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這條馬桶魔性廣告,為何讓九牧“搶”了雙11的流量密碼?,歡迎閲讀。
品牌要想在市場中脱穎而出,單靠傳統的廣告形式已經不夠,必須要在技術或產品上滿足年輕人的剛需,然後結合消費者的興趣點,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激發出強烈的品牌共鳴。
撰文|顧青雲
編輯|沈菲菲
太卷了!
剛剛過去的雙 11,不僅創造了史上時間最長的記錄,也是各大品牌在營銷上最卷的一屆。
比如九牧集團剛公布的一組數據:2024 年雙 11 九牧線上銷售額超過 20 億元,在京東、天貓、抖音等多個平台霸榜行業第一!
在史上最卷的雙 11 期間,九牧集團為何能夠逆勢猛增呢?
如果説雙 11 是一塊 " 流量高地 ",那品牌的目标便是在用户心智中插上一面旗幟——不僅要營銷火力猛烈,還得在打法和策略上下功夫。
其中玩梗作為流量捕手,已經成了品牌營銷的一種獨特形式。
比如在電梯裏看到這條廣告的話,你會想到什麼?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和我一樣:" 全家桶 " 不是某餐飲品牌的專有符号嗎,九牧居然還能這麼玩?
我把照片分享到了微信群裏,然後發生了這樣一幕。
01.
把 " 梗 " 玩到極致的 " 九牧全家桶 "
一開始的讨論重點,确實集中在了 " 全家桶 " 一詞上。
有群友調侃道:中午剛點了全家桶,怎麼就變成馬桶了,完了……
有群友則表示:" 全家桶 " 這個概念早已被各種產品 " 搶注 ",比如蘋果全家桶、小米全家桶、Adobe 全家桶等等,早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普遍現象,九牧衞浴的諧音梗創意,還挺有意思的。
總結下最後達成的初步共識:九牧的創意雖然可以理解,但和 " 馬桶 " 放在一起确實有些出乎意料。
如果九牧的營銷策略到此為止,只能説借了下全家桶的熱度,善于制造認知上的衝突,還不夠巧妙。
随着讨論的深入," 諧音梗 " 迅速成了過去時。
有人找到了 " 九牧全家桶 " 廣告片的完整版,群裏讨論的方向,迅速從 " 全家桶 " 的轉移到了廣告片内容本身。
在廣告片中,一個小孩子用 " 吹牛皮 " 的誇張口吻,向小朋友們講述着家裏馬桶的神奇功能:" 我們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馬桶,爸爸的,會陪他看球;媽媽的,有潔癖;爺爺的更厲害,會跳舞;我的馬桶,脾氣好!以前那個,會咬人…… "
然後鏡頭一轉,用家長的口吻結合日常使用馬桶時遇到的痛點,介紹了 U 型加寬坐圈、全水路除菌、自動開蓋腳感開圈、全網域微重力感應等功能。
也就是説,九牧想要以小朋友的童趣視角營造可愛的廣告畫風,呈現馬桶的多功能性和适用性,能夠滿足每個家庭成員的多元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廣告片裏提到的功能幾乎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以至于有群友看完了廣告片後,萌生了想要買一台九牧智能馬桶的想法。
至此,我們算是看懂了 " 九牧全家桶 " 的營銷策略:
第一步,将 " 我們全家只有一台馬桶 " 這個核心理念濃縮為 " 全家桶 ",而 " 全家桶 " 已經是一個經典品牌符号,有着極高的認知度,通過新舊認知的衝突,吸引觀眾進行深入了解;
第二步,小孩子口吻的廣告片,配合反差感十足的内容,精準地向爸爸、媽媽、爺爺等不同人群傳達了產品功能,特别是和痛點的結合,很容易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痕迹;
第三步,強調 " 都能裝、裝得快、裝得好 " 的服務更新,打消用户購買前的種種疑慮,再借助一連串的 " 好價 " 信息,在用户腦海中建立起 " 這個雙十一,九牧包值的 " 的認知。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有人在群裏分享了九牧 " 真的好值 " 的廣告片:一個對直有強迫症小哥,一個不懂女友需求的直男,甚至是小學數學中的絕對值,都成了九牧雙十一絕對 " 值 " 的諧音。
甚至在圖文内容上,九牧都玩起了諧音梗。
官方公眾号的雙 11 活動預熱中,巧妙地借鑑了 " 朋友圈 " 的排版,一看 ID 居然是諸如滴水 Blow、無能為 Lee、東方不 Buy...... 絲滑地植入了恒温花灑、浴室櫃等產品的雙 11 活動。
這套營銷組合拳不僅成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而且精準抓住了潛在消費者的痛點,給出了無法拒絕的購買選項,大概率會有着較高的轉化率。
九牧官方公布的 2024 年雙 11" 戰報 " ,最終印證了我們的猜測:九牧集團在家裝建材行業 15 連冠,全渠道霸榜第一;線上銷售額超過 20 億元,同比增長 45%;九牧小牧的銷售額增長了 255%。
02.
玩梗的精髓:赢得年輕人的認同
復盤整個雙 11 期間的 " 魔性廣告 ",靠玩梗出圈的,不只有九牧一家。
比如為了紀念兩款遊戲在國行 Nintendo Switch 上線,寶可夢邀請騰格爾演唱了《目标是寶可夢大師》的中文版。
單是騰格爾的 B 站賬号,這首歌一周内的播放量就突破了 112 萬,幾乎每一幀畫面都鋪滿了彈幕。
這首歌之所以能夠出圈,靠的依然是極致的反差感。
譬如 B 站上的一個彈幕是這麼評論的:" 我有種騎着烈焰馬,左手牽着皮卡丘,右手舉着大王燕在草原狂奔的感覺 "。
再比如歡樂谷的萬聖節活動,演員寇振海在歡樂谷萬聖節現場 Cos 了陸振華的角色,蹭的正是《情深深雨濛濛》的梗。
在各類鬼畜視頻和二創的影響下,《情深深雨濛濛》已然成了年輕人玩梗的熱門 IP。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就像一個網友的評論,陸振華體驗到了依萍在夜場 " 賣力演出 " 的樂趣。
而在萬聖節前夕," 雪姨 " 和 " 陸振華 " 在抖音上的 " 同框 " 還登上了熱搜榜,歡樂谷顯然提前洞察了這一點。
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營銷上喜歡玩梗?對于品牌來説,玩梗當真是營銷的萬金油嗎?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 梗文化 " 作為一種流行元素,無疑是和年輕人快速拉近距離、找到共同語言的 " 捷徑 "。在年輕人的認知裏,玩梗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集體情感和意識的表達方式。
再來解答第二個問題。
玩梗翻車的案例不勝枚舉,生硬地使用某些流行梗,反而會給人一種 " 蹭熱度 " 的感覺,讓用户感到不适,甚至引起反感。關鍵在于,能否赢得年輕人對于内容和品牌的認同感。
以 " 九牧全家桶 " 為例," 全家桶 " 這個梗,既扮演了 " 流量捕手 " 的角色,還起到了 " 橋梁 " 的作用。
簡單來説,先用 " 全家桶 " 喚起觀眾的好奇心,然後地利用小孩子 " 吹牛皮 " 的四個場景,引導大家聯想到日常生活中與馬桶相關的種種痛點:" 爸爸 " 長時間蹲廁所導致屁股疼、" 媽媽 " 總是嫌棄馬桶太髒、年紀大的 " 爺爺 " 不會用智能馬桶、小孩子使用坐便器時,總會被夾到屁股……
這些場景讓觀眾會心一笑,同時也記住了九牧智能馬桶的功能。最後那句 " 只有這一台馬桶 ",再一次呼應 " 全家桶 " 的梗,在腦海中形成 " 原來九牧全家桶是這個意思 " 的記憶錨點。
圖源:九牧廣告截圖
為什麼這樣的廣告片不被用户反感,甚至會主動在社交媒體上讨論,扮演了 " 聲量放大器 " 的角色呢 ?
淺層的答案是九牧等品牌找準了與年輕人溝通的方式和渠道,讓產品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廣告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廣告;
再深一層的答案則是圍繞用户痛點的技術創新,譬如九牧廣告片中提到的全水路除菌技術,實現了從水源、水路到水洗末端全水路潔淨如廁,除菌率可達 99.99%。
用户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他們會因為一個梗認識某個品牌,但最終決定付費的,仍然是產品所能帶來的價值,廣告片不過是產品價值的另一種诠釋。
03.
寫在最後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思考自己的真實消費需求,回歸以人為本的消費,回歸商品所能提供的價值。
雙 11 期間的營銷 " 暗戰 ",恰恰是新消費趨勢的集中表達。
無論是衞浴品牌九牧、遊戲 IP 寶可夢,還是以 " 吸睛 " 為主的歡樂谷,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這樣的趨勢:
品牌要想在市場中脱穎而出,單靠傳統的廣告形式已經不夠,必須要在技術或產品上滿足年輕人的剛需,然後結合消費者的興趣點,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激發出強烈的品牌共鳴,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成功 " 出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