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關閉朋友圈兩年半後的變化”上熱搜:戒不掉的朋友圈,正在淹沒你,歡迎閲讀。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622 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47 個詞條,歡迎查詢使用
1
前幾天,一則 " 朋友圈關閉 2 年半心得 " 的帖子衝上了熱搜,看完直戳人心。
題主一開始關閉朋友圈是因為工作太忙。每次打開微信他都會不由自主地點開朋友圈,随之便是大量時間的消耗,有時 1 個小時,有時 2 個小時,有時甚至更多。
如今朋友圈已關閉了 2 年半的時間,題主回頭看,卻發現有許多意外收獲。
首先,題主的世界變得安靜了,不再看到朋友圈裏那些被精修卻虛假的圖片,也就不再攀比,安靜也随之帶來焦慮的減少。
其次,生活的真實感增強了。從前題主都是通過朋友圈了解身邊朋友的境況,如今更多的是私聊,是私下見面。
因為私下互動的都是真正熟絡的朋友,所以也就自然而然減少了許多無效社交。
除此以外,題主還發現關閉朋友後,并不影響他知道天下事。以前都是從朋友圈知道身邊人身邊事,如今他看朋友圈,任何重要的事一樣也沒落下,自己還因此節省了許多時間。
經過關圈兩年半的體驗,題主慢慢習慣了關閉朋友圈的日子,甚至還享受其中。
或許許多人以為,追求社交,追求合群才是快樂的源泉,但其實遠離人群的生活,也有别樣的快樂。
現代社會心理學通過對人際交往的跟蹤研究發現:
"人即便在完全獨處的狀态下,也能感到滿足。相反,只有當我們社會接觸的數量或親密程度的質量未能達到預期時,我們才會產生孤獨感。"
關閉朋友圈帶給你的體驗,或許超乎你的想象。
2
網友 @嶺溪大隊長 曾是一個熱衷于發布朋友圈的年輕人。
無論生活中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搞笑的,他都會忍不住拍照上傳。
不僅如此,發布之後,他更是滿心歡喜地等待着朋友們的點贊和評論。
每過三五分鍾,他都會重新打開微信,刷新朋友圈,以免錯過任何一個紅色數字的提示。
那種打開盲盒的快樂,是他日常最期待的活動。
每天早上叫醒他的是朋友圈裏的消息,每天晚上睡前不忘的依舊還是朋友圈。
網友坦言:只要有閒暇時間,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打開朋友圈頁面,一遍遍刷起來。
網友的這種經歷,不知戳中了多少人?
蔡康永曾説過:
"我們常聽人勸别人:你要把心打開,卻從來沒聽過有人勸别人:你要把心關上。
别忘了有時要選擇把内心的門關上,這是一種能力,説穿了,就是跟自己相處的能力。"
當你一天又一天把自己的時間花費在越來越陌生的朋友圈時,你也會漸漸發現,你不僅浪費了許多時間,更失去了獨處的能力。
3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有一句話:
"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就像頭頂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發着寧靜又平和的光芒。"
2 條建議,助你戒掉朋友圈。
①強化自我傳播
自我傳播就是個人不以交際為目的的内部信息處理的活動。
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傳播者和受傳者都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自己與自己溝通交流。
例如日記、vlog,都是自我傳播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例如《胡适日記》中,胡适就曾批評自己浪費時間,三天兩頭打牌。
《蔣介石日記》中,蔣介石更是批評自己脾氣暴躁、" 見豔心動,記大過一次 " 等。
他們在日記中反省自己,這種内省,是人們對自身的一種反思,是自我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
沒有社交的日子,不是虛無,不是空洞,它給了我們更有利的條件進行自我傳播,一旦養成習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加速我們的成長。
②增加自身趣味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華人在美國奮鬥了很多年,經過艱苦的打拼,終于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了一幢豪宅,可他沒有時間打理,就雇了一名傭人,而他仍舊每天早出晚歸拼命工作賺錢。
傭人住在他的豪宅裏,每天享受着美食,在花園裏散步,在他的健身房裏鍛煉,在他的遊泳池裏遊泳,他在拼命賺錢,傭人替他享受勞動成果。
如果沒有生活情趣,難以發現生活的美,無論你在哪裏生活,你有多富有,你都會覺得生活無趣。
發布朋友圈的初心,是分享工作生活與感悟。
關閉朋友圈的初心,是自我獨處與提升自我。
共勉。
↓免費試讀《精讀君通識詞典》前 30 個詞條