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寧王咬了一口的新蛋糕,也是一塊硬骨頭,歡迎閲讀。
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李赓
頭圖丨視覺中國
大規模換電,再次迎來從 PPT 變成現實的曙光。
前幾天,工商信息數據爆出了一個新聞:寧德時代和滴滴新成立了一家名為 " 時代小桔(廈門)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的合資公司。
公司注冊資本為 3.3 億元人民币,其中寧德時代持股 69.7%,滴滴持股 30.3%。法定代表人由寧德時代換電業務總經理、時代電服科技有限公司 CEO 楊峻(曾任滴滴出行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擔任。業務範圍涵蓋了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蓄電池租賃以及電池銷售等多個關鍵領網域。
從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兩家 " 賽道龍頭 " 的合作走向落地,但站在行業視角看,這很有可能會成為新能源換電賽道再次興盛的 " 起點 "。
嚴格來説,寧德時代和滴滴的合作并不是新鮮事。
早在去年 1 月 26 日,雙方已經宣布計劃成立換電合資公司,當時更是有滴滴董事長兼 CEO 程維與寧德時代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群共同見證。關于官宣計劃到正式工商注冊的過程發生了什麼,雙方目前都未透露更多信息。
無論是按照受益大小,還是參考過往在 " 換電 " 上的嘗試程度,寧德時代大概率是本次合作的 " 主推 " 方。
2024 年初,寧德時代就已經與滴滴宣布合作,但彼時公司并未注冊
寧德時代 " 死磕 " 換電已 5 年
按照寧德時代 2024 年中報(只有中報和年報有更為細致的運營信息)中的產品和服務營收分類信息," 動力電池系統 "、" 儲能電池系統 " 兩個以成品銷售實現收入的類别占到了整體營收的 85%。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滲透帶來了顯著的裝車量增長,同時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占比也穩定在了 40~50% 的區間,讓其淨利潤不斷上升,但寧德時代的下一塊蛋糕在哪?
早在 2021 年初, "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 就曾給出了長期發展視角下,動力電池資產運營的商業模式預測。彼時已經布局了電池生產(寧德時代)和電池回收以及廢舊利用(廣東邦普)的寧德時代,目标也非常明确——從 " 電池廠 + 拆解廠 " 的單一角色,逐步覆蓋其他角色,最終向動力電池服務商和資產管理公司轉型。
我們做個簡單的估算:按照換電站需要額外 20~30% 的動力電池,以及相應換電服務費計算,寧德時代假如能夠将 1/2 自己交付的動力電池都納入資產管理服務,營收保守估計就能增長 20~30%,以及增幅只會比營收更大的利潤。
最重要的是,這部分收入還不會受當年汽車銷量的影響,甚至成為寧德時代在國内動力電池行業競争和海外拓展阻力下的穩固支撐。
前景足夠明确,寧德時代于是在 2021 年成立了時代電服。後者成立之後一年,就推出了 "EVOGO" 品牌和一整套換電解決方案,可惜發展并不順利(截至目前,全國 EVOGO 換電站僅有數十座,城市覆蓋也相對有限,地圖中能夠查詢到的只有廈門、成都、福州、泉州、赤峰、深圳)。
最大挑戰是寧德時代初代解決方案自身的問題:初代解決方案中,EVOGO 将一整塊動力電池拆抽成 26.5 度電的 " 小塊 ",根據汽車的車型尺寸和裏程需求來分别安裝 1~3 塊。
雖然看似靈活,但一代電池只有三元锂一種類型,造成單價過于昂貴;過小的電池塊也使得換電的流程更加復雜(3 塊就要單獨 3 次安裝);并且同一款車并沒有靈活裝配的可能性(不同的電池個數和安裝會對車輛的重心點和懸架避震位置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對安全性構成威脅)。初代解決方案落地的 2 年多時間裏,僅有一汽奔騰、東風富康、愛馳進行了适配,完全沒能進入規模化進程。
痛定思痛的寧德時代,最終在 2024 年選擇 " 回爐重造 "。在 12 月中旬召開 " 巧克力生态大會 ",對換電的業務進行了全面的調整:
電池包更換為完整大電池,最小也有 42 度電,最大有 70 度電;
敲定電池的訂閲費用,按照不同容量和不同單月行駛裏程每月收費 369~599 元;
公布換電站未來的擴張規劃,2025 年 1000 座、中期 10000 座、遠期 30000 座。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是在這次生态大會上,寧德時代還官宣了與長安、廣汽、北汽、五菱、一汽等多家車企的合作,現場直接拿出 10 款合作車型:長安歐尚 520、廣汽 AION S、紅旗 E-QM5、上汽榮威 D7、北汽 C66、五菱缤果、五菱星光、上汽非凡 F7、上汽大通 Mifa 9 和上汽大通大拿。
圖自 電動汽車觀察家
有趣的是,這些車型中絕大部分都自帶 " 網約車 " 的标籤。在寧德時代 " 巧克力換電 " 官方關于長安(就是長安歐尚 520)、寧德時代、時代電服的重慶換電項目籤約新聞中,甚至也專門強調了 " 重慶出租車網約車企業與會,并且觀看了換電的全過程 "。
在本次與滴滴正式合資之前,寧德時代顯然已經計劃好了通過網約車這個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 " 老切口 ",再次打開換電賽道的戰略。
滴滴,不會是最後一個
根據有關咨詢機構數據,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早在 2023 年就已經突破 5000 億元,其中網約車司機數量也已經來到 750 萬人。其中 2024 年上半年滴滴(不包括花小豬)的市占率就能達到 73%。
作為目前網約車行業的唯一 " 超(其他只是 " 強 ")" 存在,滴滴顯然有幫助寧德時代快速普及換電網約車及解決方案的能力。更關鍵的是,站在滴滴的視角看,普及換電對于自身同樣存在好處。
根據滴滴 2024 年三季度财報,在網約車供給過剩、其他聚合平台參與價格戰的影響下,其出行訂單量同比增長 10.6%,達到 31.8 億單,但中國 GTV(核心平台交易總額)只增長了 7.8%,也就是單季度客單價繼續下滑。
為了避免客單價下滑趨勢導致更多 " 惡性循環 "(諸如司機端服務質量問題等)的發生,良性地從發展中挖掘商業價值,滴滴除了優化資深的運營機制,還需要從綜合成本上想辦法,突破口就在運營車輛端:
運營車輛為了降低成本,基本只配備了慢速快充或者慢充,換電可以大大減少閒置耗時;
因為補能,運營車輛當日運營時長受限,導致不必要的資產損耗(閒置時間車輛也有折舊成本)換電可以實現 " 一車多司機 ",從而大幅降低車輛資產損耗成本;
充電站與電網相連,只有晚間電價便宜,換電可以晚上多補能(車和備用電池一起補能)白天換電,從而降低電價。
在成本之上,通過與寧德時代合作換電,滴滴更可以通過需要初期投入的海量資金和人力的換電站網絡(例如專有使用權)和車輛,與網約車司機群體形成更緊密的聯系,并且成為滴滴在如今飽和且競争激烈的網約車行業中新的 " 護城河 "。
可以确定的是,在滴滴和寧德時代接下來進一步探索和落地網約車換電商業前景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約車平台嘗試加入合作。全國幾百萬輛網約車的龐大市場,可以推動換電站在全國範圍内的普及。
樂觀情況下,寧德時代甚至将順勢擁有借助網約車換電網絡,向普通消費者普及換電的 " 關鍵視窗 "。如何達成這個終極目标,将和 " 海外拓展 " 一起成為決定寧德時代未來高度的最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