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英媒:印度是投資者在貿易戰中的避風港嗎?,歡迎閲讀。
Photograph: Satoshi Kambayashi
孟買或是避風港,但絕非保險箱
2025 年 4 月 23 日
新晉财經記者很快會明白,金融市場不存在所謂 " 安全港 "。經驗豐富的編輯會盯着字數,删掉冗餘詞匯,低吼:" 所有避風港都是安全的。" 那些在市場暴跌時保值的資產——黃金、瑞士法郎、日元——本應被簡稱為 " 避險資產 "。因此,編輯們堅持認為," 安全港 " 一詞不應出現在報紙上。
現實世界中,避險資產同樣難尋。自特朗普總統 4 月 2 日宣布大幅加征關税後,上述資產湧入大量資金:黃金創歷史新高,日元飙升,部分瑞士短期國債收益率轉負。這迫使投資者尋找更廉價的新 " 庇護所 "。
南亞會是最佳選擇嗎?印度股市看似難以擔當避險角色。新興市場通常被視為高風險領網域——它們在投資者樂觀時表現優異,而非像今年這樣,當标普 500 指數下跌近 10% 時仍能獨善其身。印度的優勢在于增長故事,而非資本保值能力。風險厭惡型投資者更有理由遠離:近年印度股市因散户大量湧入而繁榮,但這些投資者往往缺乏經驗;政府在許多人因衍生品交易血本無歸後,已加強對相關工具的監管。
盡管如此,部分基金仍将印度市場吹捧為貿易戰的 " 避風港 "。印度面臨的關税相對較低: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對其征收 26% 的統一關税(孟加拉國為 37%,越南為 46%),并暫停實施 90 天。印度對商品出口的依賴度較低(出口占 GDP 約 15%,泰國為 60%,越南為 85%)。這解釋了為何自 " 解放日 " 以來,印度大盤股指數 Nifty 50 上漲 4%,而香港恒生指數下跌 4%,越南胡志明指數下跌 8%。消費品和銀行股表現尤為突出。
這堪稱戲劇性的逆轉。特朗普赢得美國大選後數月内,Nifty 50 曾暴跌 13%。當時美元走強、盧比貶值,許多國際投資者抛售印度股票,轉而投向 CN ——那裏的人工智能企業正以低成本取得突破,政府也在考慮刺激政策。如今美元走弱,CN 面臨美國需求下滑。這種快速變化的格局使印度股市在過去六個月與美股走勢呈現負相關。若這一趨勢持續,印度将為希望避開貿易戰的投資者提供庇護。
此外,印度國内經濟有望保持穩健增長。由于通脹率僅為 3.3%(遠低于 4% 的目标),央行有降息空間;政策制定者已降低銀行流動性要求;美元走弱也減輕了捍衞盧比的壓力(若有風險,更大威脅可能來自人民币貶值,這将損害印度出口)。政府可能放松支出削減,官方預測季風降雨将比常年多 5%,這将惠及五分之三依賴農業的印度人,并降低城市消費者的食品價格。
印度或許能成為躲避貿易戰的 " 世外桃源 " ——既免受出口動蕩衝擊,又受益于美元走弱——并具備其他吸引力,但風險不容忽視。印度股市估值較全球溢價 20%,而分析師預計今年企業盈利增長有限,高估值難以持續。季風降雨需精準分布;中產階級債務問題初現端倪;經濟學家争論近期經濟放緩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的。對編輯們而言,這或許是個悖論:避風港未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