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一個比散步還簡單的動作,每天只需 10 分鍾,就能改善體态、緩解肩頸痛!,歡迎閲讀。
靠牆站,堪稱時下最火的健身方式之一。在很多博主的宣傳裏,它簡單易行又好處多多," 可以糾正身姿體态、緩解肩頸腰痛、強化下肢關節,甚至還能減肥減脂、預防心血管疾病…… "
靠牆站真的能獲得這麼多健康益處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去偽存真。
靠牆站
這些好處是真的
現代都市人群以腦力工作為主,久坐是常态,由此造成脊柱自頸部到腰部所承受的不平衡的壓力逐日遞增。為了維持更長時間的久坐,姿勢會代償形成頭前伸、圓肩駝背、撅臀挺肚的不良體姿,學術上稱其為 " 上交叉綜合征 " 和 " 下交叉綜合征 "。
不僅如此,久坐行為已成為慢病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與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肥胖、代謝異常綜合征甚至過早死亡都相關。站立是一種替代坐姿的簡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久坐危害,對心髒有一定健康益處。
相對于久坐,站着和溜達的好處數據可見。(Healy G N,et al.2015)
并且,站着比坐着每分鍾可多消耗更多能量。有研究發現,相對于躺着或者坐着,站着能量消耗更高,并且在胖人中更加明顯(當然散步的能量消耗是最高的)。
瘦人和胖人比較不同運動習慣能力消耗情況(JA Levine et al,2005)注:TEF:食物熱效應;NEAT:非運動活動熱生成;BMR:基礎代謝率
但對于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説,純站着可能會覺得很累,站一會兒就歪七扭八,而靠牆站則相對輕松一些,對于剛剛開始糾正久坐習慣的朋友更加友好。因此,作為好習慣養成的新手入門操作,靠牆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靠牆站的時候,通過後背貼靠着牆面給予身體一個空間和位置反饋,增強身體對正确姿勢的意識,激活長期失用萎縮力弱的頸深屈肌、斜方肌中下束肌肉以及腹部的多裂肌和腹橫肌,從而改善肌肉失衡和不良姿勢。
除了改善體态外,靠牆站還可以緩解頸肩腰痛。在正确站立練習的過程中,這些由于不良體态而失用萎縮的肌肉能夠得到鍛煉,幫助身體重新建立正确的前後和左右的肌力配比,長期緊張短縮的肌肉壓力得到釋放,有效緩解肌肉的過度使用導致的酸痛疲勞。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靠牆站只是一個 " 入門運動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改善體态、緩解肌肉緊張,至于其他更多的效果,則要合理看待。
靠牆站的動作要點
為了确保靠牆站立達到最佳效果,動作的準确性至關重要。以下是具體的站立要點:
1
腳跟與牆的距離
腳跟距離牆壁大約一個足跟的距離,或直接貼牆站立,保持雙腳與肩同寬。
2
背部緊貼牆壁
整個背部從上到下依次是後腦勺、上背和肩胛骨、臀部,這些區網域要緊貼牆壁。
3
避免頭部前傾
頭部保持中立,下巴微微向後收,避免頭部前傾,感覺下巴到頸部深層有肌肉(頸深屈肌)收緊的感覺。
4
肩膀下沉
雙肩放松下沉,遠離耳朵,肩胛骨貼靠牆面,肩頭盡量貼靠牆面,感覺胸前肌肉(胸大肌、胸小肌)有牽拉的感覺。
5
手臂自然下垂
手臂自然下垂,手心朝向大腿。
6
腹部收緊
下背部距離牆面距離半個手掌為最佳,如果超過一拳可以通過腹式呼吸(膈肌激活)幫助調整,通過自然綿長的呼吸,在一吸一呼之間感受腹部肌肉(多裂肌、腹橫肌)微微收緊,抓緊縮小下背與腹部的空間,也會感到腰腹核心更加穩定。
7
臀部肌肉激活
臀部肌肉微微收緊貼靠牆面,保持骨盆中立位。如果找不到感覺,可在兩腿之間加一個瑜伽磚或靠枕。
靠牆站的最高境界是 " 身後無牆,心中有牆 ",也就是説當你通過靠牆站學會身體各個肌肉的發力模式後,日常站姿也要養成好習慣才算真的是練到位。
在進行靠牆站的練習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避免過度用力:不要用力推牆,保持自然呼吸,避免肌肉過度緊張。
逐漸延長時間:初學者可以從短時間開始,逐漸增加站立的時間,以避免肌肉過度疲勞。
定期檢查姿勢:在練習過程中,定期檢查自己的姿勢,确保各個部位都正确貼牆。
避免長時站立: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可能會導致肌肉僵硬,建議定期變換姿勢或進行其他伸展運動。
尊重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身體結構和柔韌性不同,練習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避免過度拉伸或壓迫。
疼痛立刻停止: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感到任何不适或疼痛,應立即停止,并咨詢醫生或運動康復人士。
靠牆站的進階練習
如果你覺得靠牆站已經不能滿足你的健身需求,以下兩個動作分别針對上肢和下肢力量進行針對性強化。
靠牆靜蹲
靠牆靜蹲是一種常見的下肢力量訓練動作,主要目的是增強腿部肌肉,特别是臀部和大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單腿進階練習還能提高骨盆、髋和膝關節的穩定性。這個動作安全性較好,對于孱弱和老年人尤為推薦,對于提高下肢肌肉的控制力和預防膝關節損傷也非常有幫助。
圖片來源:某運動 APP
動作要點:
保持正确的姿勢:背部平靠在牆上,腰部距離牆面距離不超過半拳,雙腳與肩同寬,小腿與地面垂直。
控制下蹲深度: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應循序漸進不宜過急下蹲過深,最後随下肢力量提升可達到 90 度,避免蹲得過深增加膝關節壓力。
保持呼吸均勻:在保持姿勢的過程中,全程保持均勻呼吸,切忌憋氣。
逐漸增加時間:可先從 10 秒保持開始,逐漸增加至 1 分鍾,後可進階到單腿保持。
注意事項:
避免膝蓋内扣:膝蓋應始終與腳尖方向一致,避免内扣。
控制下蹲速度:下蹲和站起的過程要緩慢,避免快速動作導致損傷。
避免過度訓練:初學者應從較短的時間開始,逐漸增加持續時間,避免過度訓練導致肌肉疲勞。
牆壁天使
牆壁天使是一種上肢和肩部的穩定性訓練動作,動作模仿好像雙臂像天使的翅膀在揮動。這個練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肩胛骨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增強肩部和上背部的肌肉力量,對于改善肩部和上背部疼痛和預防肩關節損傷非常有效。
動作要點:
保持身體緊貼牆面:後腦勺、上背部、臀部緊貼牆面,腰部與牆面保持适當距離。
控制手臂運動:雙臂屈肘 90 度,大臂平行地面,小臂垂直地面,手臂沿牆面上下緩慢動作。
腹部收緊,腰背挺直:動作過程中保持腹部收緊,腰背挺直,避免腰部過度彎曲。
注意事項:
避免聳肩:在動作過程中,應避免聳肩,保持肩部下沉。
控制運動速度:手臂上下運動應緩慢,避免快速動作導致肩部受傷。
避免過度拉伸:如果感到肩部疼痛或不适,應立即停止動作,避免過度拉伸導致損傷。
參考文獻
[ 1 ] 菲爾 · 佩治 , 克萊爾 C. 弗蘭克 , 羅伯特 · 拉德納 . 肌肉失衡的評估與治療 [ M ] . 人民體育出版社 , 2016.9.1.
[ 2 ] Dunstan D W, Howard B, Healy G N, et al. Too much sitting – a health hazard [ J ] .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2, 97 ( 3 ) : 368-376.
[ 3 ] Healy G N, Winkler E A H, Owen N, et al. Replacing sitting time with standing or stepping: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biomarkers [ J ]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5, 36 ( 39 ) : 2643-2649.
[ 4 ] Nazaret A, Sapiro G. A large-scal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causal effects of a behavioral health nudge [ J ] . Science Advances, 2023, 9 ( 38 ) : eadi1752.
[ 5 ] Levine J A, Lanningham-Foster L M, McCrady S K, et al.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posture allocation: possible role in human obesity [ J ] . Science, 2005, 307 ( 5709 ) : 584-586.
[ 6 ] Gibbs B B, Hergenroeder A L, Perdomo S J, et al. Reducing sedentary behaviour to decrease chronic low back pain: the stand back randomised trial [ J ] .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8, 75 ( 5 ) : 321-327.
[ 7 ]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840002887521375895
[ 8 ] https://www.51wendang.com/doc/da17c12f52cc010e5aac58af
[ 9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726332
[ 10 ]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220225129298768390
[ 11 ] https://www.veer.com/illustration/373300140.html
策劃制作
作者丨楊一卓 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創新中心講師
審核丨紀剛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策劃丨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10 個很多人習以為常的飯後小習慣,有 1 個真的不建議做!
4.這 3 類食物很多人天天吃!研究發現:吃太多,糖尿病風險增加!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