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果然,穿泳衣的黃多多又被罵慘了……,歡迎閲讀。
毫不意外,黃磊的女兒又被罵了。
就在今天,「黃多多留學生活照」衝上熱搜第一。
照片裏的她古靈精怪,看起來在美國的夏校生活很開心。
點開評論區,本以為會是一片誇贊 " 青春美好 " 的讨論;現實是,看完讓人感覺像是走錯了片場——
" 真的不懂黃多多為啥這樣 "
" 穿這麼低胸的衣服,不知道怎麼想的。"
" 這泳衣确定好看嗎?"
一時間,評論區群情激蕩,義憤填膺,仿佛 " 小女孩穿個泳衣 " 是什麼了不得的罪名。
透過各種措辭激烈的留言,倒是不難發現——
這些高高在上地表示 " 要是我孩子我早打她了 " 的人,不但相當認真的将自己代入 " 父親角色 " 進行説教,甚至還試圖以自己的觀點,評判左右他人的人生。
而類似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那些年,黃多多挨過的罵
很長一段時間裏,黃磊和孫莉的教育方式,都是互聯網熱烈讨論的命題。
大女兒多多,因為參加《爸爸去哪兒》而被觀眾所熟悉,原本是 " 看着長大的乖小孩 "。
直到 2019 年,多媽孫莉分享的一張 " 姐姐的新發色 " 照片,瞬間引爆熱搜。
照片中,染了 " 仙女紫 " 發色的多多,穿着淡紫色短袖出鏡,微笑面對鏡頭。
媽媽分享女兒的愛美日常,記錄孩子成長中的歡樂時光,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結果評論區很快有人 " 憂心忡忡 " 表示反對:這麼小就成熟了打扮不太好吧。
再往後,多多小時候對着鏡子塗口紅的照片也被扒了出來。
一時間,質疑 " 多多不學好 " 的言論撲天蓋地,事情的走向也變得魔幻起來。
多媽曬出一段女兒制作毛線兔子的視頻,有眼尖的網友發現 " 不對勁 "。
耳朵上戴了個亮閃閃的耳釘,無名指上戴了個輕巧的素戒
即便都是再簡單不過的飾品,也不妨礙網友們替多多的未來擔憂:" 這麼小就光想着怎麼打扮自己了,以後可怎麼辦?"
還有的人直接打着學校名号提前 " 清理門户 ":" 學校會允許嗎?帶壞風氣!"
一夜之間,評論區的網友們都化身 " 正義之士 ",試圖透過螢幕給這一家子立立規矩,揮斥方遒。
不僅如此,黃磊對女兒的教育方式,也讓他們表示 " 不敢苟同 "。
一次采訪中,黃磊被問到如果女兒早戀怎麼辦,他的回答是:不反對。
站在父親的角度,黃磊以女兒的感受為出發點思考問題,沒什麼毛病。
可他越是雲淡風輕,就越是有人反對。在網絡 " 正義之士 " 們看來,愛美的多多似乎已經被想象成了一個 " 壞孩子 "。
" 染發 = 不學好。"
" 燙發 = 小太妹。"
" 打耳洞 = 太叛逆。"
" 談戀愛 " 什麼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黃磊、孫莉站出來表示 " 女兒有追逐美的權利 ",他們仍不買賬,舉不出反對的論證,就兜來轉去,落到了 " 為你好 " 頭上。
" 女孩子沉迷打扮就廢了,不會有出息的。"
" 這要是我孩子,腿早被我打斷了。"
指責黃磊 " 太開放 "" 能不能管管你女兒 " 的有;説夫婦倆 " 不管女兒 "" 真就放任自流 " 的也有。
陌生網友們紛紛化身 " 人生導師 ",激情發言,類似的情況不要太多。
還記得之前王菲和李亞鵬的女兒也在網上曬出 " 比基尼 " 照片,他們趕來評論:" 眼神不健康。"
李湘的女兒王詩齡穿一件衣服稍微貴了點,又有人前來控場:" 小孩子還是要樸素一點。"
語氣之認真,态度之堅決,仿佛真把自己當成了這些孩子的家長、甚至家長的家長。
反而完全忘記了事情的本質:這事兒,到底和你有什麼關系?
互聯網人生導師行為大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有一些人想着當别人的 " 網絡人生導師 "。
他們善于使用命令語氣説話,指點中盡顯 " 威嚴 "。無論對方是不是與自己相關,無論事情的真實情況是如何。
這樣的情況下,不止公眾人物,普通人也逃不過 " 被指點 " 的命運。
之前曾有一條微博引爆網絡。
牛津大學數學系女博士朱雯琪,在社交平台上宣布:" 以牛津年級第一的成績,從數學建模系畢業了 "。
" 牛津大學,年級第一,數學建模系。"
看到這裏,普通人的感受通常是:這麼亮眼的成績,這女孩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互聯網人生導師,則能迅速捕捉到另一些信息:這麼亮眼的成績,這女孩一定是裝的。
" 我就是知道 "
就此,朱雯琪被扣上了 " 學術媛 " 的帽子,輿論場上,她被質疑學習經歷、學術能力。
一位微博認證為 " 知名科學科普博主 " 的網友給出解決方案:拿出一套本科水平的數學題,要朱雯琪解答,以自證清白。
以為這就夠了嗎?顯然不。
朱雯琪題做了,真相分明了,得到的回應也不過是一句輕飄飄的 " 應該是真的 "。
關于她的讨論也沒有到此為止,反而話鋒一轉——
" 你應該感謝博主給了你證明自己的機會。"
" 我本來覺得她挺好的,但是穿皮草就真的很不喜歡。"
" 一女生自述是牛津數學系第一,這本來就是值得質疑的事兒。"
圖源:微博
言下之意,你該低調、你該樸素、你該老老實實自己樂呵樂呵得了。
再説直白一些:我沒錯,即使有錯也是你先動手的。
一切指責和質疑的來源,似乎就此分明:因為她不符合人們固有的,關于學霸的想象。即使這種想象,并無什麼站得住腳的依據可言。
在互聯網人生導師們的世界裏,一切似乎都該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 一定是這樣的 "
還有餘秀華被楊槠策家暴事件,在這段不幸的婚姻中,餘秀華本是 " 受害者 "。
但在惡性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後,男方在所謂的道歉信中,仍是居高臨下。
" 建議不要老看小説、外國小説、活在童話世界裏。"
" 雖然我家暴了你,但你要堅強起來 "
即便他将 " 道歉信 " 寫成了 " 道謙信 ",依舊不忘施展教學。
類似的話不僅出現在各類社會熱點事件中,在互聯網中俯首皆是。
甲方乙方都确認沒問題的稿件,被路人 " 液畫 " 并説畫得不好。
在網上賣個閒置耳機,拒絕讨價還價,被沒有任何交集的甲乙丙丁教育 " 不會做人 "。
來自網友的這些例子,覆蓋了各種不同觀點和事件,卻都展現了一種深深的壓迫感。
從中更能參透 " 人生導師 " 們的底層邏輯:" 這個人的發言在網上被我看到了,我一定得教育教育他。"
不願站在平等的立場上與人溝通,以習慣控制取代表達,用自身經驗掩蓋想法,将别人拉入 " 世人皆醉我獨醒 " 的宏大叙事中。
如此種種,就是 " 互聯網人生導師 " 的主要行事準則。
" 快説謝謝 "
在互聯網上,它還有一個更加簡單直觀的名字," 爹味 "。
看到小夥子的行事方法,不符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就想意味深長的教育兩句:" 你還是太年輕,什麼都不懂,等你到了我這個歲數,絕對會後悔的。"
看到小姑娘穿裙子、短褲,又忍不住嘆口氣叮囑:" 誰家正經小姑娘這麼穿。"
傳謠不是傳謠,是 " 叔叔看見小孩子有出息 ",北大韋東奕被莫名 " 造神 " 事件後,有人如是説
小到對别人妝發随意的點評,大到對時事大事慷慨激昂的觀點輸出,全知全能又不可侵犯。
随時随地,張嘴就來,自己當真不夠,還讓别人也當真," 形而上學的爹 " 大抵如此。
早期 " 爹味 " 代表呂輕侯:允許你進門當妾,你好好努力吧。
事實上,許多時候 " 爹味 " 強調的不是男性。
甚至已經無關性别、年齡、身份,而是 " 一家之主 " 的絕對權威和不容反抗,以及傳統家長制下那套簡單粗暴的行事觀念——
他人是幼稚的,自己是成熟的;他人是矮化的,自己是不容置疑的。
" 禁止随地大小爹 "
網上還有這樣一句話,一度十分流行:" 禁止随地大小爹。"
人們為什麼如此讨厭 " 爹味 " 發言?
從本質上來説,爹味的核心,或許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泛濫的話語權力投射。
因為後期 " 爹味 " 滿滿而被吐槽的顧千帆 / 圖源:《夢華錄》
泛濫,在于邊界的模糊。
互聯網導師們對自己的能力邊界認識不清,過于自信,這支撐,便能永遠找到适合的角度,站在制高點上。
科學講不過就講道德,道德講不過就講倫理。倫理要是還講不過,就擺出一副老姿态,只要你敢反駁,就是經驗不足、不尊重長輩。
" 你吃過的飯還沒我吃過的鹽多。"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誰都沒有粗暴幹涉、傲慢指責的權利。
至于 " 權力 " 的投射,則往往是一種強行賣弄和輸出。
" 禁止反駁,反駁就是你錯。"
不在乎對方的情緒,不強調信息的溝通。
只是無限擴大自己的權力投射,在任何事情上都熱愛橫插一嘴。
至于這種表達,是否能真的對人有幫助,并不重要。
我們對于 " 爹味 " 的不适感也正來源于此:TA 什麼都沒有做,但是 TA 卻好像比誰都懂,比誰嗓門都要高。
面對 " 爹味 " 的指責,有人會覺得委屈:我明明是好意,我只是想給出建議。
真的是這樣嗎?不妨在 " 釋放好意 " 之前先問問自己——
第一,自己是否有資格、有能力給出建議、指點和貶低?
看清自己的能力邊界,承認自己不懂和不可以,真的不丢人。
第二,有沒有放下對權威的潛層渴望。
你的出發點究竟是輸出觀點、發泄自己、彰顯 " 指點江山 " 的地位,還是真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而不是 " 你抗壓能力這麼差怎麼能行 "
第三,對方是否真的需要。
在看見别人之前,先看到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控制欲,轉變成對他人的攪擾。
當然,一切還可以有更加直接的解決方案。
記住那句 " 上個網而已,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不任意插手别人的人生,或許可以解決 99% 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