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台劇革了台娛的命,歡迎閲讀。
如果説内娛持續兩周的頂流大瓜是一出懸疑劇,有永遠好用的沉默公關、有出其不意的 " 倒叙 " 結局、有撲朔迷離的真假爆料、有反間計與圍魏救趙,因為至今未完待續所以還不好判斷這到底是個什麼計、什麼人、什麼細分類型片;
那麼台娛持續時間更長的 "Me too" 轉 "You too"(由黃子佼掀起的 " 你我皆爛人 " 運動),則是一出 90 年代一度流行的群星出演犯罪喜劇,有性、謊言和錄像帶、有異性戀有同性戀、有臭魚爛蝦也有上流大佬、有媒體、有犯罪——據台媒 7 月 3 日報道,炎亞綸被控強迫未成年發生性關系、偷拍不雅視頻,檢方令炎亞綸 50 萬新台币交保,并對其限制出境。
相較于内娛的沉默 " 大男主 " 全靠側面描寫,台娛的好處是聒噪群戲人人積極發言。台娛當事人不僅火速出來回應,還總能在回應中牽扯出更多人。
比如被爆性騷擾的黃子佼,在指控者發文 10 小時後便迅速開了直播,承認過錯并爆出一系列同行猛料,還包含大小 S 的瓜——不像某些人,浪費了吃瓜群眾一周還不夠,昨天(7 月 3 日)又浪費了一整個午休。一個人跟你浪費一小時,全網群眾浪費了多少,你算算!
但内娛式沉默與沉沒顯然是很有實際好處的。要説這幾年内娛大瓜也不少,卻從未像台娛那樣 " 拔出蘿卜帶出泥 "。都是哪裏着火哪裏滅,滅完了連這塊草皮都直接鏟了,壓根沒有燎原之憂。而台娛的多米諾骨牌如此坍塌下去,不知誰能幸免。
劇集革了 " 舊社會 " 的命
回顧這場 " 台娛大地震 ",起源于 Me too 運動,涉及到名人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可説前所未有。從寶島各路政客一直燒到文壇的大詩人鄭愁予(《錯誤》入選兩岸教材),以至于娛樂圈的炎亞綸、黃子佼、陳建州等因為我們早有心理預期,不算反轉只是驚訝他們居然比想得更爛。目前最新進展是全網都在猜被爆性侵的 W 姓藝人是誰,逼得 W 開頭的藝人吳慷仁、汪建民相繼出來發聲。
眾所周知,台娛叱咤風雲的黃金年代早已過去,内娛吃瓜群眾的關注點幾乎只剩下 " 汪小菲家事 "。如果不是這場 " 台娛大地震 ",順帶着引發了台娛考古潮,很多年輕觀眾可能壓根不認識他們。那麼," 過氣 " 這麼多年的台娛,究竟都發生了什麼,才會積蓄出這樣一場大地震?
普遍認為台灣這場 Metoo 運動的導火索是 Netflix 的一部台劇。該劇于今年 4 月底上線,講述的是一系列台灣政治醜聞。雖然目前在内娛搜不到相關條目,但劇中涉及政壇性侵、性騷擾的情節,在台灣社會引發廣泛讨論,進而掀起了從政壇到文壇、體育圈、娛樂圈的 Metoo 運動。
還有一個説法是,先是灣灣政壇爆出性醜聞,與同期電視劇性侵、性騷擾情節裏外呼應,因此引發寶島大規模輿情。6 月初,被認為是劇集故事原型的受害者現身説法,揭露 2020 年遭遇性騷擾事件始末,被提及的失責政客後續都相繼道歉并受到了處罰。
或許是受到這一事件的鼓舞,台灣 Metoo 運動一觸即發。從政壇到學術、媒體、體育、娛樂圈,越來越多人出來指控各類社會名流的性侵、性騷擾。這場運動在台灣持續了半個月,直到娛樂圈 " 老藝人 " 炎亞綸、黃子佼、陳建州等人被指控,我們内娛吃瓜群眾才後知後覺地關注到台灣這場 " 大地震 "。
雖然被指控的名人中不乏發律師申明否認的,但追過早年台綜的内娛觀眾,似乎都心照不宣地選擇了站在受害者一邊,認為這些台娛主持人确有道貌岸然的一面。現在回想起《康熙來了》《黑澀會美眉》等台綜片段,黃子佼、陳建州等主持大佬浮誇的主持風格與大膽的言論,可不就是充斥着性暗示、性騷擾的下流段子。
放在以前,對于涉世未深的淳樸觀眾來説,還可以用 " 敢説 "、" 有梗 " 等自由娛樂精神掩蓋一切。但現如今我們也明白過來了,而台娛的權力結構,也遠不是綜藝裏的嬉笑怒罵就可以娛樂化掩蓋。
1992 年底,趙麗蓉随中國電影代表團訪問寶島,留下那句名言 " 台灣的娛樂圈兒,那整個就是一個舊社會呀。" 結合其前後語境,不難理解,她所形容的是:她所見到的台灣娛樂圈是近似于封建時代的等級森嚴,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種自由開放。
一邊開放,一邊封建,也正是台娛的現狀。近兩年,因為以 Netflix 為代表的流媒體外資入駐台灣,台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類型的大尺度劇集不斷刷新觀眾對台劇的認知。台偶劇消失十幾年後,台劇以新的姿态重回内娛觀眾視野。從 2019 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到近期的《華燈初上》《模仿犯》等,台劇越來越多地涉及社會議題。
即使是《想見你》這樣的偶像劇,也會加入青少年自我認同的社會問題。而且,越來越多的劇集開始圍繞女性議題展開,去年高分劇集《她和她的她》就是以懸疑劇的叙事模式,講述一個房思琪式的故事。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輕視文藝作品的啓蒙與呐喊作用。可以説,正是從劇集開始的這場文化產品革新,最終也 " 革 " 了台娛的命。
流媒體衝擊下,舊勢力大勢已去
這場 Metoo 運動中,很多人提出過一個困惑:為什麼受害者在當年只字不提?隔了十多年才敢説。
從大牙對陳建州的指控不難看出,她面對陳建州的性騷擾不敢聲張的原因是——她懼怕對方的權力,她曾被陳建州 " 冷藏 " 而失去工作。
這就涉及到早年台灣娛樂圈的權力關系問題。電視台背後的黑白資本與當紅主持大佬們的穩固利益結構,牢牢把持住了娛樂圈的重要資源。最知名的例子,就要數捧紅大小 S 的兩位重要人物——混黑道的影視大亨楊登魁與 " 台灣綜藝教父 " 王偉忠。
之前内娛觀眾還好奇,為什麼台娛每個重磅八卦都繞不開陳建州。但實際上,是繞不開與陳建州關系密切的大小 S。沒有人敢出來公然對抗上級,一定是畏懼背後這層權力關系,也就是我們趙麗蓉老師形容的 " 舊社會 " 背後的舊勢力,太過強大。
Metoo 運動在各國娛樂圈能發展起來,都有相似的時代背景——舊勢力的衰落與新勢力的衝擊。好萊塢電影大亨韋恩斯坦在 2017 年末被指控性侵、性騷擾時,正是 Netflix 穩固全球地位、市值破千億,強勢衝擊艾美獎、奧斯卡的時間節點。
當時在流媒體的強烈衝擊下,好萊塢大廠才幡然醒悟要做自己的流媒體,但實際上大勢已去。Netflix 不僅豪擲千金搶過了頭部影視資源,還拍出了挑釁好萊塢舊勢力的大尺度故事。比如,各類揭露大佬們淫亂行為的 " 好萊塢往事 "。
在 Netflix 網劇《好萊塢》中,洛杉矶的加油站是公認的老鸨店,員工都是等待上位的年輕演員,坐等一位能賞識自己的大佬嫖客。
像瑪麗蓮夢露一樣的黃金時代女星,都曾在自己的回憶錄裏提到過性侵往事。但好萊塢大廠屹立百年,始終沒被掀起過什麼大風大浪,直到 2018 年才被 Me too 運動抖落老底。
正是因為在流媒體時代,大廠與昔日大佬們已經不是唯一的資源把控者。也即是説,受害者有了敢説的籌碼。至少不會像當年,反抗就會沒工作,甚至殃及友人。
Metoo 運動這兩年漂洋過海席卷亞洲,也是趕在流媒體強勢洗牌日韓與台灣影視產業的時間節點。以前在日娛,藝人不敢随随便便解約事務所,因為一解約可能就會遭到事務所聯合電視台的封殺。
現在因為有了網劇這一渠道,藝人解約了也能繼續演戲。舊勢力的衰退,新勢力的崛起,自然就給了很多人敢説的底氣。
為什麼内娛不會地震?
雖然隔岸觀火也能聊以慰藉,但内娛觀眾始終差點臨場感與參與感。内娛不會發生同款 " 地震 ",這是大家默認的事實。
盡管這幾年學術圈、娛樂圈都斷斷續續發生過類似事件,也都獲得了大快人心的解決,國内卻并沒有過連貫性的 Me too 運動。兩年前的吳亦凡事件,不少受害女孩站出來 girls help girls,但轉頭,火還是迅速熄滅了。
今年初,文藝界也小範圍開始了新一輪運動,從編劇、網紅史航事件開始,到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等,但最後都不了了之。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輿論差别?
首先,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内娛的監管還是比較嚴格。
從《快樂大本營》到《你好,星期六》的興衰史,幾乎就是内娛這些年發展狀況的真實寫照。上遊利益鏈發展再強大,最終都逃不過監管之手。在國内," 娛樂至上 " 本就是不被允許、不受推崇的社會生态。這幾年内娛在 " 清朗 " 的整頓下,綜藝集體關注公益和正能量,咱都明白這個道理。
還記得趙麗蓉老師訪台後的講話,除了那句名言,還説到了當年新中國把藝人稱為 " 靈魂工程師 "。
其次,對于内娛藝人來説,現在根本就沒有中間地帶。病毒一旦爆發就是自滅,還何談傳染呢?
6 年前薛之謙鬧得沸沸揚揚的出軌風波,放到現在恐怕很難翻身。現在的内娛藝人需要傾注更多精力與資金公關,因為他們一旦被爆料,需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硬糖君在裏也提到過,内娛第一狗仔卓偉的消失,到現在年輕狗仔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都和内娛環境變化有關。内娛看似一直風平浪靜,而一旦有頂流瓜爆出來,大多直接就是法制咖。
即使不是法制咖,其他藝德問題也很難有翻身機會。比如被周揚青錘爆私生活混亂的羅志祥從此被内娛封殺,被爆 " 小三 " 的孟美岐一落千丈,THE9 出道的喻言因為早年不雅言論上央視被打碼。眼下,沉默良久的蔡徐坤回應澄清了與 C 女士的交往,仍然被央視頻下架了他的所有視頻。雖然并未封殺,但官媒這一行為,也基本宣告了頂流蔡徐坤的 " 隕落 "。
而台娛那邊,明确承認性騷擾的黃子佼,宣布下個月就能復工。之前被内娛封殺的法制咖柯震東,還能在台灣繼續演大男主戲。台娛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也就永遠住在了地震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