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如何識别電商刷單造假?,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匹夫老六説财税,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題:《我做盡調這些年(四十八)- 識别電商刷單造假》,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電商數據造假、刷單這個事,倒不是啥新鮮事。
這個行業别看已經不屬于什麼新興行業了,但是風控啊、内審啊、盡調日常工作經常遇到。
因為很多企業銷售很大一部分可能會來源于電商平台,還有很多傳統企業新開設電商部門,希望轉變傳統的銷售模式等等。
不管你是内部審查本企業的電商子公司,還是外部盡調或審計去核查目标企業的電商平台收入,本質邏輯是差不多的。
電商環節的造假有很多種,咱們今天只説刷單刷業績這個主要的類别。
第一件事,綜合分析。
先看行業,看看他這行業大部分的銷售方式,看看這個電商是主要依賴還是主動轉型。
再看規模,看看電商收入占比,抓大放小,無足輕重的事,不必在意。
最後研究動機,電商子公司是不是有業績需求?企業是不是有利用電商數據虛增收入的需求?是不是有隐藏銷售模式的需求?
這幾種是主要的需求,他可能還有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需求目的,你得通過溝通了解才能洞察。
刷單這事哈,有一點困難,就是它屬于電商行業光明正大的事,大家都刷單,幾乎沒有不刷單的。
那這裏動機就比較難分了,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刷單?是衝銷量啊,刷好評啊,還是刷業績啊?是刷平台數據,還是刷财務數據?真假參半。
刷單的賬是怎麼記的?确認收入了沒啊,有沒有單獨的台賬統計啊?這些都是需要你去調查的。
第二件事,獲取數據。
電商的後台數據,他肯定是有很多個電商平台,後台數據格式上略有不同,很多信息有的能顯示,有的是 ***。
這個我的習慣是先整理後台數據,這個你們随便,無所謂。
然後對應的要賬務數據,資金流水、物流數據(有的物流數據可能不是單獨的)、庫存數據等等,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去要,記住了,交叉驗證。
第三件事,可以選擇先看數據,也可以選擇先去訪談相關人員。
我的習慣是先訪談,因為我喜歡先通過所有外部信息,形成一個企業的畫像、樣貌,然後形成一個初步的結論,再去數據裏找答案。
就是你前期通過初步了解,會形成很多疑問的,比如我之前寫的那個它那麼大體量,才 1000 個員工,跟它同行業,比它規模小一半的,2 萬員工,這種就是疑問,未必是什麼問題,但是需要你去深入看數據給自己答案。
就是研究動機,陰謀論,有罪推定,就行了,很好用的,很多時候,它都是多個動機同時存在,又收入造假,又部門月末衝業績,又相關人員貪腐。
總之這個靠你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你要是判斷不了,技巧就是懷疑一切。
刷單的很少有相關人員不貪腐的,很少有月末、季末、年末不衝業績的,也很少有不混合虛增收入的。
説訪談哈,訪談一定是跟電商部門的運營或者負責人去聊,而不是财務哈。
我以前説了,他們不可能所有人都有很高的警惕性、防備心,人,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你要學着交叉去訪談,你跟财務多聊一些财務以外的東西,比如產品啊,運營啊,差評的處理啊,退貨投訴舉報啊。
這種對于他來説,屬于課外知識,不那麼好撒謊,也沒有很強的抵觸情緒。
但如果你問他收入确認的問題,刷單的情況有沒有,怎麼處理的等等,他早就想好了 n 套説辭對付你了。
這就叫錯位打擊,其實全公司一般也只有财務部門防範心理最強,其他部門都很一般。
你去訪談電商的運營的時候,你不要問他有沒有刷單,你直接問,兄弟,咱們這刷單的情況是怎麼管理的啊?咋統計分類啊?有沒有相關的台賬啊。
因為刷單再正常不過了,你直接給他這個事做實,他這會兒是沒法跟你説,我們不刷單的,因為太奇怪了。
你要給他一種感覺,就是刷單是共識,大家都認可,都刷單,你只是想問問,他們是怎麼管理統計的,因為正常企業這個都會分開統計。
還有問問題的方式,盡量不要去問是否、有沒有,而是直接具體下去,打一個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一點哈,你這個訪談的氛圍,不要搞得很正式,你要讓他放松警惕,很随意的問題,他很随意地答,不要讓他覺得你對這個問題很重視,應該随時随地都在訪談。
我再説具體點吧,就是你幹另一件事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地去問你想問的核心問題,比如跟他導數據啊,或者跟他探讨差評率、退貨率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訪談比你們坐在會議室裏面對面訪談要有價值得多。
當然會議室裏面對面正式的訪談也有它的意義哈,你可以交叉驗證,同一個問題,你問他們不同人,會得到不同的答案,這是正常現象,每個部門每個人理解不一樣,合理。
如果,答案出奇得一致,那就是提前對過,需要關注。
第四件事,看數據。
這個跟我之前寫查序時賬,查摘要,查銀行流水的邏輯其實是查不多的。
都是找規律,找異常,找特征,正好拿這個電商刷單簡單説一説吧。
刷單其實企業内部也是需要内部管理的,它要跟正常的訂單區分出來,單獨統計,所以大概率是會有一個台賬的。
那麼這類刷單的訂單,就很可能會做一些小标記,可能在訂單評價留言中,也可能在分錄中。
最簡單的,你可以先在評論留言裏搜一搜:刷單、衝量、模拟、測試等。
兩個字一起搜一遍,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再搜一遍。
然後同樣的内容,再去序時賬裏搜一下摘要。
然後觀察分錄的異常,就按我之前寫的查序時賬那個,按風險特征去看。
之前不是説了,有的會計非常有條理,核算記錄都很規範,也會有自己的規律。
它往往就有可能會單獨把刷單的與真實收入,分開做分錄,因為他内部統計一定是需要真實數據的。在此不贅述了。
刷單是要往出轉錢的,不然你拿啥錢刷單啊?
很多企業,這筆錢都是正常報,摘要也就寫刷單,所以你搜一下。
看看歷史上刷單,他們是怎麼走的錢,有的是往來,有的是按退款,還有各式各樣的,反正他得有這麼一筆錢。
然後,看看是誰在負責操作這筆錢,就是這筆錢之前每次都是打給誰,然後關注這個人的往來。
這個玩意説起來沒完沒了,根本説不完,我趕緊往下説吧。
下一步分析物流信息,刷單有的是虛假物流信息,有的是真的物流單号。
這個可以獲取物流數據,去做分析重量,他不可能寄很重的東西,虧本啊,一定是空包。
所以實際上重量就能看出來,同樣的產品,别的都 2kg,這個 1kg。
但是這個也有局限性,很多物流低于 1kg 也按 1kg 算,所以如果客户的商品本來就很輕,那就不好分别了,看具體情況吧。
也可以看看快遞公司的單号編碼規則,大多數刷單,快遞公司都知道,哪些是空包刷單,所以他們自己也會有分類區别,都是一個道理,為了自己好統計。
當然了你肯定也可以分析下單賬号、時間、地址,雖然現在基本都信息加密了,但就是有限的信息,也還是能分析出異常的。
還有跨期問題,這種不説刷單,所有銷售業績部門都有這個問題,月末、季末、年末,有考核,pk,達标獎的等等。
他們期末自己刷單,拿獎勵,過個兩個月再退,這種很常見。
這個其實延伸一下就是企業提成、獎勵的設定,要跟產品的特性去定,不能一概而論,去抄别家的作業。
到底在哪個環節提?怎麼提?獎勵跟提成怎麼定比例?怎麼實現既能激勵銷售,也能盡量規避掉銷售人員自己造假的情況,還能保證後續服務有人跟。這都很復雜。
這就跟我説那個投 3 萬返 3 萬似的,這些更有價值,管理其實就是讓員工舒舒服服地把活幹了,把錢掙了,讓優秀的人才有舞台,讓普通員工有尊嚴。
哦,對了,剛才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你分析地址的時候,要去關注那些集中一個地址,拿貨量很大的情況。
這種也是變相的刷單,它可能不是虛假的收入,但它也許是讓原本的線下客户轉為線上訂單了,或者原來的線下經銷商在線上拿貨,給他們刷業績。
有人覺得,這個分析沒意義,反正人家是真實的收入,不影響報表。
不是的,很有意義,這個可不是抓大放小可以放掉的點,這個往往是很值得關注。
它雖然都是真實業務,不影響财報,但它改變了銷售方式啊。這就跟我之前説很多企業去改變自己的科技屬性似的,他們可以講故事啊。
他跟我説他這破玩意,網上零售情況很好,或者不依賴單一的銷售渠道,等等等等。
他可以用這個隐藏很多問題的,比如關聯交易,單一供應商,所以不要小瞧這個問題。
而且價錢也不一樣,給經銷商的價錢,跟電商終端零售價不可能一樣,所以要不他改價了,要不他數據有問題。
現實工作中咱們面對的情況,就是一對賬,一堆數據,一堆合同,一堆子公司,提前也不知道答案,所以只能是鍛煉自己的職業敏感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匹夫老六説财税,作者:匹夫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