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就這21分鍾,他今年無敵,歡迎閲讀。
動作片還能玩出什麼花?
飛機大炮?
拳拳到肉?
這些都 out 啦!
三年前,錘哥的一部《驚天營救》,拿下了奈飛史上觀影人數最多的成就,靠的是什麼?
那個觀感極佳的十一分鍾的長鏡頭。
三年後,《驚天營救 2》歸來,還能怎麼搞?
一個信息點:
長鏡頭更新到了 14 分鍾!
但,看完全片之後,Sir 也得大喊上當。
為啥?
因為不是更新 .
是 double(翻倍)。
不僅 120 分鍾的片,戰鬥場面有近 100 分鍾。
還有一個沉浸感拉滿的,21 分鍾的(偽)長鏡頭。
的确。
現在大大小小的動作片,都會搞長鏡頭。
《犯罪都市 2》,1 分半的室内打鬥長鏡頭,盡顯空間感。
《非常殺手》,連續幾段的長鏡頭,盡顯幹淨利落。
而到了《救命卡特》,更是(偽)一鏡到底。
連張藝謀看了都直呼内行。
但,《驚天營救 2》這 21 分鍾還是值得一説。
有可能。
正是因為這個鏡頭,影片将穩坐今年最 " 火爆 " 動作大片的寶座。
還是得交代一下前情吧,也就是這個故事。
一句話:
錘哥飾演的主角,雇傭兵泰勒,要去一座格魯吉亞的監獄裏,救出一個母親和她的一兒一女。
難度在于:
這家人屬于一個當地的邪教軍事組織,而且女人的丈夫是組織的二把手。
救援需要面對的:監獄裏的軍警,囚犯中的打手,以及監獄外邪教組織的武裝,尤其是後者,他們不僅有特種兵,有裝甲車,還有直升機。
于是。
從第 26 分鍾泰勒潛入監獄開始,到第 47 分鍾,一行人撤離的火車側翻,整整 21 分鍾,電影用一個偽長鏡頭保持了視覺上的連貫性,做出了一種超高的沉浸感。
這個級别的調度,絕對是當下電影工業最頂級的水準。
我們按照場景,将其抽成了 4 個部分。
Sir 強烈建議——
如果你還沒看片,你可以先收藏,看完片再來讀這篇幕後。
如果你看了電影,那就繼續讀下去,看看它到底有多牛。
場景 1:監獄突圍
時間:00:26:18-00:31:11
武器:AR 步槍、Glock21 手槍、定時炸彈、鐵棒、鐵鏟等
這一部分,講的是泰勒救了母子三人,卻意外驚動囚犯,于是一行人與犯人打鬥後,撤離出監獄。
鏡頭,從驚動囚犯的那個玩具開始拍起。
随即便是一個大幅度的跨越鏡頭——
從囚犯身上,後退,轉移,非常順滑地從二樓移動到了一樓。
看上去平平無奇?
仔細看。
開場左邊的鐵護欄是完整的。
很明顯。
為保證流暢性,在這裏,攝影機只能在上方做一個懸挂。
這無形中增加了拍攝成本。
然後呢?
在展示了整個監獄收到信号開始躁動之後,攝影機穿過鐵門,來到了主角團身邊。
背跟。
側跟。
鏡頭在跟随錘哥上樓下樓時,也展示了不同方向的軍警。
這時候,動作戲終于登場。
主角團進囚犯的休息室、洗衣房。
和囚犯搏鬥。
裝炸彈。
爆炸。
這一路,鏡頭都始終在離錘哥一米左右,讓觀眾仿佛和這家人一樣,是撤離行動中的一員。
加強了不少代入感。
僅僅如此嗎?
不。
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即便是長鏡頭,也是有許多細節設計的。
比如鋪墊。
無論是門上的炸藥、被踢遠的槍械,還是手邊的煤球,移動的鏡頭随時在把角色的想法和下一步的動作傳給觀眾——
下一步,這些道具就要派上用場了。
而到了煤溜槽通道口撤離前。
鏡頭又來回在角色中間穿梭,360 度的旋轉,除了角色間的溝通,更是為後邊敵人突然出現的 jumps care 做鋪墊:
導演説了這個設計意圖:
在隧道中我們跑上去的那一幕,然後錘哥必須把三個人抬上這個煤溜槽……這可能很快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只是坐在一個寬闊的地方拍攝觀看這一切發生的話。如何用鏡頭來編排一些東西,讓你可以講述故事?讓它保持移動。
總之,給觀眾一種,他們從你身邊過,你就在現場一起逃跑的沉浸感。
但,到這裏,這些還只是小 case。
場景 2:穿越廣場
時間:00:31:11-00:36:05
武器:MK18 步槍、手槍、榴彈發射器、匕首、鐵管、警用盾牌、" 雷神火錘 " 等
這一部分,講的是泰勒一行人來到室外,必須穿越廣場才能離開監獄,而此時,監獄廣場上囚犯正在暴動,警囚混戰。
有意思的是。
廣場和監獄室内,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拍攝地點。
怎麼樣才能切換得 " 理所應當 "?
于是你看,
在囚犯們追殺來的時候,鏡頭先随着煤溜槽短暫離開,跟着監獄外的隊友開車撤離。
随後。
鏡頭拉高。
停在二樓一個持槍射擊主角團的護衞身上。
射擊完畢。
再随着護衞,回到了監獄内的室外場地,衝向暴亂現場。
就這樣,把兩個拍攝地點連接了起來。
基本上。
整個暴亂的戲,鏡頭就一直聚焦在錘哥身上。
從他錘人。
到被人錘。
到眾人互錘。
這場戲據説拍了三天,有超過 75 名特技演員在同時出場。
錘哥甚至復刻了第一部失去意識的場面:
當然。
最爆的特技當屬錘哥 " 在線物理滅火 ":
警用盾牌生接燃燒瓶,爆炸,錘哥手臂起火,然後火拳出擊,靠一次次擊打物理滅火,一氣呵成。
而且這并不是特效,是真火。
錘哥:我想我們拍了七八次……這很有趣。一旦我的手臂亮起來,那就是 " 行動 ",因為它會燃燒大約 15 秒左右,并且在一系列的拳打腳踢後結束,如果火沒有熄滅的話就不停,這感覺很酷,很有趣……
不得不説。
這一段看得讓人臨場感十足。
場景 3:飛車追逐
時間:00:36:05-00:41:11
武器:以上所有武器、SIG MPX 衝鋒槍、越野車等
這一部分,講的是泰勒等人趕往火車站,但被對方幫派發覺,于是一路圍追堵截的情節。
你或許看過《人類之子》吧?這場戲,差不多也是那個意思。
但更火爆。
長鏡頭裏,不但有大量的真在線翻車鏡頭。
更是把調度玩得出神入化。
比如這個鏡頭。
到底是怎麼做到從車内穿插到車外大全景的?
看了幕後我們才知道。
原來是人工接力,而且,這還是導演親自上陣扛攝影機拍的。
(動作指導出身的優勢嘛?)
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中間,攝影機 + 雲台 + 長杆,伸出車窗,交接給坐在另一輛行駛汽車上的導演或攝影師,他們一般被固定在車外。
然後在精心編排過的汽車追逐中拍攝畫面,再用同樣的方式進出車内車外。
這種鏡頭有不少。
當然充滿驚險刺激:
導演:……道路很窄,可能有 13 或 14 英尺寬,但我們必須幾乎三輛車并排,而且我正在處理的一側有一條我看不到的溝渠……最重要的是,山姆挂在北極星車的後面,準備接受肖恩(聯合特技協調員)的攝影機,而我正以 40 英裏 / 小時的速度行駛到我旁邊的汽車。
甚至有場戲,要不是導演雙腳當時插進了後車的輪毂裏,可能就直接殘廢了。
但導演自己倒是樂在其中:
這種情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我希望觀眾能夠在場……就好像攝影機就是觀眾一樣。我是觀眾的代理人。因此,當有事情發生時,就會有對話發生,我會聽到它,我常常想靠近它。很自然地,人類的本能是靠近聽得更清楚……
也正是如此。
不到六分鍾的林間汽車追逐戲,劇組租用了 150 多輛汽車,另外還購買了 116 輛改裝車用于拍攝。
可以説,是真把錢花在了刀刃上。
場景 4:火車大逃亡
時間:00:41:11-00:47:25
武器:FN 輕機槍、MK46 機槍、MK47 步槍、左輪手槍、貝瑞塔手槍、迷你轉輪機槍、匕首等
這一部分,講的是泰勒上了火車,結果被對方派來直升機追殺,最終,火車脱軌,直升機墜毀的情節。
沒錯。
在一列 80 公裏時速,有 7 個車廂的火車裏,與緊咬不放的直升機展開激戰。
這個長鏡頭,也是實拍。
錘哥不但正面轟爆了兩架直升機。
更是突突了好幾個爬上火車的士兵。
有一個鏡頭。
直升機在轟炸後與火車保持勻速前行,幾名士兵從飛機下到火車上。
這樣的嘗試,其實是之前沒人做到過的。
怎麼辦?
先排練——
攝制團隊在停車場先在移動中的平板卡車上嘗試,然後一步步過渡到火車上,排練了整整三周。
後實拍——
在火車頂上,不僅要迎着車速帶來的大風,同時還要疊加直升機葉片的旋轉氣流,導演只能盡可能地接近。
……當我們将一架真正的直升機降落在行駛的火車上時,我希望攝影機在直升機降落時在直升機下方行走,然後環繞并看到直升機離開。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特技表演。我被從火車側面吹了下來。幸運的是,我在排練時系上了安全帶和電纜,因為(我)走進了飓風級的大風。
當然。
也不是所有鏡頭都是實拍 + 一鏡到底。
比如錘哥站撸直升機。
以及後來車廂翻滾跟着火車旋轉。
這其實都是利用隐藏的剪輯點,将特效和真實混搭在一起,才完成了一個仿佛舞台戲劇一般的成就。
《驚天營救 2》在創作的編排順序上有很大的問題。
這個一開場就給到的王炸,讓後邊的動作戲顯得平淡乏味,劇情更是靠熊孩子推動,即便有泰勒對家庭的愧疚,但也不太經得起推敲。
可 Sir 依舊感到很激動。
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電影都開始變得無聊的時代,還有一幫創作者在玩命,嘗試做一些廉價娛樂方式無法替代的東西。
這有點像當年看香港動作電影的感覺。
只不過投資更大,更專業,更系統,更火爆。
這種無可替代,是電影之于其他娛樂的護城河。
但幕後采訪中有一個細節讓人唏噓:
直升機懸停火車的戲,當天一共拍了五次,但導演在看完過之後,最終,選擇了并不完美的一場。
為什麼?
因為完美,會被人罵。
我們最終使用了第三條,因為它有點混亂,但看起來很真實。因為當我們回到剪輯中時,我們看了第五條,它是如此完美,以至于看起來很假。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人們説," 哦,這是假的,全是藍屏。"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悖論。
在 CGI 技術已經發展到統治創作的時候,大家會本能地反感,覺得它假,反而需要去追求一些畫面的 " 瑕疵 "。
哪怕它是真的,是實拍。
當觀眾已經無法辨析真實與虛拟的時候。
在技術終将會取代真實的前夜。
我們只希望:
那些還願意求真,去實拍的創作。
還能被看到。
他們也值得被看到。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