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越來越卷的車載螢幕,就是車企所體現的智能化嗎?,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 EV 智行 ,作者李合
什麼是汽車智能化?如何将汽車智能化體現出來?這是每個車企都上的必修課。
那對于消費者而言,什麼是汽車智能化呢?有人覺得能夠實現自動駕駛,有人覺得開車只需要專心開車,用語音就能解決,也有人覺得車内充滿科技感,那就是汽車智能化等等。
螢幕越大、越多、越智能?
此前,我跟親戚去看車,看到理想 L9 的時候,親戚坐進車内,感嘆了一句,這車子看起來就很智能。
當時我一臉疑惑,親戚僅僅是坐進車内,并沒有進行實際的操作體驗,怎麼就開始覺得理想 L9 智能了呢?
于是,我便問親戚,親戚的回答是你看着車内都是螢幕,物理按鍵很少,操控螢幕就能使用車内的功能,難道還不夠智能嗎?
我聽了之後,瞬間發現了問題的重點,車企想要将智能化體現出來,就是取消物理按鍵,将大尺寸的螢幕安裝在車内,這樣就能讓車内充滿科技感。
尤其是國内的新勢力品牌,将車載螢幕卷出天際,有大尺寸貫穿式、有升降式、有滑動式等,反正就是将各式各樣的大螢幕安裝在車内,讓車内有種 " 小客廳 " 的感覺。
便利性、安全性怎麼樣?
那麼問題來了,安裝越來越大的車載螢幕,真的是智能化了嗎?真的能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嗎?
首先,車企在設計車機系統的時候,就想将車内所有的功能都集合在車機裏面,消費者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完成車内功能的設定,這确實是汽車在進步的标志。
就比如理想汽車,被網友稱為 " 大彩色電視機冰箱 ",車内的螢幕又大又多,不僅可以在車内看電視劇,還可以投屏打遊戲,在體驗方面确實比傳統車企有趣很多。
不過,車企可能只考慮到了如何體驗出所謂的 " 智能化 ",而忽略了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以前傳統車企在設計功能按鍵的時候,都會考慮到該如何布局,才能為駕駛員提供便利,同時還不需要太久的磨合期,駕駛員就能實現 " 盲按 ",不需要看,伸手就能按到想要控制的開關,不會影響到駕駛。
相反,如今車企将車内功能都集中在車機中,消費者使用起來就像是體驗智能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一樣,需要從主頁面進入子頁面,慢慢尋找功能控制按鈕在哪一頁。這樣復雜的操作,已經不能實現 " 盲按 " 了。
因此,有不少從傳統燃油車置換新能源車的消費者都表示,其中就有我的同事,他表示,現在新能源車沒有了實體按鍵,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适應,而且操作起來太麻煩了;尤其是開車的時候,想要打開,或者是關閉某些車内功能,都要停車之後再設定,提供不了什麼便利性。
關于這一點,我深有感觸,之前在試駕啓辰大 V DD-i 的時候,想要調節後視鏡的開度,只是掃了一眼找不到控制按鍵,只能停車在車機中慢慢尋找并完成設定。
現在回想一下,如果有消費者對自己的開車技術很自信,又不停下來設定,那麼邊開車邊看中控屏,這樣子的錯誤操作很危險。
英國有一項道路安全研究報告指出,當使用觸屏操作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等互動系統時,駕駛員對路面情況的反應時間,會增加多達 57%;美國汽車協會基金會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觸摸屏可能會讓駕駛員分心長達 40 秒。
也就是説,駕駛員在使用中控屏的時候,分心的 40 秒時間就有可能失去了對路況的掌握,運氣好的話,可以通過減速靠邊停車,減少了出現車禍的風險。
運氣不好的話,前方突然有行人過馬路,或者是前車刹車等等情況,都會釀成嚴重的交通事故;在國内就有不少駕駛員因為在開車過程中看中控屏,而釀成了多起嚴重的交通事故,所以提醒大家要注意行車安全,切勿分心駕駛。
車載螢幕的作用
那麼車載螢幕越來越大,越來越卷,難道沒有好處嗎?當然有,加劇了汽車市場的競争,例如十萬級别的車型,車内都會搭載大尺寸中控屏,并且還會配備 HUD,讓消費者花最少的價錢,買到了更多配置的產品。
不過也僅此而已,十萬級别的車型只能滿足視覺上的 " 智能化 ",并不能滿足體驗上的智能化,畢竟造車成本放在那裏,只能提供簡單的語音功能,而不是高級别的智能互動功能。
上文提到理想汽車,車内塞入了很多大螢幕,僅僅是滿足看電視,打遊戲而已嗎?當然不是,理想汽車的車載螢幕是展示智能互動座艙的切入點。
大家不僅可以通過車載螢幕進行娛樂,還可以通過語音互動進行對車内功能的控制,例如大家在開車過程中想要調節空調,或者是打開按摩座椅,就可以通過語音來完成,這就是智能化的體驗,而車載螢幕就是展示出這些載體。
因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架構等智能化功能,都是一種技術,無法成為實體展示出來,所以車載螢幕就成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車機裏面的組件就能讓消費者很直觀地感受到汽車科技的進步,這就是車載螢幕越來越内卷的原因,起碼有個噱頭,吸引消費者。
當然了,不是車載螢幕越大,車内螢幕越多就能展示出汽車的智能化,車企應該提升車載 0S 功能,并且搭載與之匹配的車載螢幕,這樣才能提升消費者的用車便利性。
目前已經有車企不再迷戀于車内都是大螢幕的設計,而是追求智能技術方面的突破,例如問界搭載了鴻蒙車機系統,實現了車與智能手表、車與智能家居等互聯,以及出色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的用車便利性。
編輯總結
車載螢幕的内卷,有利也有弊,如果只是單純地堆積螢幕,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話,那就是以看得見的 " 智能化 " 來忽悠消費者,這就是内卷的誤區;如果不僅能夠做到 " 看得見 ",又能深研螢幕後面 " 看不見 " 的軟體,以及技術,給消費者提供智能、便利的用車方式,那就有利于推進汽車行業邁進智能化時代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