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團745萬騎手收入大曝光:一線城市月均7354元,近半騎手年接單低于30天!“8萬研究生、30萬大學生送外賣”是假的,歡迎閲讀。
騎手平均月收入可以達到多少?美團平台上的高頻騎手數量有多少?騎手的學歷分布情況怎麼樣?
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期間,美團 CEO 王興向全體員工發送了一封全員信,信中提到,去年在美團平台獲得收入的騎手約 745 萬人,獲報酬超過 800 億元,該數據也引發了業内對于外賣騎手生存情況、收入情況的讨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9 月 19 日,美團研究院披露最新數據,對平台上的騎手結構和收入情況進一步説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美團 745 萬有接單收入騎手中,全年接單在 260 天以上的占總人數的 11%,大約 81.95 萬人;約 48% 的有接單收入騎手,全年接單不足 30 天。
數據同時披露,如果一個騎手全年跑單超過 260 天,日均接單時長在 6 小時以上,其收入在當地具有一定競争力。以 2024 年 6 月為例,如果騎手在一線城市跑單,月收入可達 7354 元以上,如果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月收入可達 5556 元以上。
而對于網傳 " 美團 745 萬有收入騎手中,8 萬研究生 1%,30 萬大學生 4%,總眾包騎手 5100 萬 " 等數據,美團研究院表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數據,需要本人提交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至學信網驗真方可确定,目前任何這方面的騎手數據均為沒有事實依據的謠傳。
高頻騎手月收入一覽:
一線城市 7354 元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美團騎手包括普通眾包、樂跑等類型,前者無跑單天數要求,工作時間更自由,後者有跑單天數要求,平均收入會更高。
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 年 6 月,在高頻騎手中,眾包與樂跑騎手在北上廣深的收入分别為 7354 元、11014 元,而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平均收入分别為 5556 元、7197 元,基本代表了高頻騎手收入均值的區間。
根據數據,一天中的外賣高峰時間為 11:00 — 13:00 和 17:00 — 20:00 之間,有大量兼職騎手,主要利用午晚兩個高峰承擔配送任務,在較短時間内即可獲得較高收入。
外賣訂單下單時段分布,騎手在高峰期較短時間内即可獲得較高收入。(《中國外賣產業調查研究報告(2019 年前三季度)》)
在美團的業務體系中,外賣騎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其核心本地商業業務中,餐飲外賣、美團閃購等關鍵業務均離不開外賣騎手的配送服務。
根據美團 2023 年财報數據,2023 年美團配送服務收入為 821.9 億元,同比增長 17.3%,全年即時配送單量 218.93 億單,同比增長 23.8%。
今年 1 月,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 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指出,2023 年外賣員月均收入為 6803 元,超過藍領群體的平均值 6043 元,外賣員、月嫂、貨車司機等職業的收入水平位居藍領前列。
外賣騎手成勞動者過渡就業的選擇
艾瑞咨詢公布的研究測算顯示,2023 年即時配送行業規模約 3410 億元,預計 2028 年将超 8100 億元,随着規模的持續擴大,即時配送行業也正在吸納越來越多的就業者。
記者梳理美團财報發現,2020 年— 2022 年,從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數量分别是 470 萬人、527 萬人和 624 萬人,而到 2023 年,這一數據增至 745 萬人。根據《2023 年餓了麼騎手權益保障報告》,2023 年,餓了麼平台活躍騎手超過 400 萬人。
不過從 美團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在騎手結構中,超過八成騎手為低頻或者業餘騎手,真正完全依靠全職從外賣獲得穩定收入的還是少數,僅占騎手總數的 11%。
對此,美團研究院表示,外賣騎手成為了很多勞動者過渡就業的選擇,呈現出過渡性較強的特征,這也與此前社會各界的調研結果相符。此前有學者調查發現,一年内站點騎手的流轉率達到七成以上," 一邊幹外賣一邊看看别的機會 " 成為外賣行業的常态。
美團研究院發言人透露,考慮到騎手的高流動性特征和復雜工作環境,美團在全國 77 個城市共特聘了 214 名騎手成為美團產品體驗官,目前,這些騎手提出 750 多條優化建議,410 餘項已優化并全國上線,80 多項正在優化更新中。
一直以來,作為一種新的靈活就業形勢,外賣配送員的權益保障和收入問題都引發社會關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市場與流動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田永坡曾公開表示,新就業形态快速發展,已成為提升經濟活力和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從吸納就業方面看,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數量達 8400 萬人,已占職工總數的 21%。
不過他也提到,新就業形态發展還面臨一些亟須規範的問題。例如,用工鏈條長、實際用工主體認定難、勞動者在出現用工糾紛後維權難。同時,用工主體模糊也增加了将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納入現存社會保障體系的難度。
對此,田永坡提出包括規範平台企業和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之間的勞動用工關系、加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以及大力開展新就業形态職業技能培訓等建議。
記者|趙雯琪
編輯|陳柯名 陳俊傑 杜恒峰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