但此場直播因某些原因未能将商品鏈接上架,整場直播收入幾乎為零。
他向記者透露,一般一場直播會帶 1-2 個品。受限于文旅主播的身份,帶的貨品種類會有些限制," 要是你賣大米,人家會覺得有些别扭 "。其實,除了直播之外,其他線上渠道也能賣貨。通常李盛林會把商品鏈接挂在主頁的商品櫥窗内,也會定期在自己的粉絲群裏分享商品,供需要的粉絲下單。據了解,主播帶貨還是以返傭金的形式獲得報酬。一般來説,帶一個品能獲得的傭金在 5%-10% 之間。
才藝主播以直播間的禮物來獲得收益,因此需要直播間 " 大哥 " 的鼎力相助,但 " 對于文旅主播而言還是以帶貨為主,後續可能會接一些廣告。"
" 結合線下是必然 "
據了解,目前全國出現 " 導遊荒 ",不少旅遊目的地高薪聘請導遊,工資成倍增加。業界人士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以北京為例,之前地接導遊一天的價格大約在 200-500 元不等,現在漲到了 800-1200 元,有的甚至能拿到 2000 元。線下正全面走向復蘇後的正軌,李盛林表示自己 " 肯定不會離開線下,後續會慢慢發展。"
大多數的直播導遊不可能也不會在網絡平台上 " 單槍匹馬 "。據觀察,很多百萬級文旅賬号都有籤約 MCN 公司,或是背靠自己線下供職的旅行社。通過個人 IP 或旅行社 IP 的打造,線上引流,不斷擴寬客源渠道。只有少部分的文旅自媒體,自身成立文旅公司;也只有少量專注線上的旅行社只開設線上獲客渠道。
李盛林告訴記者,自己目前成立了一家旅遊公司,主要打造文化和旅行的業務,注重體驗式的旅遊。未來其公司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注重文化旅遊的交融結合,注重體驗式旅遊,了解背後的故事;另一個方向就是做電商,做優選產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也有粉絲找上李盛林,想要他組團帶着遊玩。" 目前因為故宮等熱門景點的門票緊張,接了客人之後,我怕服務不好;要是接了客人之後,會将客人交給我信任的導遊或者司機兼導覽,讓他們來帶,有時候我會去講解一下。"
談及如今是否還與線下旅行社有合同關系,他説:" 因為我們有時候賬還在旅行社裏,以前帶團的時候需要先墊付團費。現在也是這種模式。" 但在短視頻平台上的賬号完全是個人行為," 自己慢慢做起來的 "。
目前,用户對于短視頻導遊的接受度比預期要高。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發布了一項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 93.02% 的受訪者表示有了解過短視頻導遊。面對這一新興行業模式,有業内人士認為,短視頻導遊的發展并不會對傳統文旅行業產生多大的影響,随着旅遊業的逐步恢復,擁有從業資格證的部分人員會再次進入行業之中。厘清短視頻導遊的發展模式與運營規則,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全面的了解這一新興產業。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