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在泰國做外賣,還是有點難,歡迎閲讀。
在異國他鄉,有沒有可能 " 毫無障礙 " 地點上中餐外賣?
答案是可能的。
比如在泰國,我們打開微信小程式 " 飛象外賣 " 或 " 悟空外賣 ",就能在全中文頁面裏點中餐外賣。點好外賣後,只需坐在家中,靜靜等待外賣員送上一碗熱騰騰的麻辣燙,或是一碟香氣四溢的揚州炒飯。
然而,雖然泰國的華人規模很大,但做華人外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餐慢,而且溝通不順暢,是被消費者吐槽最多的點。
想在國外復制美團模式,可能還是要針對當地風土特點,下點狠功夫。
一、中國式的點餐體驗
在國外,用微信小程式來點外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們以 " 飛象外賣 " 為例來試一下。
打開微信小程式 " 飛象外賣 ",選好地址,就可以看到附近的餐飲商家。
比如我輸入了一個曼谷的地址,就可以看到有辣貓、金廚川菜館、尚湯酸菜魚等中式風味的餐廳。整個頁面都以中文為主,完全沒有語言障礙。
配送方式有 3 種,包括平台送、商家送、到店自取。
大部分餐廳的起送費都是 150 泰铢,大概就是一碟酸辣土豆絲的價格,而配送費在 15~100 泰铢不等,比如:
辣貓 150 泰铢起送,配送費 80 泰铢;
金廚川菜館 150 泰铢起送,配送費 45 泰铢。
尚湯酸菜魚 150 泰铢起送,配送費 50 泰铢。
有些小吃類商家的起送費只需要 10 泰铢,但沒想到我們的雪王(蜜雪冰城)的起送費也是 150 泰铢,相當于 6 杯冰鮮檸檬水的價格。
除了餐飲店,入駐飛象外賣的還有本地生活類的商户,比如美宜佳華人超市、永輝超市 / 中國藥店(主要是賣藥物的)、各種花店等等。
支付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線支付(微信支付),另一種是貨到付款。
畢竟泰國的在線支付普及率還沒有我們那麼高,但是也有部分餐廳不支持貨到付款。
看到這裏,我們都還覺得,在國外點外賣,似乎可以跟中國一模一樣。
全中文的頁面、全中式的口味、中國主流的在線支付方式,甚至還能選擇中文配送員。
然而,華人外賣平台卻被瘋狂吐槽,因為配送環節實在太讓人糟心了。
二、被吐槽的送餐體驗
點餐容易,送餐難。
小紅書上有不少關于此類外賣平台的避雷貼,從商家出餐到騎手送餐,整個環節很不順暢,平台客服也沒有後台實時追蹤騎手位置,基本上打電話給客服就是 " 一問三不知 "。
" 商家接單後 1 個半小時才派單給騎手 ";
"5 公裏不到,配送了 3 個半小時 ";
" 平台客服不接電話 ";
" 平台客服不知道騎手去到哪了 ";
" 騎手把外賣放樓下,卻不給我打電話 "。
還有不少抱怨配送費貴的,比如:
" 距離 2.7 公裏,配送費 50 泰铢 ";
" 第一次使用這個外賣 app,沒有經驗,配送費竟然收了我 80 泰铢 ";
" 超過 50 泰铢就要好好考慮了 "。
其實,配送時間長與配送費貴,都是因為路太堵,商家不夠密集,騎手太少,以至于每一單的送餐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很高。
(用户截圖,超時 2925 分鍾)
1. 可怕的擁堵
泰國的曼谷被譽為 " 亞洲堵城 ",晚高峰的交通擁堵指數曾在全球排名第一。
坊間有一個段子:塞車可以分兩種,一種是一般城市(比如北上廣深)的堵,早高峰和晚高峰兩次;一種是曼谷的堵,從早八點堵到晚上八點。
那是因為,曼谷的道路是 " 魚骨狀 " 的,即一條主幹道有很多分支小巷,而這些小巷很多都是單行道,車子只出不進或只進不出,導致車流量都匯集到主幹道上,不斷加重擁堵程度。
比如有一條主幹道叫拉瑪一世路,長 2.8 公裏,最少有 42 個分岔路口,所有小巷的車流量都匯集到主幹道上,想不塞車也很難了。
這樣一來,在曼谷 5 公裏以内的訂單,平均配送時間也會被拉到 50 分鍾。
2. 合作中餐廳少
泰國的餐廳不少,但只選中餐廳就少了很多。
而且,外賣這個概念在國内很熟悉,在國外也不一定那麼受歡迎。
飛象外賣按照訂單費用抽成 20%,但商家們表示不太能接受。不像我們國内,不管抽成多少,大部分商家都還是得入駐美團或餓了麼,才能有流量、有生意。
3. 騎手少且難管理
我們這邊都是就近派單,盡可能壓縮送餐的時間。但在泰國曼谷,一位騎手在各大區随意接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因此,小紅書也有用户吐槽,商家出餐半小時,才有相隔幾個區的騎手接單。
原本,這些華人外賣平台,都打算選用懂中文的騎手,主打一個親切又温暖。但,騎手本身少,懂中文的騎手更少。平台也缺少高效的訂單管理和騎手調度系統,限制了配送的效率。
除此之外,國外的中餐本身就很貴。
在華人外賣平台上點中餐并不便宜,單筆均價通常要在 500 泰铢以上。
按照我們前面説的物價,一碟酸辣土豆絲 150 泰铢,一碟蒜蓉菠菜 150 泰铢,雙人份酸菜魚 326 泰铢,就已經超過 500 泰铢了。
據説普通泰國人的一頓飯常常不過 50 泰铢。
三、做華人外賣,可行嗎?
實際上,在海外做專門面向華人的外賣平台,也有比較成功的案例。
其中比較出名的是熊貓外賣。熊貓外賣(HungryPanda)誕生于 2017 年,是一位英國留學生劉科路創立而成的。
劉科路從英國起步,從他所在的諾丁漢大學起步,将華人外賣平台熊貓外賣運行了起來,并在很短的時間内,擴展到周邊城市。
劉科路覺得,華人外賣市場和主流外賣平台存在一定的語言和文化壁壘,打開 Uber Eats、Just Eat 等主流外賣平台,基本都是全英文,甚至連圖片都沒有,非常不适合華人。
而且主流外賣平台的營銷節點是開齋節、聖誕節,卻沒有關注新年、七夕這些華人的節日。
熊貓外賣最大的特點是:一城一策。
每一座城市,甚至每一個細分區網域,熊貓團隊都進行本地化分析,調整開發策略。
2017 年,熊貓外賣從英國的學生城市(有大學城的)出發,用了 1.5~2 年的時間開發完所有小城之後,才帶着融資進入倫敦這個大城市。
他們把倫敦切抽成 30 多個蜂窩狀的區網域,每個區網域單獨分析,研究中餐廳商家不夠怎麼辦,要不要跨區網域配送,用什麼交通工具配送等細節問題。
直到把整個英國,不管大小城市,都跑通之後,才擴展到其他國家。
2021~2022 年,熊貓外賣收購了新西蘭最大的華人生活服務交易平台 " 掌上新西蘭 " 和澳大利亞華人外賣中餐平台 EASI,正式進入澳新市場。
首先攻克澳新市場,而不是更大的美國市場,是因為美國太大了,地網域情況復雜。
澳大利亞雖然地方大,但華人比較集中,特别是悉尼、墨爾本和布裏斯班等大城市;新西蘭的華人也主要集中在奧克蘭等大城市。
這樣就保證了外賣的供給和需求都比較多,配送成本也能比較好地壓縮。
随後,熊貓外賣再重點進攻北美市場。
這一次不是從小城市出發,而是直接從大城市紐約做起。
但開發紐約市場依然采用極其精細化的模式:紐約基本上覆蓋了美國所有類型的用户群體,曼哈頓學生多,皇後區新移民多,布魯克林則是老移民多,不同的人群拉新成本分别是多少,慢慢做出止損模型。
熊貓外賣也很快成為了海外華人外賣的知名平台,在 4 年内融資了 2.2 億美金。目前,熊貓外賣已經覆蓋了 10 個國家超 80 座城市,擁有超 600 萬注冊用户。
四、寫在最後
目前,熊貓外賣覆蓋的 10 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
也就是説,暫時沒去到泰國。
當下的泰國華人外賣市場,依然是 " 飛象外賣 " 和 " 悟空外賣 " 兩家企業在競争。不過,以熊貓團隊的超強融資能力和業務擴展能力,他們在泰國短兵相接似乎也是遲早的事。
人人都渴望成為美團。
外賣只是第一步,本地生活才是那塊更大的蛋糕。
但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點,交通擁堵程度不同,華人集中程度不同,外賣認可度不同,用户生活習慣不同,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當地外賣市場要怎麼做,以及商業模式要怎麼調整。
一個美團走不了天下,一套商業模型也适用不了所有地方。
不過,在各家企業 " 卷 " 出了最優方案後,或許我們假以時日——在異國他鄉,就能毫無障礙地通過外賣平台,吃上家鄉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