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市即爆款,6月狂售23005輛!7萬起,比亞迪這省錢小車真那麼牛?,歡迎閲讀。
小型車适合電動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電驅動之下,它們用車成本極低,便宜實惠,還自帶綠牌,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被種草。
作為新一代主流代步車的比亞迪海鷗就是最好的例子。海鷗自 4 月上市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在首個完整自然月(5 月)斬獲 14300 輛的銷量,6 月銷量飙升至 23005 輛,僅用了 2 個月就活成了 " 别人家的孩子 "。
為何滿天星鬥,卻只見一顆星芒?作為後來者,比亞迪海鷗究竟憑什麼成為爆款?
純電動代步車的爆發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看看海鷗所在的細分市場。
在以往 7-9 萬元左右代步車市場,入門級合資燃油車曾是消費者的寵兒。這些車型行駛靈活、經濟實惠,能輕易滿足消費者買菜、通勤等日常用車所需。
但成本擺在眼前,這些合資燃油車往往配置單一,用料粗糙,消費者只能選擇将就。譬如某日系小型車指導價 10 萬元出頭,配備的卻是鼓式制動、手刹等低廉配置……它們更多只是充當工具車的角色。
從近幾年開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術滲透下,打造出一款又一款純電動代步車。論用車成本、動力,這些純電動小型車絕對秒殺燃油車;論空間體驗,純電動車結構布局更簡單,更有先天優勢;
乘聯會數據:傳統能源與新能源零售銷量占比
不過雖然它們的市場形式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但并不代表產品完美無缺。其實不少產品都存在槽點:有的用料粗糙、配置單一;有的續航虛标;有的補能慢,鮮有快充。
可以説,彼時市面上還缺乏宛如 " 六邊形戰士 " 的标杆性產品,難以滿足用户消費更新的需求。要知道實際上消費者對空間、安全、智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追求。
比亞迪正是看準了市場機遇,将 e 平台 3.0 技術下放,4 月底推出入門價僅需 7.38 萬元的海鷗,注定會在整個細分市場掀起滔天巨浪。
海鷗全系标配 12 項配置,同時既有輕快靈活的行駛感受,也自帶充電成本低的省錢特質,完美契合預算不多的消費者的需求。
海鷗正在用技術和品質,重新劃定代步車市場的标準。如果説以前的合資燃油小型車是單一的工具車,那麼海鷗就像一個實用、智能與安全兼具的靠譜小夥伴。
海鷗如何重新定義新一代主流代步車?
怎樣才稱得上靠譜?對于一台純電動車而言,首要條件肯定是續航裏程夠用,三電系統可靠。
海鷗基于比亞迪 e 平台 3.0 打造,搭配刀片電池,CLTC 純電續航裏程最高達 405km,遠高于許多同級競品。參考我們不久前開的 405km(CLTC 工況)版本,在高速 ( 50% ) 與城區快速、普通城市道路 ( 50% ) 下,滿電至趴窩共行駛 342.3km,證明足以輕松應付日常通勤與出行。
談到純電動車,消費者第二個關心的問題無疑是補能效率。海鷗标配快充,帶有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雙接口,305km 和 405km(CLTC 工況)兩個版本的快充功率分别為 30kW 和 40kW,30%-80% 充電時間都只花費 30 分鍾。
在我們平均車速 53km/h 的實測下,海鷗平均電耗為 9.2kWh/100km,充電成本相比油車可省下不少錢。
靠譜的第二個标準是空間夠用,畢竟即使是小車型亦難免用户有接載多人、裝運物資的需求,此時空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海鷗長寬高分别為 3780x1715x1540mm,軸距 2500mm,66.1% 軸長比的布局盡可能令空間最大化。我們身高 180cm 的駕駛者在前排體驗時,也能輕松找到舒适的駕駛坐姿;同一位體驗者進入後排時,依然能獲得寬裕的後排空間。
雖説海鷗定位 " 代步車 ",它卻沒有将自己的用途局限在 " 代步 " 的場景。假如需要短途出遊、購物時,用户可放倒它的後排座椅,讓備份廂空間可靈活性擴大,形成 930L 裝載空間。假如需要户外露營,海鷗提供的對外放電功能還能讓用户解鎖野炊、照明等。
安全是一台車的基石,但礙于 10 萬元不到的成本限制,許多車企在造車時都能省則省,安全性存在先天不足。
而海鷗全系标配主 / 副駕安全氣囊及前後貫穿式側氣簾、制動輔助、牽引力控制和車身穩定系統、預緊限力式安全帶等;頂配車型還能選裝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提供 ACC 自适應巡航、車道偏離預警等輔助駕駛功能。
同時電動專屬車身結構也賦予它更高的安全防護,高強度鋼使用比例高達 61%,在關鍵部位采用抗拉強度超過 1500 MPa 的熱成型鋼,從内到外打破安全疑慮。
海鷗的三電系統、實用空間以及安全構築起 " 靠譜 " 形象,接下來該解決的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了。
海鷗全系标配了 10.1 英寸自适應旋轉懸浮屏、藍牙 /NFC 鑰匙等,内置的 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能支持語音互動、娛樂導航等功能。
顏值也是一台車的加分項。初見海鷗,我便認為它是一台有自己設計想法的小車。
現在多數同級產品都喜歡圓潤别致的設計風格,男性用户開起來多少有些割裂感,會對一款車產生天然的用户阻隔。或許比亞迪的設計師也有着同樣的思考,通過強硬的線條令海鷗變得精致幹練,造型設計男女通吃;
再者則是采用有質感的材質和新潮的設計元素,杜絕代步車的塑料感。當同級競品還在用塑料堆疊時,海鷗方向盤、座椅等局部位置都用上了仿皮材質,主打一個小而精。
看到這裏,大家也不難發現海鷗為何能成為 " 别人家的孩子 "。
在燃油車時代,當消費者想買第一台車,但預算有限時,7-9 萬元的合資燃油車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
然而伴随着經濟發展、市場成熟,消費在不斷更新。據易車研究院報告顯示,2021-2026 年,小車型市場銷量有望突破 300 萬輛,增購将成為小車市場的消費主體(占比有望突破 80%),消費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
這意味着小車型更需要回歸產品原點,洞察用户的核心需求。作為新一代主流代步車的海鷗,顯然很清楚消費者想要什麼。
它通過充足的空間裝載力、可靠的三電技術以及豐富的智能配置、全方位的安全防護等,碾壓低配置、低價值的燃油代步車以及同級純電產品;再加上自帶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對于小家庭、小青年而言,海鷗無疑是當下 7-9 萬元精品代步車的不二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