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黃仁勳的「餐桌」,歡迎閲讀。
文 | 硅基研究室,作者 | kiki 謝浩
孫正義稱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未來 10 年會達到史蒂夫 · 喬布斯的成就。
現在,放眼全球科技圈,最備受關注的「餐桌」無疑只有一個—— AI,而在這張餐桌盡頭的主位上,黃仁勳正舉起雙手,歡迎他的賓客。
11 月 24 日,一張英偉達創始人 CEO 黃仁勳在香港深水埗區大排檔用餐的照片開始流傳于網絡,同桌圍坐的除了有香港特區政府财政司司長陳茂波之外,還有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如玉院士、紅杉資本沈南鵬等一眾大咖。
更早之前的鏡頭裏,他也曾應廣達董事長林百裏之邀,同半導體領袖張忠謀在蒼蠅館子小酌。
這似乎也成了黃仁勳頻繁全球行的細節注腳,有香港媒體這樣評價:
黃仁勳的行程裏,最令輿論轟動、網民興奮的,永遠是「一張餐桌」和「一張菜單」。前者關乎于這場科技競争中,值得被重點關注的面孔,而後者,則直接影響着中國台灣、東亞,乃至全球科技產業的合縱連橫。
比起在光刻機裏精細雕琢的硅片,和數據中心裏飛速運轉的顯卡,那些牽動着從業者和投資人心緒的變化和消息,往往就是在這一張餐桌的座次席位,一份菜單上的觥籌交錯中塵埃落定。
而另一邊,對于芯片行業而言,「餐桌」同樣也是一個奇妙的隐喻——即便世界芯片格局裏巨頭林立,堅不可摧,但又是由一條包括英偉達在内的幾個關鍵節點組成的彈性供應鏈,它既堅固、又脆弱,而對所有的參與者而言,只有你一直留在這張「餐桌」上,就一定有機會。
英偉達的故事,亦是如此。
1、為自己造一張餐桌的「無名之輩」
知名 IT 記者邁克爾 · 斯韋因在他那本《硅谷之火》裏将硅谷創業者形容為一群「餐桌上的企業家」。
在漫長與精彩的硅谷科技歷史中,許多巨頭的創業起點或轉捩點、很多科技產品的靈感都源自一場毫不起眼的「餐桌飯局」。
時間撥回 1993 年,黃仁勳和其他兩位創始人在丹尼餐廳創辦了英偉達,他們這裏坐了 4 個小時,點了 10 杯咖啡,由于讨論時間太久,甚至被店家「請」了出去。
4 年以後,當喬布斯重返蘋果董事會時,他在一張野餐桌前和另一位蘋果創立初期的關鍵人物邁克 · 馬庫拉「杯酒釋兵權」,自此開啓了自己傳奇的「復出之路」。
幾年以後,馬斯克和貝索斯這兩位同樣對星際太空懷有夢想的科技大亨也在一張餐桌上相遇了,馬斯克飛往西雅圖參觀藍色起源的工廠,在和貝索斯共進晚餐後,SpaceX 和藍色起源探索太空的路徑就此分野。
十餘年後的一個 7 月夜晚,在硅谷羅斯伍德桑德希爾酒店裏,一群科技新貴在這場飯局裏讨論建立一家通用人工智能公司,與剛剛收購 DeepMind 的谷歌競争,牽頭人之一就是時任 Y Combinator 負責人的奧特曼,這是 OpenAI 的誕生起源。
「餐桌」是硅谷創新的一面鏡子,它因「反叛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創新基因,但也寫滿了殘酷的真相。
某種程度上來説,從丹尼餐廳裏走出的黃仁勳和英偉達 , 也是如此,擺在他們面前是殘酷的現實:前有英特爾、高通、AMD 等巨頭,後有與之同樣瞄準 3D 顯卡競争的 90 家公司。
而英偉達和黃仁勳,最開始的故事就是為自己造「一張餐桌」。
在「赢家通吃」的芯片行業,黃仁勳的辦法就是在 3D 遊戲行業以「黃式定律」提供性能絕對領先對手的產品,并快速迭代。從 NV1、NV2 的失敗,直到等來了 RIVA 128 的英偉達此後堅定地執行這一定律,保持領先的產品迭代,而後建立 CUDA 生态,讓自己逐步變成一家軟硬結合的企業。
" 我們希望每年都能大幅提高性能一倍或兩倍 "。黃仁勳説。
這種「更快、更強」成為了黃仁勳和英偉達緊迫感的源頭,也塑造了他的「餐桌節奏」。
和那些習慣在高壓下回到餐桌旁享受美食的硅谷創業者不同,黃仁勳保持着他在丹尼餐廳的飲食習慣——漢堡、三明治和很多的咖啡。
在後來的許多公開場合,黃仁勳吃三明治、喝冰咖啡,被人們偶遇獨自買漢堡的故事被媒體圈評價為「接地氣、不計形象」的象征。
這些代表創業早期的餐桌符号,後來也被黃仁勳反復拿來講述。30 年後,當功成名就的黃教主重新回到丹尼餐廳,他這樣告訴人們:" 第一個漢堡包就是在丹尼餐廳吃的,第一杯奶昔也是在這裏喝的。"
丹尼 CEO Kelli Valade 和黃仁勳 圖源:英偉達官網
因為英偉達,丹尼餐廳成了硅谷新的創業福地,這家連鎖餐廳的管理層甚至成立了一個名為丹尼餐廳萬億美元孵化器大賽。
參賽的唯一條件是——「創業構想必須像英偉達一樣,誕生于丹尼餐廳的餐桌」。
2、速戰速決的「餐桌藝術」
在中文語境裏,餐桌和飯局的重心是「局」與「局中人」,而不是「飯」。
在中國科技界,餐桌也曾見證着流量的興衰,飯局裏演繹的是競争座次的洗牌。
那些年被互聯網圈津津樂道的「烏鎮飯局」,放大了中國互聯網的浮沉,張朝陽曾説:" 飯局是互聯網大會的重要特色。在這種飯局可以聊一聊,還是很有價值。"
人們追蹤晚宴的菜單,甚至從冷菜熱菜裏揣測大佬們的心思,由丁磊做東的「烏鎮飯局」為網易提供了天然的廣告位,餐桌上所用豬肉全部采用網易的味央豬,廚具都來自網易嚴選,有記者看上了丁磊惹眼的圍巾,猜測這是哪家奢侈品大牌的圍巾時,丁磊的随行人員則透露 " 這也是自家貨,堪比奢侈品大牌。"
與走上丁磊餐桌熱鬧非凡的互聯網大佬們不同,在黃仁勳自己的「餐桌」上,他一開始并不是主角,更多的時間,他遊走在各類政治人物、企業家和科學家之中,尋找屬于英偉達自己的蛋糕。
縱觀半導體的歷史,就是一個關于技術、營銷、供應鏈管理和成本降低的故事,如果説技術靠賭,供應鏈管理和成本降低靠的是管理藝術,那麼營銷與銷售的最大重擔自然就落在了黃仁勳的身上。
在從不缺少營銷鬼才的硅谷,如果説馬斯克靠的是「半是真誠、半是瘋魔」,喬布斯是高傲強勢,那麼黃仁勳營銷風格可能有些「反直覺」——因為他并不喜歡營銷推廣。
但真誠直接、甚至有些口無遮攔的個人魅力,讓他本人成了英偉達最好的營銷。
2009 年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他一邊吃着從肯德基買來的漢堡,一邊和下屬聊着「QQ」,《IT 經理雜志》将這篇專訪的标題定為《黃仁勳的童心和雄心》,那一年面對英特爾的競争,黃仁勳直言競争對手「Tick-Tock」模式的單調乏味。
有記者詢問「英偉達如何在消費者中推廣品牌」時,黃仁勳甚至對「營銷」嗤之以鼻:" 我們的競争對手把錢都要投入到市場宣傳,把錢塞進大炮裏到處發射,我們則是把錢全部投到研發上面,做出與眾不同的產品 "。
營銷風格如此,他的管理風格也是講究速戰速決。
「AI 大神」李沐曾聊起過和黃仁勳的一次「餐桌」經歷。
他説黃仁勳似乎不怎麼靠秘書,基本大部分行程都是自己安排,如果想要找他吃飯,直接給他發短信,或是直奔他那幾家他常去的餐廳就行。只要和黃説出來讨論深度學習,即使是已經有約了,他也會過來趕個場,李沐記得有次飯都快吃完了,黃仁勳突然説要先走,因為一會兒要再跟老婆出去吃頓。
李沐評價黃仁勳 圖源:知乎
黃仁勳處理問題和挑戰也同樣如此,他清晰地知道「誰是盟友、誰是對手」。
2009 年,在三星的激烈攻勢下,台積電不得不請回了創始人張忠謀,當時因為台積電在 40 納米節點技術的問題,讓英偉達遭受了嚴重損失,雙方由此產生争議。張忠謀在和黃仁勳通話中,黃仁勳明确表示 " 我們兩家公司之間的懸案,要求盡速解決。"
為此,張忠謀在當年 7 月飛到美國,與黃仁勳先吃了一頓披薩,随後在書房裏就争議火速迅速解決方案。
自此,英偉達和台積電成了最親密的「盟友」——一邊是英偉達提出瘋狂的芯片設計構想,台積電以先進制程确保其落地;一邊是作為大客户的英偉達永遠能拿到台積電的產能,而台積電則背靠大客户,獲得穩定收入,建立起規模效應,投入到更新的技術。
這種高度共生的關系,既是黃仁勳的「餐桌」的重要法則,也是整個芯片行業的,餐桌旁的賓客永遠在變,菜單上的内容也永遠在變,至于究竟是出現在餐桌旁還是菜單上,則是黃仁勳努力從前輩身上學習的平衡之道。
" 我們不必假裝公司處于危險之中,因為我們能感覺到,公司确實一直處于危險之中。" 黃仁勳説。
3、「AI 餐桌」的宴請者
現在,對這位全世界都渴望見一面的「AI 教主」來説,黃仁勳終于可以做自己餐桌上的「主角」了。
幾天前,出現在香港科技大學學位頒授典禮上的黃仁勳,新增的 title 是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工程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身穿和黃仁勳同款皮衣,沈向洋稱他是「宇宙第一 CEO」。
後來,一張「餐桌飯局」的照片在互聯網上火速流傳,在香港深水埗區的一家人氣小炒飯店裏,黃仁勳和香港财政司司長陳茂波、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科大校長葉玉如等坐在一起,中國香港媒體的标題是「港财政司長與英偉達 CEO 黃仁勳聚餐」。
半年前,在中國台灣台北電腦展開幕前夕,黃仁勳同樣是餐桌的主角,他在一家當地非常有名的懷舊中餐廳裏,一共擺了七桌,宴請中國台灣一眾 PC、伺服器代工廠的重要領導人,有媒體扒出菜單計算,人均還不到 100 元的飯局,宴請行業大佬的總身價粗略估算超過 1.5 萬億元。
功成名就後,在一票難求的演講現場,他也開始在英偉達的故事裏增加許多充滿個人記憶的「餐桌」故事,比如夜市—— " 夜市對我真的很重要,我很小的時候,大概四歲半就被父母帶去,我很喜歡在那裏觀察各種人,去圓環吃蚵仔煎。"
這些故事被他的粉絲們口口相傳,變成了「夜市男神」的組成部分,黃仁勳可能是如今最容易被偶遇到硅谷富豪,他安利過或者逛過的夜市攤位,甚至被寶島媒體做成美食地圖,他成了餐廳老板口中的「财神爺」。
黃仁勳「美食地圖」 圖源:網絡
流量的源頭自然來自這張炙手可熱的「AI 餐桌」,黃仁勳還在繼續擴充這張餐桌的邊界,挖掘更深的護城河。
他将英偉達的想象力包裝成一個更誘人的故事——「主權 AI」(Sovereign AI) 叙事下的「人工智能工廠」,這個工廠銷售的商品就是 AI。
「主權 AI」如今已成熱詞,在各國争相投資 AI 提升計算能力的當下,英偉達也正通過擴充業務邊界,在全球興建智算 / 超算中心的當下,試圖綁定更多的客户。
" 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以便在保護自己文化的同時利用經濟潛力。你不能把這件事交給别人來做。" 黃仁勳説。
「主權 AI」的故事終局是什麼?沒人能給出預料。
就像是華爾街難以預料英偉達的股價一樣,這個世界也難以揣測黃仁勳面前的這張餐桌——也正是芯片行業一直以來的魅力所在,起高樓、宴賓客,下一個十年、二十年,誰也不能在這張餐桌旁保留一張永久席位。
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繼續奔跑,如黃仁勳自己所説,無論是為了食物,還是為了不被當作食物。
參考資料:
1、新外灘:身價千億的 AI 教父,成了路邊攤逛吃指南
2、IT 經理雜志:黃仁勳的童心和雄心
3、晚點 LatePost:把客户逼成敵人,英偉達走向兩萬億的方法
4、硅基研究室:" 芯片政治家 " 黃仁勳
5、知乎:英偉達 ( NVIDIA ) 創始人黃仁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