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真正的高手,都有復盤能力,歡迎閲讀。
《更新書堂》· 第 366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為人民郵電出版社書籍
《復盤高手》 鄭強 著
責編 | 嘯天
第 7581 篇深度好文:5761 字 | 15 分鍾閲讀
前幾天在地鐵上,聽到一個女士打電話説," 這個事兒,我們需要約個會系統復盤一下…… ",聽到這個詞的時候,頓時令我精神一振,實際上,我已經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聽到有人説 " 復盤 " 這個詞了,既欣慰又擔心。
欣慰在于,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些書籍或文章,我或多或少的都提供了一點點的推動作用;
而擔心則在于,復盤本身并不是一個無限美好的事物,它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企業中,如果不學而用,又恰逢企業文化與復盤底層理念相悖,其實會產生很多的負面作用。
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復盤做不好,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做好一次組織復盤并不是看起來那麼雲淡風輕,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别人面前坦誠自己的不足,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被别人指出不足——這是有風險的,在職場中更是如此。
避免風險出現的前提有很多,比如組織的容錯能力,領導的創新意識,同事之間的相處模式等等。如果這些不具備,貿貿然的就去開展一次團隊復盤,往往會起到反作用。
影響一:逃避責任
我朋友老李負責公司的一次線上抽獎活動,但他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一個 bug,就是當有用户抽到獎品的時候,會發給對方三份,出于對公司成本的考慮,他在沒有和人商量的前提下,快速下架了本次活動。
可卻收到了客户的投訴,公司對這個事情進行復盤的時候,雖然老李的行為為公司挽回了幾千塊的損失,但卻損害了公司的形象。所以,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老李跟我説這個事情的時候,一臉平淡,看不出絲毫怒氣,當我問起原因的時候,他就淡淡回復了一句,以後多幹多錯,不敢不錯,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大不了不幹了呗,反正損失的又不是我的錢。
類似老李的事情我接觸過很多,當復盤會變成批鬥會的時候,被批判人往往產生的念頭都是如此。
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千斤重擔無人挑,遇到問題趕快逃的可憐結局。
影響二:破壞氛圍
一個客户跟我講了他的一次復盤經歷,客户高經理是一個企業的培訓負責人,公司前段時間開展了一次 " 大師課 " 的活動,邀請了外部非常知名的一個老師來公司進行分享,老師很貴,半天就要 30 萬,而且,老師也很難請,并不是光給錢就來的那種。
高經理花了很大力氣,用了三個月才請到了大咖來分享。現場非常火爆,培訓教室一度人滿為患,很多人都是全程站着聽完了老師的分享,老師講的很 high,學員聽的很認真,活動之後也給予了非常熱烈的掌聲。
老板事後都親自表揚了這次活動,于是高經理決定在活動的第二天做一次復盤。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勝利者的喜悦,可復盤不能只説優勢呀,也要提提不足,談不足的時候,有些人就有些坐不住了,當時的情況是,有人提出問題,必然對遭到當事人的強烈辯解,甚至後來雙方產生了激烈争論,高經理不得不提前終止了此次復盤。
但復盤之後,整個團隊的氛圍忽然就不再高漲,明顯的是臉上笑容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緘其口。
開始抽成兩三個陣營,有的人覺得現場提的一些問題确實存在,有的人覺得有人故意找茬,因為老板都説好了,也有的人閉口不言冷眼旁觀。
你看,一次小小的復盤,就如一盆冷水,将一次成功的活動帶來的士氣瞬間澆滅。這還只是一個小活動而已,很多大型項目,重要事件可能面臨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影響三:降低效率
都説復盤可以提升組織學習能力,總結優秀經驗,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但實際上,往往會忽略復盤這個事情是要花成本的。
首先,我們不要指望通過一次復盤,能解決一個問題,實際情況往往是一個項目結束後,可能要花很多的時間,不斷復盤,不斷糾錯,最終才能得到一個很不錯的結果。
比如,某企業的產品銷量低迷,老板要求該產品線的所有負責人進行復盤找出解決方案,足足復盤了 15 次,最後才抽絲剝繭的找到了問題。
15 次復盤,每次幾乎都是 1 天左右的深度思考,你説這個飛不費時,難怪很多業務的人都很反感復盤,覺得有那個時間,倒不如去談談客户來的痛快。
所以,毋庸置疑,復盤會阻礙你部門時間内完成工作的數量,也就是影響了效率。但同時,從長遠看,我們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復盤習慣,是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能力和辦事的效率的,也就是説,復盤是可以提升效能的。
復盤并不是一劑百治百病的良藥,用好復盤也并非信手拈來的簡單,它需要對組織文化,所做事情,領導風格,成員特點等一系列内容進行系統了解并做好詳細規劃後才能實施。
因為,復盤的背後是人心,而人心總是多樣化的。想用好復盤,還是要學習一下的。
一、復盤的方法是什麼?
我在《復盤高手》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很簡單的復盤工具,觀察——反思——行動,復盤模型。這個模型非常精簡的囊括了復盤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的思考維度:
第一, 復盤是一項橫跨了三個時間維度的技術。第一個維度——過去,也就是觀察的部分,我們要去認真觀察過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二個維度——現在,也就是反思的部分,我們要站在當下的視角,對過去事件進行評價并思考原因;第三個維度——未來,也就是考慮未來應該怎麼做。這三個時間段的跨越,也是復盤技術區别于其他技術的一個重要内容,比如行動學習技術,比如教練技術。
第二, 復盤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也就是説,每一次的行動,将成為下一次復盤的觀察。這其實也很符合復盤的邏輯。
我們往往希望通過復盤去發現一些問題,進而解決一些問題,不再重蹈覆轍,不再踩同樣的坑,這确實也是復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
但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忽略一個背後的邏輯,也就是説,我們每個錯誤的行為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次次小事件的不斷積累而成。
而要想解決這個錯誤的行為或者思考,也注定不是一錘子買賣,因為這不科學,憑什麼我們 10 年積累的一個壞習慣,在一次 1 天甚至 1 個小時的復盤會上就能被解決?
所以,復盤注定不是一次能解決的,應該做好長期準備,讓這個過程不斷循環和重復下去,直至無限制的接近問題的解決
二、具體如何做呢?
具體實施復盤的步驟,如上所説,就三步,觀察——反思——行動。但簡單的三步驟中,又往往會藴含着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細節和執行方法,我們簡單做一些剖析
首先是觀察:觀察什麼?一定是觀察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看上去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我們只需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全部羅列出來即可,但當你真的去操作的時候,就會發現,好像也沒那麼輕松。
面臨兩個問題,第一,你是否能确保呈現的過去是真實的過去?第二,你是否能确保呈現的過去是重要的過去?
确保真實的過去是并不如我們想象的輕松,因為我們大腦往往會在我們不小心的時候,欺騙我們。
比如,我們提到的前邊高經理的案例,培訓做的很成功,當大家去復盤這個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它的結果很成功,倒推過程中也有很多做的特别好的事件,甚至于一些錯誤的行為都會扭曲為正确的思考;
當然,反之亦然,比如一個低風險的手術,手術期間發生始料未及的事故導致病人死亡。即使人們知道主刀醫生制定決策是合理的,但他們仍然會責備他,甚至找出他的一堆不當的操作出來。
我們常説的成王敗寇有時候就是這樣,這種效應叫後見之明效應。諸如此類的内容有很多,這些效應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對過去事件的認知。
當然,真實過去的呈現還有一個很大的敵人,就是我們會把事件和觀點弄混。
觀點是帶有我們主觀評判的事件,而事件卻是真實過去的呈現,舉個例子,部門銷售業績下滑,我們去羅列過去發生的事件的時候,可能會寫 " 客户對公司品牌認知度低,不願意來參加活動 " 看上去這是一個客觀的事件描述,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背後根本就是我們的一個觀點,品牌認知度低是客户親口説的嗎?
有幾個客户提過?這些客户占整體目标客户的比例是多少?這些數據如果沒有,我們如何确定客户不來參加活動是因為品牌認知度低導致的?
所以,把真實的事件和觀點區分開,也是觀察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本領。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過去經歷了太多,現在忽然讓我們回憶過去,總是擔心會遺漏一些關鍵信息和決策,比如,我們做了一個項目,周期是半年,項目完成後,我們要去復盤。
那理論上來説,就要求把半年以來所有經歷的事件全部羅列出來,然後去評價做得好和不好的,然後進行一一校準,實際上,這肯定是不可能的。精力有限,太多了,而且也不一定記得起來。這時候,就面臨一個選擇,到底什麼樣的事件才值得被拿來復盤呢?
我在書中會給出一個事件回顧的小工具,簡單來説,就是要找到對我們關鍵結果有影響的事件,這個影響可能是正向的影響,比如當初聯系到了一個關鍵決策人,或者引入了一個關鍵技術等,讓項目推進速度大大加快。
也可能是負向的影響,比如忽略了客户的一個訴求,導致客户對我們產生不滿意進而影響結果達成。如果我們開始做事情是 A 點,結果達成是 B 點,AB 兩點按理來説應該是直線最短,但凡有出現曲線的地方,都應該拿出來看一看。
當然,具體的事件來看,包括老板的重要指示,工作的變更,人員的調整,進度的縮減等等就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觀察這個過程在復盤中,往往會被忽略,因為我們更關注原因。但這個被忽略的部分往往才是整個復盤大廈的地基。
如果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沒達成統一,甚至有了錯誤的認知,那基于這些事情的思考也就是南轅北轍了。所以,忠實的呈現過去的信息尤為重要。那過去的信息除了事件,還有什麼呢?
比如我們做這個事的目的,目标,策略等等都值得曬出來,一起看一看。
請記住,過去是復盤的基石,決定我們後邊思考和行動的方向的東西,切不可掉以輕心。這是觀察。
觀察之後,我們就要反思了。反思是整個復盤最燒腦的環節,也是最具挑戰的環節。反思誰的問題?有的人説不對人,只對事,是誰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為什麼發生了,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忽略了事情其實也是人做的,哪有純粹的對事不對人呢?
當然,能想到對事不對人并且去踐行的已經是很厲害了,能做到就更牛了,大部分團隊,大部分人的反思都會在反思别人的問題上做文章。
反正説别人自己沒有負擔。當然,正确的做法是 " 莫向外求 ",不難理解,具體的解釋也可以去我的《復盤高手》書中詳細看一下。
具體來看,反思的部分也面臨兩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第一,我們如何确保我們的反思不是片面的;第二,我們如何确保我們的反思是深刻的。
第一個," 不片面 " 説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其實總是會面臨很多挑戰。我們很多時候會有一個很清晰的因果思維,比如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我們讀書不努力。
這種思維根植在我們内心深處,揮之不去且深信不疑。所以,我們在思考一個事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這樣一個直線的思維之中,客户不滿意就是因為我們沒送禮;
女神表白沒成功,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錢…這種直線式的因果思維對我們思考問題有着非常大的阻礙,往往會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悲慘結局。
當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冥思苦想得出一個結論,往往會興奮的認為我們就找到了問題的全部。更主要的是,當事人會堅定不移的堅持這個結論的正确性和唯一性,甚至于别人的任何意見都置若罔聞。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在思考的時候,用一個小方法就可以搞定,這個方法叫 " 水平思考法 ",所謂水平思考法,就是擺脱非此即彼思維方式的思考方法,也是擺脱邏輯思維和線性思維的思考方法。
在水平思考中,人們致力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每個不同的看法不是互相推導出來的,而是各自獨立產生的。
所以,當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除了想想努力的因素之外,是不是還可以再看看,是不是學習的方法不當,考試的心态不好,或者只是因為前一天晚上沒睡好覺?當發散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天空變得更廣闊了。
第二," 深刻 " 性的問題,到底如何才算是深刻,其實仁者見仁了,但這裏我們其實更強調的在于,到底如何才是我們可控的?
還是以和女神表白為例,女神拒絕了,我們覺得是因為我們不夠有錢,或者不夠帥,到了這個層面,你發現錢不是馬上就有的,樣貌也是天生的,兩個都沒法改變。
那證明,這個思考深度就是不夠的,那該怎麼辦?繼續想一層,為什麼我不夠帥呢?可能是眉毛太粗了,穿衣服太沒品位了,那這個思考就可以稍微轉換一下,變成因為我們不修邊幅導致給對方的印象不夠帥。
再來問,為什麼我面對女神的時候會不修邊幅呢?
可能是我對女神的審美了解不夠,我覺得不修邊幅是一種自然狀态很好,但女神卻更喜歡精致的異性。
所以,不夠帥導致女神拒絕經過兩個 " 為什麼 " 之後,就變成了我不夠了解女神的想法,導致被拒絕。這時候你發現這個原因是我們可控的了,我去了解她喜歡什麼樣的,我變成那樣就可以了嘛 ~ 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幾率會大一些。
這就是垂直思考的價值了,垂直思考相對于水平思考來説,是就一個問題不斷深挖的過程,挖得越深,距離真相就越接近,也就越有 " 當頭一棒 " 的頓悟感。當然,也更容易去解決。
這是關于反思的部分,總結起來就是要綜合運用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兩個思考的方法,先水平思考,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再垂直思考,找到事情的真相。
反思之後,就是行動。
復盤往往會被認為是一場思維的按摩,我們千辛萬苦的呈現問題,并發現問題。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真的到了發現了我們問題的那一刻,大多還是歡欣鼓舞的。就像老師傅捏腳,過程中疼得我們龇牙咧嘴,但捏完之後還是渾身舒坦的。
但如果僅止步于此,我們説這個復盤仍然是一次失敗的復盤。就像我經常提到的,復盤是從過去汲取能力,為未來提供服務的,它的着眼點是向過去,但着力點一定是向未來的。
所以,哪怕我們思考的再透徹,剖析的再深刻,如果缺少了下一步的行動,那整個過程就将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是浪費生命。
甚至于,我會覺得,有時候我們可以想的沒那麼全面且深刻,但有了一個想法之後,馬上付諸行動,并讓結果發生一點點改變,這就是一次很成功的復盤。這就是所謂的想一百不如做一分。
總之,復盤這個事情,説容易也容易,看看發生了什麼,想想為什麼會這樣,然後就糾正或者承襲過往的行為。
這些動作每個人每天都會發生,随着這個動作的發生,個人才會悄然獲得成長,你會發現 10 年後的你和 10 年前的你變得不一樣了。
成長的多與少就在于這個動作發生的多少。有的人畢業 10 年當上 CEO,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有的人囿于自己的小圈子裏愁眉苦臉,憤世嫉俗。核心就在于是否認真持續的在做着復盤的這件事。
萬物皆有裂縫,但那恰恰又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