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大并購落地,沃爾瑪财報傳遞出什麼信号?,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一千二白字
零售市場多久沒有聽到大型并購的消息了?
北京時間 2 月 21 日,沃爾瑪在官網公布将收購北美智能電視品牌 VIZIO,拟定以每股 11.5 美元現金支付,股權總對價約為 23 億美元(當前匯率約合 165 億元人民币)。這與 VIZIO 市值相比存在一定溢價。VIZIO 是北美沃爾瑪超市裏銷量最好的電視機品牌,它的客群定位和大賣場比較搭,以偏小尺寸面板為主,主打平價走量。根據 Statista 機構監測,2022 年 VIZIO 品牌在北美智能電視市場上的份額為 5%,排名第六,前三位依次是三星、索尼、LG。
這一并購消息是與沃爾瑪财報同一時間釋放的,财報中還提了一句,此次收購将促進 Walmart Connect 業務發展。Walmart Connect 是沃爾瑪的廣告媒體平台,VIZIO 電視對它而言具有廣告投放渠道的價值,VIZIO 建立的内容生态模式就是看廣告就可以免費看節目。沃爾瑪能夠借助智能電視終端,用更數字化的方式追蹤廣告效果與消費者數據,可以説這是一個面向商家的 to B 業務。這塊也是亞馬遜擅長的,目前亞馬遜的在線廣告業務規模已經跻身北美市場前列,僅次于谷歌、Facebook 等平台。
以這次并購為背景,下面簡單分析一下沃爾瑪目前的經營情況與競争環境,以及對中國市場的思考。
電商與中國市場
沃爾瑪與亞馬遜存在着長期競争關系,前者在努力開拓線上,後者在不斷嘗試各種業态的實體店,可謂殊途同歸。
在 2024 财年第四季度,即截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的三個月内(11 月、12 月、次年 1 月),沃爾瑪總營收為 1734 億美元,同比增速 5.7%(全财年為 6481 億美元);其中電商業務(包括自提和配送)占比 18%,約為 300 億美元,同比增速已放緩到 23%;整個 2024 财年,沃爾瑪電商收入首次突破了 1000 億美元。
相比較,亞馬遜第四季度的電商收入為 705 億美元,同比增速約 9%。這個增速仍高于沃爾瑪的大盤增速,低于沃爾瑪的電商增速。
或許是因為電商業務經過幾年的從無到有、快速發展後步入正軌,讓沃爾瑪能騰出更多精力進行新店擴張。據沃爾瑪最新消息,它計劃未來五年内在美新開 150 家門店。從下面這張表格可以看出,大致上從 2018 年開始,沃爾瑪在全球門店數量上開始收縮,這個趨勢一直持續至今,相對應的正是它大舉布局線上業務的時期。
這個現象也出現在中國市場。2021 年上海五角場沃爾瑪大賣場關店,該店此前已經營了 15 年之久,這也是它近幾年在中國關店、改造調整的一個縮影。像麥德龍、家樂福、TESCO 的撤離更加激進。也在同年,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加快了新增開店的腳步,全球區網域市場的結構化轉型正在上演。山姆會員店和電商是推動沃爾瑪中國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這在财報中有所説明。
2024 财年第四季度,沃爾瑪中國取得營收 40 億美元,約占總營收的 2.3%,同比增速 11%,但環比下降了 11%。從同店可比收入看,該季度增速僅為 6.6%,明顯低于往季水平,只比 2023 财年第一季度 4.4% 的同比增速略高(自然年是 2022 年 2-4 月,正受口罩因素影響)。一個原因是,2024 年農歷春節比 2023 年晚,作為銷售旺季的月份沒有被統計進 2024 财年第四季度财報裏。
另外從近幾年年報看,沃爾瑪中國的毛利率暫時沒有什麼優勢,可能因為低毛利率業務增長過快,衝淡了整體毛利率,比如生鮮本身在超市 SKU 中就屬于毛利率偏低的品類,中國消費者從山姆會員店和沃爾瑪大賣場中主要采購的是這類商品,而且山姆的毛利率通常比沃爾瑪更低;再比如在線訂單配送會額外消耗一定的成本等。
這有點雙刃劍的意思。山姆會員店和電商提升了它在内地市場的收入增速,但對改善毛利率沒有起到作用,内地是一個零售競争更加激烈的市場。在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沃爾瑪該季度營收突破了 300 億美元,同比增速達 13%,主要受由沃爾瑪收購的電商 Flipkart、墨西哥及中美洲,以及中國市場拉動。
與 Costco 對比
除了與亞馬遜對比在線業務外,另一個可供比較的對象是上述表格裏提到的會員制超市 Costco。沃爾瑪财報中按照三類來劃分總收入,分别是沃爾瑪美國、沃爾瑪國際、山姆會員店。如果單看與會員制相關的業務山姆會員店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僅增 2%,整個 2024 财年增速為 2.2%,達 862 億美元;另外的會員費及其他收入在第四季度的增速為 13%,整個财年增速為 1.5%,約為 55 億元。
根據 2023 年報,在截至 2023 年 9 月 3 日的年度中,Costco 淨營收為 2377 億美元,同比增長 7%,剔除新店後的同店可比淨營收增速為 3%,在該财年裏,Costco 在全球新增了 26 家門店;額外的會員費收入為 45.8 億美元,同比增速為 8%。
利潤方面,Costco 年度經營利潤(Operating income)為 81 億美元,同比漲幅 4%,淨利潤約 63 億美元,同比增速約 8%;相比,美國山姆會員店 2024 财年經營利潤為 2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6%。
Costco 與沃爾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Costco 多年來維持 10% 出頭一點的整體毛利率水平,通過精簡 SKU、批量采買方式把壓低價格。從利潤表看,扣除 " 三費 " 和所得税後,這個 10% 的毛利率基本就被 " 削平 " 了,而會員費收入基本上就是它的淨利潤來源。實際上它賺的是用户而非商品的錢,更類似于互聯網的邏輯。沃爾瑪主要賺取的是差價,它的流量來源是對地理位置的占據和對購買頻次的保證,它的 SKU 要比 Costco 大很多,以全渠道運營來滿足多樣化需求。山姆會員店模式則與 Costco 類似,整體毛利率比 Costco 略高,自有品牌更多一些。
由于山姆會員店進入中國市場早很多,目前從内地門店數量、銷售規模等方面都比 Costco 更強。沃爾瑪在内地結構化轉型的意圖也是要增加山姆會員店的占比。
一位生活在美國某郊區的網友留言給我説,他平時是沃爾瑪、ALDI(德國超市)、Costco 三家都去,在 Costco 主要買純淨水、紙等大批量東西;在 ALDI 主要買牛奶、雞蛋、車厘子等食品,開在社區周圍的 ALDI 在當地價格比沃爾瑪便宜;沃爾瑪商品則更齊全,購買生活用品繞不開它。他認為,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發現自己買的大包裝食品經常爛掉,假如 10 分鍾的車程内就有沃爾瑪之類的超市,那麼 " 不如多去幾趟超市,(扔掉)損失的随便就超過了油錢。"
這也解釋了 Costco 為什麼在全球門店數量上比沃爾瑪少得多,沃爾瑪需要高強度的 " 覆蓋 ",Costco 主要考慮會員忠誠度就行了。Costco 目前在台灣地區開有 14 家店,為什麼沒有在香港開店?同樣地,香港也看不到山姆會員店,部分港人現在喜歡到深圳的 Costco 和山姆會員店采購。這説明,香港這種以高地價 + 小面積住宅 + 公共交通出行的高密集度居住模式,難以支撐起大包裝量販式購物需求,而有這種集中采購需求的人,必定是具備批量食物儲存 + 私家車出行的條件,也就不怕麻煩過關去大采購,這也是對用户的影響力與黏性。
由于内地電商與移動支付發展的特殊性,沃爾瑪這種大賣場需求實際上是被京東、美團、天貓、拼多多所部分取代了,剩下的個性化需求空間被山姆會員店、盒馬、Costco、奧樂齊、錢大媽以及各地的區網域型超市所填補。
簡單做一個總結,從交易規模看,沃爾瑪仍舊占據零售老大的位置,但收入增速、特别是美加本地市場的增速承受一定壓力,由于國際市場及電商的出色表現,沃爾瑪經營現金流提升明顯,目前手握 151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截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可用于未來的新增開店及廣告新業務拓展。多渠道、多業态的模式提高了它抵抗風險的能力。在内地一二線城市,其經營重心正在向會員制模式轉型,但也在時刻經受即時性消費習慣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