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要做15萬級純電卷王?奇瑞放大招了 同級唯一鋁車身!,歡迎閲讀。
如果要買車,你的預算大概是多少?有第三方調研機構曾經做過調查,大多數人第一輛車的裸車預算都在 15 萬左右,而且由于 SUV 在國内更受歡迎,很多人對車的要求,其實就是一台 15 萬級的家用型 SUV 車款。
在燃油車時代,這個價位有無數選擇,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產品力的車款,但在進入新能源時代後,由于整車成本相比燃油車顯著變高,我們漸漸發現,買一台有着類似產品力的車,現在要花更多的錢了。在這其中,成本相比混動車更高的純電 SUV 價格更高。所以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當今已經 " 卷出天際 " 的國内新車市場上,我們真的沒辦法用 15 萬,買到一台各方面表現都不俗的純電 SUV 嗎?或許奇瑞的一款新車,能給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實際上在奇瑞 eQ7 下線之後,很多媒體都把這款車稱之為 "15 萬級最強純電家用 SUV"。那麼 eQ7 到底有哪些能力,能當得上這麼大的稱号?也許你會説,這是因為 eQ7 的配置足夠多空間足夠大,但很坦白地講,eQ7 的空間在同級車裏并不是最大的,在堆配置這塊,eQ7 可能也不及一些三四線品牌來得狠。所以如果我們只是把 " 最強 " 這個詞,簡單地和 " 便宜又大個 " 畫等号的話,這顯然不是 eQ7 的路子。
eQ7 最核心的產品實力其實有兩點,第一點是均衡。展開來説,eQ7 車長 4.6 米,是一台典型的緊湊級 SUV(A 級車)的長度,但軸距卻有 2830mm,已經逼近 B 級車的軸距了。這種短車身長軸距會帶來兩個好處。首先,車内空間得益于長軸距會有保障,而在車内空間足夠大的前提下,更小尺寸的車身确保了 eQ7 能在城市中更敏捷。這其實也是這個級别大多數家用車用户的真實内心需求。
在擁擠的城市中,他們其實不希望自己的車太過巨大,但他們又希望車子的空間盡可能的大,因此,eQ7 的尺寸就非常合适。其次,也許單看賬面數據,eQ7 的續航 " 只有 "512 公裏,但奇瑞的純電動車,續航是向來都不虛标的。500 公裏級别的,實打實的續航其實對于城市通勤和短途自駕來説真的很足夠了。而且由于電池包并不太大,不會過多擠占底盤空間,這也進一步意味着,eQ7 可以在底盤布置物理性能更優秀(占用空間也更大)的懸挂,這對于提高車子的駕乘舒适性和主動安全性來説有着非常明顯的好處。
上面這些都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做的工作,其實 eQ7 在看得見的地方,同樣也做了很多能大大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的東西,就好比説 " 女王副駕 "。這個詞大家其實并不陌生,在很多 30-50 萬的車上,這個功能幾乎是标配。也有很多 20 多萬的車會把這個功能當作車型的一大賣點來宣傳。但女王副駕放到 15 萬級的車型上,其實是非常罕見的。
因為女王副駕這種東西,本身成本就非常高。這種座椅并不像很多人認為的,只是在一張普通的座椅上加裝一個電動腿托完事。因為有了電動腿托,人的乘坐姿勢會發生變化,整張座椅很多技術參數上的東西要針對這種變化作出調整,同時還不能影響正常坐姿下的舒适性。
所以這就要求這張 " 女王副駕 ",至少在皮料的用料上、在坐墊和靠背的人機工學設計上,包括改變坐姿後的乘坐安全性上都要做全盤考慮。而正因為做一張 " 女王副駕 " 成本巨大且調校難度高,向來是只有較高價格的車才有更多的毛利去支持車企做這件事的。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奇瑞在 eQ7 上引入女王副駕,誠意到底有多大。
但 eQ7 最大的殺手锏,肯定要數它的鋁基平台車身了,這個技術有一個更被人廣泛認識的名稱:全鋁車身。
全鋁車身其實并不是非常新的技術,早在 90 年代末期的奧迪 A8 上就已經搭載。現階段包括特斯拉 Model 3、奧迪 A8L、攬勝路虎等車型都采用了全鋁車身技術。大家可以看到,除了 Model 3 之外,當下幾乎所有搭載全鋁車身的車型,幾乎都是百萬級豪車,而哪怕是号稱 " 最便宜全鋁車身 " 的 Model 3,價格也比奇瑞 eQ7 高得多。
全鋁車身有什麼好處?首先是足夠輕。全鋁車身是用特種高強度鋁材整體衝壓而成的,相比起傳統的鋼車身或鋼鋁車身,它的焊點少了很多(大多數結構都是一整塊鋁直接衝壓出來的,不需要太多焊接),而且鋁本身就比鋼輕很多,所以全鋁車身很輕。更輕的車身無論對于主被動安全還是對于續航都有不少好處。
其次是車體剛性足夠強。前面我們提到過,全鋁車身的大部分結構是用一整塊鋁整體衝壓出來的,不需要像鋼車身那樣進行大量焊接,這就必然使得全鋁車身的車體剛性遠遠強于傳統車身結構。而這種車體剛性,人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你可以明顯感覺得到,搭載全鋁車身的車型底盤更扎實、操控反應更快,哪怕是過減速帶,底盤傳上來的聲音,也能給你一種扎實感。所以其實很多豪華車的那種行駛中的 " 高級感 ",很大程度就是高剛性車身帶來的。
但全鋁車身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它太貴了。為什麼在奇瑞 eQ7 之前,搭載全鋁車身的幾乎全是豪車,就是因為全鋁車身無論從工藝還是對鋁材的選用上,成本都極其高昂。就連 " 成本控制大師 " 特斯拉,也只能依靠規模和成本邊際效應,把全鋁車身 Model 3 的售價,從一開始的 30 多萬,慢慢降價到現在的水平。
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明白,在 15 萬級的奇瑞 eQ7 上使用全鋁車身,是一件多麼震撼的事情。甚至我們會懷疑,奇瑞為了 eQ7 如此下血本,難道這車,是在虧錢賣的?
讓我們把話題回到最初,當我們在聊 " 人生中的第一台車 " 這個命題時,我們到底在聊什麼?這就不得不涉及年齡了。既然是第一台車,既然是需要滿足家用需求的車,這個價位大多數購車者的年齡都不會太高,基本上我們可以把奇瑞 eQ7 的閱聽人人群,圈定為年輕人群體,也就是 95 後或 00 後這群人。
這群人被泛稱為 "Z 世代 ",它們對于車的理解和态度,和 90 後、80 後們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希望車子不僅需要承擔作為移動工具,作為家的延伸這兩個基礎概念,還需要承載自己更多的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需求。這些獨特的需求包括移動辦公、移動的休息室、移動的社交場合等等。這就要求車輛除了滿足基礎的交通工具屬性外,還必須在多方面滿足 Z 世代人群更多樣化的用車需求。
落實到產品上,這要求車輛需要做到高度的人機互動能力、需要有多變的車内空間能力,同時,還必須滿足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對運動能力的要求。因此,我們看到了奇瑞 eQ7 具有的高度人機互動和輔助駕駛能力、看到了 eQ7 的 S5X 純電平台以及這個平台所能實現的多車型兼容能力,當然,我們也看到了 eQ7 的後置後驅布局(即驅動電機位于後軸,車輛為後輪驅動)。
這些特性都進一步使得奇瑞 eQ7 很好地滿足了 Z 世代消費者們的多種個性化需求。而作為 15 萬級為數不多的能實現該種能力的純電家用 SUV,eQ7 無疑是具有開創性的。
在我們看來,奇瑞 eQ7 的推出是具有行業震撼性的,奇瑞向行業展示的,不僅是 eQ7 能在 15 萬 + 純電這個限制條件下,把產品力盡可能做得均衡而懂得消費者真實需求,而不是簡單地堆配置和放大車身。eQ7 更是在車價的限制下,成功地把過去幾乎是豪車專屬的全鋁車身在 eQ7 上得以實現。
而更深層次地,我們還看到了奇瑞對于當今消費群體心理和需求的精準把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策略和車型硬核產品力和各項參數、配置上都做得如此無懈可擊的奇瑞 eQ7,必定能在上市後,獲得一波銷量和口碑的雙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