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體育經驗:弗裏克手下的那支拜仁,和現在這支巴薩有哪些異同點?,歡迎閲讀。
很明顯,弗裏克正在嘗試着在巴薩重建 19-20 賽季的拜仁慕尼黑,但現在還有很多邏輯需要理順的地方。
首先,萊萬 + 多邊鋒的進攻端是确定了。
費蘭 - 托雷斯連續三場首發左邊,拉菲尼亞打前腰,再算上右路主力亞馬爾,三人,包括萊萬在内,都在進攻端充分活動、自由換位,這是很典型的弗裏克的進攻思路。
當年的拜仁,在萊萬身後有格納布裏、佩裏西奇、科曼和庫蒂尼奧,都是可以輕松來到邊路活動的球員,更不用説穆勒這種看起來不像邊鋒的球員,實際上都會大幅度拉到右邊參與進攻,甚至送上傳中。
現在的巴薩也是一樣,邊路球員有辦法切進中路,中路球員也可以随時拉邊,而且巴薩似乎還在市場上尋找新的邊鋒。
僅僅通過這一點,你就能看出弗裏克這種以攻代守的教練的真實想法了。
因為在當年的拜仁慕尼黑,進攻端還不止這些球員,左後衞阿方索 - 戴維斯,後腰格雷茨卡都會大幅後上、參與進攻,當時還打在右後衞的基米希也打出了職業生涯單賽季參與進攻的最佳數據:
7 球 15 助,總計制造 22 球。
所以,當年的拜仁相當激進。
萊萬 + 多邊鋒 + 雙邊後衞前插 + 格雷茨卡衝擊,投入進攻的球員數量已經不能再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攻守平衡就成為了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首先,拜仁要确保自己壓制對手的時間足夠長;其次,拜仁要确保零星幾次被打反擊的時候,自己要防得住。
最後,則是需要一些戰術手段。
第一點,拜仁用蒂亞戈和阿拉巴做到了。
當時的拜仁,蒂亞戈是毫無疑問的技術大拿。他拖後組織,用自己的傳接、轉身和調度能力,确保每一腳球都足夠精準的同時,還能快速跨越和抵達戰區。阿拉巴則以邊衞能力打中衞,傳帶和向前能力遠超常規水準,直接托起邊路和身前的隊友。
這樣一來,拜仁邊鋒的一對一能力,以及拜仁球員的體能優勢,就能保證球隊可以最大限度地拔高進攻效率,不管是通過一對一突破,還是多打少配合,都有足夠保證。
第二點,拜仁用小博阿滕、阿拉巴和進攻端回追做到了。
當時的拜仁,蒂亞戈一線的身後,往往就剩小博阿滕和阿拉巴。前者主要防大,但防小也跟得上,後者主要防小,但防大也能怼個一兩下,他倆第一時間延阻住,蒂亞戈就能從中幫個忙,最主要的是,有了這個時間,阿方索 - 戴維斯、格雷茨卡等人就到位了。
而且,即便在最極端的情況裏,小博阿滕和阿拉巴的回追也屬于上乘,最主要的就是他們運動能力在線,身前、身後都能照顧得到。
第三點,就是犯規。
19-20 賽季,蒂亞戈拿到了職業生涯單個賽季最多的黃牌,10 張。拜仁也是一樣,聯賽裏的犯規數 322 次,是前後幾個賽季裏最高的一年,但最關鍵就是黃牌數,犯規數其實只比前後幾年多幾次而已,但黃牌數直接攀上 50 張。
34 場聯賽,50 張黃牌。
所以,這是當年拜仁成功的軌迹。
對付當年的拜仁,防守第一要務就是掐住蒂亞戈,但當年的巴薩,突前人選是梅西 + 蘇亞雷斯,有限的體能都要留着進攻,自然放任蒂亞戈發揮,這讓當年的拜仁變成了技術不輸南方球隊,而衝擊力更甚的存在,8-2 血洗巴薩也就不奇怪了。
決賽面對巴黎聖日耳曼,蒂亞戈依然自如發揮,但對手強度顯著上升,所以拜仁控球率領先,最後靠邊鋒科曼接傳中的頭球制勝。
從這個角度來説,你就能看到當年拜仁和現在巴薩的不同了。
首先,球隊裏不再需要蒂亞戈這個特殊角色了。西班牙聯賽球員的基本功能夠确保大家的傳接都在水準之上,不需要有一個人特别能洗髒球,特别能傳好球。
這樣一來,球隊裏的确會少一個防守端拉胯的角色,但也缺少了諸多通過身體對抗向前和向後發揮的元素。
你沒有格雷茨卡,也沒有小博阿滕,更沒有阿拉巴這樣全面且出色的矮中衞角色。
這場對陣巴列卡諾,佩德裏通過後上扳平比分。
他的插上顯然會比格雷茨卡更有技術美感,這意味着控球效率的提高,都進不了球的時候,佩德裏會比格雷茨卡更有可能保住球權,但在丢失球權的時候,佩德裏可不會有格雷茨卡回追保護的能力。
所以,弗裏克現在這套東西打聯賽沒有大問題,但是在歐冠賽場會遇到嚴峻考驗,歸根結底就是後場和防守端不夠有力。
即便他們的後場可能比拜仁的有球水平更好,但這一點無法直接兑現在進攻端,更何況你擁有的是一個更年邁的萊萬和一群除了亞馬爾之外,能力較為有限的邊鋒。
不同的競賽環境,會把同一個球員烘托出不同的樣子。
蒂亞戈在拜仁就是鶴立雞群一般的存在,格雷茨卡則顯得很普通,在德甲看起來一抓一大把,所以教練也需要根據自己所處的競賽環境的不同,快速調整自己的戰術要點,調整得過來,弗裏克在巴薩的日子就會順利一點。
今天逆轉巴列卡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奧爾莫替補上來打前腰比拉菲尼亞好得多,但在歐冠賽場,這點提升是不夠的。
如今在巴薩," 蒂亞戈 " 不重要了,反倒更需要一個 " 格雷茨卡 ",或者説,就像德拉富恩特在西班牙國家隊需要一個梅裏諾一樣。
有了梅裏諾,才能邁過弗裏克的祖國——德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