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裁掉2.7萬人後,亞馬遜業績大翻身,歡迎閲讀。
文|胡依婷
編輯|袁斯來
美國科技大廠似乎走出衰退陰雲。
經歷了增長放緩和大規模裁員後,亞馬遜今年二季度擺脱了去年虧損 20 億美元的慘淡,營收情況超市場預期。
8 月初亞馬遜公布今年二季度财報。總體營收上,亞馬遜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11% 至 1343.8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 1316.3 億美元。 尤其是亞馬遜廣告業務,營收貢獻 107 億美元,增長達 22%。亞馬遜的淨利潤創下 2021 年四季度以來的新高,實現扭虧為盈。其淨利潤為 67.50 億美元 ,遠高于市場預期的 35.85 億美元。去年同期,亞馬遜還處在高達 20.28 億美元的虧損中。
這份亮眼的财報公布後,亞馬遜股價漲近 9%,市值增加近 1200 億美元,約等于一個英特爾。
相比于蘋果讓人失望的表現,亞馬遜業務表現出的韌性讓投資者恢復了信心。但這背後仍然有值得警惕的部分:亞馬遜引以為傲的 AWS 雲服務收入只增長 12.2%,為 2015 年以來最慢增速。其營業利潤較也出現下降。
在即将到來的 AI 競争中,雲服務是大公司必争之地。在電商業務企穩同時,亞馬遜必須應對來自谷歌、微軟雲業務毫不留情的攻擊。
赢者通吃
除總體實現盈利外,此次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服務和廣告業務大幅增長,頗為亮眼。第三方賣家服務營收 323.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廣告業務成為單項中增長最快業務類型,營收 106.8 億美元,增長速度快于同季度谷歌、Facebook 的 3.2% 與 12%。
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服務包含傭金、物流等服務費用。疫情期間賣家們對平台更為依賴,使這部分費用也保持增長。此外,廣告業務是亞馬遜為賣家提供的單項業務,其營收的快速增長與亞馬遜七月份舉辦的 Prime Day 活動有較強關聯。
7 月的 Prime Day 創造了亞馬遜有史以來的最高銷量,賣家們也加大了在這一節日的廣告投入。根據 Momentum Commerce 的數據,賣家将 14% 的 Prime Day 收入用于亞馬遜廣告。此次活動約有 80% 的賣家參與,高于 2022 年的 69%。
賣家的積極參與和亞馬遜業務保持增長都與疫情後經濟總體回暖的大趨勢息息相關。監測數據表明,全球貿易在今年上半年處于弱復蘇态勢。今年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在此前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後回歸增長态勢。
除了外部經濟環境向好以外,亞馬遜 " 降本增效 " 終于顯出了效果。僅去年,亞馬遜便已裁員超過 2.7 萬人,占其約 30 萬員工的 9%,這也被稱為亞馬遜 29 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因裁員受影響的員工涉及 AWS、廣告、人力資源、視頻遊戲和 Twitch 直播等部門。
大幅裁員的同時,亞馬遜也在改革物流網絡以削減成本。今年 5 月亞馬遜對外表示其已經全面改革物流網絡,将縮短貨物在美國的運輸距離。亞馬遜改變以往全國性配送的模式,過去一年已經劃分了 8 個區網域獨立運作,減少跨區送貨的成本。其表示,目前客户購買商品中約 76% 來自其所在地區的配送設施,而一年前該比例只有 62%。
外部和内部共同作用,造就了亞馬遜二季度超乎市場預期的表現,而這種态勢還将持續。亞馬遜表示,預計下一季度淨銷售額将達 1380-1430 億美元,同比增長 9% 至 13%,将超兩位數增長;運營利潤将達 55-85 億美元,而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 25 億美元。
亞馬遜的飛輪仍在高速運轉。不過來自中國的對手正在想盡辦法蠶食亞馬遜的市場。 Temu、SHEIN 等平台的低價衝擊讓亞馬遜不可避免地失去部分用户和商家。以 Temu 為例,知情人士表示其幾乎上線了所有亞馬遜的熱賣标品,且價格保持低位,以性價比為優勢與亞馬遜競争。在海外市場消費習慣變化,追求高性價比的環境下,亞馬遜也面臨一定挑戰。
加注生成式 AI
多項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占亞馬遜營業利潤比例大半的 AWS 雲業務陷入增長放緩,并連續第六個季度下滑。
雲業務對亞馬遜的意義毋庸贅言。二季度亞馬遜的 AWS 營收 221.4 億美元,占亞馬遜營業利潤的比例 70%。但二季度亞馬遜雲業務表現平平有些讓人失望。
當然這并非亞馬遜一家公司遭遇的難題,微軟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雲業務也出現同樣的放緩。
全球排名第二、三的雲服務供應商微軟和 Alphabet 的增長情況也不佳。微軟 Azure 和其他雲服務的收入在最近一個季度增長 26%。而在 2021 年中期報告中 Azure 雲增長為 51%,自此之後其增長率一直在穩步下降,本季度的增長速度為兩年來最慢。
Alphabet 的情況類似。其谷歌雲的增長自 2021 年中期達到 54% 的峰值以來一直在穩步減速,本季度的增長率為兩年來最慢,在今年一季度首次實現盈利。
巨頭們的雲業務增長放緩可能與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客户減少雲業務開支有關。去年全球經濟低迷,企業削減支出,這或使雲計算市場在過去一年中持續減速。
Canalys 數據顯示,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預計 2023 年将增長 23%,低于去年的 29% 和 2021 年的 35%。未來,企業支出乏力的情況或許會更嚴重。
在此情形下,三大科技巨頭都在加注 AI,希望将 AI 更深度地應用于雲業務中。對資本而言,雲業務能講出源源不斷的故事。
但目前來看,AI 對這三家的收入影響都較為微弱。在三家的财報中,亞馬遜與谷歌都未直接披露 AI 收入的相關數字。微軟是唯一一家明确披露了該數字的公司,其中 Azure AI 收入僅占 Azure 收入的 2% 左右,上一季度這一數字為 1%。
這并不影響三家巨頭将 AI 作為未來的核心戰略,加大資本投注。
亞馬遜 CEO 表示,亞馬遜内部的每塊業務都在計劃實施生成式 AI 應用,尤其在客户服務和削減成本方面。亞馬遜計劃到 2023 年現金投入超過 500 億美元,其中重點在 AWS 雲業務的技術投入。微軟與 alphabet 也積極布局,它們都将連續多個季度加大對 AI 以及雲基礎設施的投資。谷歌和微軟雲體量還無法和亞馬遜抗衡,但是它們本季度增速都超過了 20%。
截止亞馬遜公布二季度财報後,全球三大科技巨頭上半年的角逐告一段落。整體營收上,亞馬遜更為領先,但在生成式 AI 布局方面其或許稍顯落後。創新者擊敗前輩的故事,在硅谷早已上演多次。亞馬遜不能有絲毫輕視。當然,有穩健的營收和現金流,亞馬遜的投入并不會手軟。這場生成式 AI 的雲戰争,現在才奏響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