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敢翻拍《漢武大帝》,到哪裏去找陳寶國這樣的演員?經典不可超越,歡迎閲讀。
央視 2025 年片單,出現一部《大漢賦 · 武帝篇》。
《大漢賦》分為兩篇,上篇圍繞漢武帝劉徹展開,下篇講述光武帝劉秀。
導演王偉拍過網劇天花板《白夜追兇》,也能駕馭主旋律題材《問蒼茫》。
他的坐鎮,保證了劇集的水準,再加上合适的演員選擇,或能成為經典。
既然拍漢武帝,不可避免要和胡玫 2005 年的《漢武大帝》相比較。
20 年過去了,這部劇依然保持着 9.2 分的水準,想要超越極其困難。
劇中有很多令人難忘的名場面,諸如:"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霍去病馬踏匈奴,一人鎮壓匈奴十萬大軍。
漢武帝以降階之禮,迎接老邁的衞青;霍去病封狼居胥,酒泉共飲;張骞出使歸來,大殿復命。"
這些經典場面,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甚至聽到韓磊的《等待》《最後的傾訴》,立馬就有了畫面感。
今天我們從三個方面展開,聊一聊《漢武大帝》為什麼不可超越。
01、創作劇本,煞費苦心
劇集根據《史記》及《漢書》等史籍改編,編劇江奇濤查閲了大量資料。
展現了 " 漢武帝 " 是怎樣一步步蜕變成為一代雄主的。
前半段的主角還是漢景帝劉啓。
劉啓代表的并非自己,還有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恒與他共同開創的 " 文景之治 "。
這一時期的漢朝,主要是休養生息。
當時正處于七國之亂的前夕,外面還有匈奴這個遊牧民族時常在邊境襲擾。
并非觀眾以往想象的那樣,只是因為景帝軟弱,才不敢用兵。
而是當時的局勢不允許——内憂外患,處境艱難。
只能沿襲和親之策穩住匈奴,為解決自身問題赢得喘息之機。
片中用一段漢景帝得知匈奴人侵犯大漢邊民憤而揮劍打翻燭台的情節,表明景帝的性子絕不軟弱。
可是漢景帝又舍不得用真的公主和親,便讓王美人挑選了一名姿色絕佳的宮女,封為隆慶公主,令其遠嫁匈奴。
幼小的劉彘像母親王美人發出的靈魂之問: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公主嫁給匈奴?
這裏算是為他後來打匈奴,做了一個鋪墊。
如果沒有文景時期的休養生息,也就沒有強大的國力,漢武帝也完不成他一系列的壯舉。
江奇濤在保證歷史真實性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想象和創作,增添一些細節和情節,最終使得故事更加生動和豐富。
比如晁錯被斬前,是不知情的,并沒有和漢景帝生死訣别。
還有漢武帝在召見匈奴使者的時候,假扮成武士,其實這是曹操的事迹。
好的編劇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靈活性的融合以及創新,這才使得整部劇集百看不厭。
02、眾星捧月,角色逼真
劇中的演員們可謂是群星璀璨,他們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
從漢武帝的威嚴霸氣到群臣的智謀勇毅,每個角色都被演繹得栩栩如生,令人難以忘懷。
要找到能夠超越這些經典角色的演員,實屬不易。
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帝是該劇的核心人物,他的演技精湛,将漢武帝的威嚴、智慧和果斷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在劇中的演技亮點在于對漢武帝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通過細微的表情和動作,将漢武帝的復雜情感和決策過程展現得非常真實。
他的出色演技為整部劇起到了引領作用,使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漢武帝這個歷史人物。
尤其是将漢武帝的中年和老年時期的内心世界的變化演得令人嘆服!
杜淳在《漢武大帝》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他演繹的青年漢武帝集霸氣與恭敬、成熟與頑劣、穩重與放縱于一體,靈性十足。
他身上隐隐透顯出的貴族氣,非常吻合少年劉徹的氣質。
而 " 司馬遷 " 的飾演者其實是一個年輕小夥,可他居然把 40 至 60 歲的司馬遷演得像真的一樣。
據説當年拍攝期間遇到一些情況,導演無奈才就近在其他劇組裏借到了王往。
原本也沒想到他真勝任這個角色,結果一上裝、一試戲,才知道他的演技是不可能裝得出來的。
王往用細膩的表演把一個在漢武大帝面前,依舊執着且卑微,命運多舛卻至死不悔的司馬遷完美地呈現給了觀眾。
焦晃飾演的漢景帝,那份隐忍、憂慮和遠見演繹得非常到位。
和他飾演的康熙,完全是不同的狀态,這就是頂級演員的實力。
歸亞蕾飾演的窦太後則是該劇的亮點之一。
她将窦太後的智謀和果斷、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均展現得非常細膩,非常到位!
此外,陶虹、沈保平、張世、宋曉英等演員也在該劇中有出色的表現,他們的演技和角色形象為整部劇增添了不少色彩。
這些人物除了精明以外,也都很有人情味 ~ 讓人看了不會單純地喜歡或是讨厭,而是可以感受到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比較令人矚目的還有三位演員。
其一是飛将軍李廣,由陸樹銘飾演。
陸樹銘光是往那一站,高大魁梧的身材加不怒自威的氣場,就當得起 " 飛将軍李廣 "!
在劇中展現了李老将軍的中晚年時期,讓人不得不感嘆:英雄也有遲暮時!
其二是帝國雙壁之一的衞青,由陸建民飾演,眉如刀劍、目若朗星、身材修長。
他成熟的演技将衞青這個人物的作風謹慎、忠君為國的内在特點表現得恰到好處。
其三是封狼居胥的千古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的扮演者李樂,少年英氣逼人,舉手投足都透露着一種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傲氣。
他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兩千年前,感受到了這位少年将軍的英姿勃發。
演員們的精湛演技和角色塑造是這部劇成功的關鍵,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
03、導演獨具匠心,重塑文化自信
網友和觀眾們關注的都是演員們如何如何地刻苦敬業。
比如陳寶國為了進入角色狀态,不光是案頭(研究史料)工作準備了六個月,還把自己關在屋裏 20 多天,感覺自己已經瘋了。
杜淳為了演好青年時期的漢武帝瘋狂減肥,一個月狂減三十斤。
在劇組中除了拍戲就是學習,不敢掉以輕心。
馬少骅為了演好窦嬰這個角色,閲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深入了解了窦嬰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點。
專門學習了漢代的禮儀和文化,只為更好地再現歷史場景和人物形象。
甚至連拍攝現場氣温高達 42 攝氏度,熱死了一匹馬這件事都關注到了。
唯獨常常忽視的卻是這些演員能夠如此忘我的投入表演創作的前提,是導演胡玫對這些演員足夠信任。
我告訴(包括但不僅限于陳)寶國,導演什麼都代替不了你的(表演),但是導演可以給你一個平台——我一定讓你最舒服地、最愉快地、最瘋狂地和最大想象力地展示你所有的表演。"
正因與胡玫達成了這樣的默契,陳寶國才敢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以至于把自己完全當成了漢武帝本人。
他不光是在戲裏訓斥群臣、戲外他也經常亂發脾氣訓斥同事。
戲份開拍完的時候,他才敢要求説導演:" 咱們這部戲如果不拍漢武帝老年的戲份将會是一大遺憾!如果拍出來了,會非常地精彩!所以我想拍。"
胡玫不光給了演員最大的自由,也給了演員最大地信任!
所以陳寶國在開機後還敢和胡枚説:" 導演,我拍不了,我還沒準備好 ……"
所以陶虹才敢説:" 導演,我演好女人演膩了,這次能不能讓我演這個壞到骨子裏的女人劉陵呢?"
因為胡玫明白:一個好的演員,一定是 " 千人千面 " 的。
而且,能夠如此地 " 呵護 " 演員,她也得益于自己曾經是優秀的話劇演員,非常懂表演。
這部劇的成功,除了演員的努力,更離不開胡玫導演把握全局。
無論是編劇、演員、攝影師、剪輯師的精選和安排,還是在服裝、化妝、道具、場景的調度和布置均不例外。
胡玫始終為了忠實地還原漢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風貌,走遍了所能看見的所有漢代皇陵墓,翻看無數講述漢代歷史的書籍 ……
親自帶領全劇組輾轉内蒙古草原、河北涿州、河南焦作和浙江橫店數千公裏拍攝。
還原了漢王朝雄兵百萬、金戈鐵馬征戰天下的恢弘場景。
胡玫在萌生拍攝這部作品的念頭時就暗暗下決心,不拍則已,既拍就要拍出一個能超過《雍正王朝》的經典!
陳寶國曾説:" 她特别知道如何‘呵護’演員的表演狀态;另外,胡玫導演一直有博覽群書的好習慣,所以她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她善于塑造人物。"
文化學者張頤武:" 胡玫通過《漢武大帝》把一個漢朝達到最高峰時的一個帝王的自我實現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既是生命高揚的體現,又是一個大帝國本身不斷開拓進取的體現。
胡玫的作品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體察人性入微、尤其善于觀察帝王内心的復雜情感。"
——可以説,胡玫導演本身就是翻拍這部劇最高不可及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