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張一鳴終于“撞上”雷軍,歡迎閲讀。
字節小米盯上 AI 硬體。
雷軍的朋友可能又要少一個了。
AI 硬體大熱之下,一眾科技大佬紛紛加入,字節的身影悄悄出現在了 AI 眼鏡的賽道上。
在近期 36 氪智能湧現的爆料中,字節、小米共同盯上了 AI 眼鏡。小米數月前已與歌爾合作,計劃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大概率為 4 月份米粉節)發布 AI 眼鏡。
知情人士稱,小米 AI 眼鏡将 " 全面對标 Meta 雷朋 ",雷軍預期出貨量 " 在三十萬台往上 "。對此,字節、小米方面暫無回復。
圖注:Meta 和雷朋合作的 AI 眼鏡 圖源:Meta 官網
雷軍的經營哲學裏有一條:"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雷軍的 " 敵人 ",或許可約等于 " 友商 "。
移動互聯網時代,雷軍與張一鳴兩人各自專注做硬體和軟體,小米和字節幾乎不存在直接競争關系,既然不是敵人(友商),又存在緊密的業務合作,以雷軍的标準,雙方可以説是朋友了。
但 AI 大模型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兩人之間的微妙平衡。随着字節再次發力硬體,張一鳴和雷軍終于狹路相逢。
同時,字節的硬體野心遠不止于 AI 眼鏡。
在近日的火山引擎大會上,字節不僅展出了 1199 元的 AI 耳機、AI 水族管家、AI 玩具,甚至還有即将在 2025 年上線的 AI 電飯煲。而這些正是小米的舒适區。
2018 年,在被問及 " 下半場新用户紅利消失,字節跳動如何應對 " 時,張一鳴彼時給出的答案是,要從深和寬兩個緯度入手,從更豐富的場景中找深度,在全球化 + 拓展網絡邊界(如 loT)+ToC 轉 ToB(底層基礎設施)中找寬度。
如今,随着字節借助 AI 硬體重新發力 IoT(物聯網),且動作逐漸變大,張一鳴還能不能列入雷軍的朋友名單,或許要打上一個問号了。
A
不約而同化身公司頭号 HR,相遇在搶人一線,或許是張一鳴和雷軍的默契。
據媒體報道,卸任 CEO 的張一鳴,親自監督從競争對手公司中招聘 AI 研究人員和工程師。而早在去年冬天,當有投資人循着 AI 論文去拜訪作者時發現,不少人剛和張一鳴一對一聊過,其中還包括尚未畢業的博士生。
大手筆挖人是字節的一貫作風。近期,谷歌原 VideoPost 項目負責人蔣路,零一萬物原訓練負責人黃文灏,阿裏通義大模型原技術負責人周暢等紛紛爆出加入字節。
傳聞中,字節為周暢開出 8 位數年包工資,相比阿裏薪資翻了數倍,職級也連跳兩級。根據《第一财經》報道,和周暢一起跳槽的原團隊成員拿到了對标阿裏 P10、P9 的職級。這些都成為字節 " 鈔能力 " 的證明。
為自家大模型挖人,雷軍也親身上陣。
知情人士稱,雷軍親自挖人,為了招募小米大模型的領軍人才,開出了千萬元級别的薪酬 offer。據第一财經報道,DeepSeek 的關鍵開發者之一羅福莉将加入小米,或供職于小米 AI 實驗室,領導小米大模型團隊。
除了積極下場挖人之外,迫切想為豆包們找出商業化路徑的張一鳴,一腳踏入了小米的絕對領網域——硬體。
去年 8 月至今,字節推出包括豆包大模型在内的 9 款大模型、十餘個 AI 應用。作為目前國内擁有最全生成式 AI 模型、最多 AI 應用的公司,張一鳴将大模型技術變現的籌碼,押在了硬體上。
除了 AI 眼鏡、AI 玩具、AI 電飯煲之外,年中更是傳出字節正秘密啓動 AI 手機研發項目的消息,由 2019 年收購的錘子手機和 PICO VR 研發團隊牽頭。
不過,随後字節稱沒有自研手機并銷售的計劃,只是内部在探索基于手機的大模型軟體解決方案,目的是提供給手機廠商參考。近日,又爆出字節将和中興通訊合作推出手機新品牌,字節再次否認。
雖然字節暫無在手機領網域的更多動作,但張一鳴對硬體的熱情,從移動互聯網燒到了大模型時代。從大力教育台燈到高開低走的 VR 頭顯 PICO,張一鳴對 IoT 的新熱情,這一次轉移到了 AI 硬體上。
在大模型時代,字節已通過火山引擎打好基礎設施的底子。下一步做 loT,用 AI 硬體讓豆包們破圈,并非不可想象。
而在小米汽車發布會上,雷軍強調,小米生态系統要從 " 手機 X AIoT" 更新為 " 人車家全生态 "。loT 也是雷軍為小米生态規劃的重要環節。
可以預見的是,随着字節在硬體領網域布局的增多,兩人的争鋒或将難以避免。
B
字節做 AI 硬體的原因,藏在豆包裏。
截至 11 月底,豆包 APP 下載量突破 1.6 億,月活近 6000 萬,日活近 600 萬,成為國内屠榜的 AI 應用。排在它前面的只有 ChatGPT。
但随着頭條用户規模基本穩定、抖音面臨用户增長遲緩,必須迅速漲起來的豆包,不得不去 B 站和小紅書投流。對卡在中間的豆包來説,AI 硬體無疑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
同時,對于非剛需的 AI 應用而言,豆包們想要商業化,只能找新路子。
據資本市場研究機構 Acecamp 的一份專家訪談紀要,豆包尚未開通 C 端收費,正是因為一旦開始收費,用户就可能流失。根據紀要數據,豆包用户單人每天使用平均時長僅有 10~11 分鍾,平攤到每次使用時長,就會降低為 2 分鍾。
消費者或許不會為豆包花一個月幾十元的訂閲費,但如果是買一個能擺放在家裏,用 AI 陪聊的玩具,只是恰好喚醒的是豆包,消費者或許能拿出近千元的預算。
AI 玩具廠商陳琳表示,如果疊加老人看護、兒童伴學場景,市面上售價近萬元的學習機,或許還不是 AI 硬體想象力的天花板。" 消費者永遠是願意為新噱頭付費的。"
在華強北,一副普通的墨鏡售價低到幾十元,但墨鏡 + 内置藍牙播放音樂,就能賣上百元,墨鏡 + 用語音喚醒 AI APP+ 同步翻譯,出貨價再加 30~50 元。
圖注:華強北可拍照的 AI 眼鏡賣到 149 元 圖源:字母榜截圖
QuestMobile《2024 年硬體終端智能發展洞察》提到,生成式 AI 推理端成本激增,推動了泛智能硬體端持續增長。手機、電腦、汽車紛紛接入大模型,以 " 眼鏡 "" 耳機 " 為代表的 " 可穿戴設備 ",也成了很多廠商眼中 AI 的 " 最佳載體 "。
對于起家于超級 APP 的巨頭們來説,無論是 Meta、還是字節,都錯過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硬體的機會,成為下一代蘋果或谷歌,變成超級平台,或許才是字節做硬體之心不死的原因。
谷歌重啓了早已在内部無限期擱置的 AR 眼鏡業務,入局 AI 眼鏡,下場和 Meta 在 AI 硬體上一較短長。大模型時代,張一鳴似乎終于迎來了一個屬于字節的機會。
對于用户增長遲緩的頭條、抖音來説,新的終端硬體,也會讓字節原本的 APP 矩陣出現新的增長場景。
只是,當所有人都笃定,大模型時代,iPhone 之外的新一代智能終端必将出現,VR 頭顯已經驗證失敗,AI 眼鏡會是那個新機會嗎?
C
在北上廣,大佬們你來我往交鋒,在 AI 眼鏡的末端產業鏈,卻充斥着另一派祥和的空氣。
華強北版 1:1 復刻的華為 AI 眼鏡,可以用一副眼鏡接打電話、做語音翻譯,華為官網售價 1299 元,在華強北只需 149 元即可拿下。
年中以來,陳琳接了不少出海商家的訂單。在國内賣不動的 AI 眼鏡,在海外是新的時尚單品," 老外每人都有 2-3 副 AI 眼鏡。"
陳琳告訴字母榜(ID: wujicaijing),他正在復刻 Meta 的 AI 眼鏡,預計明年 3 月就能推出成品,在 Meta 官網售價 299 美元的眼鏡,華強北能做到 300 元的出貨價。
作為 AI 硬體的最末端,陳琳并不在意生產的 AI 眼鏡喚醒豆包還是 kimi。他只看得到 AI 帶來的新銷路。
不過,無論是躍躍欲試的小米、字節,還是早已入局的華為、雷朋等企業,AI 眼鏡正如彼時的 VR 頭顯,恐怕距離成為真正的爆品,還有一段路要走。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表示,"Meta AI 眼鏡的銷量今年已經突破 300 萬台,年底到聖誕節前如果跑得好,很可能會賣到 400 萬台。"
盡管在 AI 眼鏡領網域,Meta 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模範,400 萬台的出貨量也是 AI 眼鏡目前最好的銷量數據,但相比起 VR 時代,Quest 系列累計出貨量達到 1770 萬台 ,AI 眼鏡似乎還遠遠夠不上爆品的門檻。
更何況,AI 眼鏡對于消費者而言,比起 AI 智能眼鏡,似乎更接近某種時尚單品。
常敏被 Instagram 時尚博主種草 Meta AI 眼鏡,但購入後,最常用的仍是 AI 眼鏡拍照、拍視頻,或者搭配街拍,但至于用眼鏡喚醒 ChatGPT,還是直接用手機操作更方便,而即便是最常用的拍照功能,對常敏來説也 " 掉電快,清晰度也不夠。"
而對于 APP 起家的字節而言,在硬體領網域,字節尚無成功經驗。
從大力台燈到燒光 200 億的 PICO,無論是内部自研還是外部引進團隊,字節在硬體領網域的嘗試都談不上成功。對于急着在大模型時代重新劃分城池的字節來説,亟需用一款 AI 硬體產品,證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